彭恒浩 吳瑕
【摘 要】目的:本研究圍繞醫學生情緒和醫患溝通的關系,通過對醫學類高校實習學生情緒智力和醫患溝通能力調查,了解并分析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找出存在問題,在此研究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和改進方法。方法:采取群體抽樣方法,抽取天津醫科大學300名實習年級學生Schutte情緒智力量表(ELS)和中南大學李映蘭團隊等研制的醫患溝通調查問卷進行調查,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觀察問卷信度檢驗,采取描述性統計,百分比,KMO檢驗,T檢驗,方差等分析方法對醫學生情緒與醫患溝通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結果:1.兩個問卷信度系數均大于0.9。2.情緒量表與醫患溝通能力不同結果之間相關性分析,情緒量表四個維度與醫患溝通能力六個維度之間的二維、三維度相關性分析,P值<0.05或P值均<0.01,統計Anovab(方差分析)值和系數a值,情緒量表中的四個變量(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他人情緒管理、情緒利用)和醫患溝通六個變量(語言溝通能力、非語言溝通能力、臨床困難情景處理能力、情感支持溝通能力、情感感知溝通能力和團隊言溝通能力)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1.情緒變化越大對醫患溝通越不利。2.醫學實習生對疾病整體了解和認識越全面越有利于醫患溝通和治療計劃的制定。3.自我情緒控制越好越有利于醫患溝通,反之亦然;同時自我情緒管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醫患溝通效果。4.作為醫生,不能有效控制患者情緒,不利于醫患溝通;同時提示醫學實習生試圖簡單通過控制他人情緒對醫患溝通改善不大。5.充分利用患者及家屬正面情緒有利于醫患之間的語言溝通;但與其情感交流溝通作用不大。6.作為醫生,有效自我控制情緒,就可以全面掌握病情,遇到突發事件,不急不躁,做出正確判斷;同時可以很好地與團隊合作,有利于職場發展。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01
當代大學生情緒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性格孤僻、情緒不穩定,易怒、強迫、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的情緒問題。作為醫學生,尤其是身在臨床崗位上的醫學實習生,在醫院中有其特殊性,年輕的面孔,懵懂的眼神,不熟練的技術,稚嫩的語言,極易受到遷怒。這些會給實習生造成壓力和職業的畏懼感,導致情緒受到影響,繼而影響與患者的后續溝通。加強醫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對塑造其良好品質,提高處理問題、抗壓和醫患溝通能力有益,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新時期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迫切需要。國外的醫患關系因國情、發展程度和人們道德觀念的差異,體現了現實的醫患關系狀況的差異,調查結果借鑒性差。國內在醫患溝通技巧的調查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改進措施。查閱資料發現國內對醫務工作者情緒與醫患溝通關系的研究,但對醫學實習生情緒和醫患溝通的相關性研究還非常缺乏,而且對研究對象情緒的調查研究存在內容單一、不具體,對結果分析簡單等問題。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圍繞醫學生情緒和醫患溝通的關系,通過對醫學類高校實習學生情緒智力和醫患溝通能力調查,了解并分析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找出存在問題,在此研究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和改進方法。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2.1 研究對象 采取群體抽樣方法,抽取天津醫科大學的312名學生,剔除不合格問卷,剩余300份問卷,有效合格率為96.15%。問卷不分男、女生,僅以醫學類實習年級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考察大學生自身情緒四個變量和其與患者六個能力變量之間的現狀、特征以及相互關系。
2.2 研究工具
2.2.1 情緒調查問卷 Schutte情緒智力量表(ELS),問卷共33道題目(含3項逆向記分題),包括情緒知覺維度12項(含2項逆向計分項)、自我情緒管理維度8項(含1項逆向計分項)、他人情緒維度6項、情緒利用維度7項四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1為很不符合、2為較不符合、3為不清楚、4為較符合、5為很符合。重點觀察單項≤2和單項≥4的情況,單項≤2說明情緒變化比較大。
2.2.2 醫患溝通調查問卷 利用中南大學李映蘭團隊研制的調查問卷,問卷共30題,包括基本溝通能力維度10項(語言溝通能力6項、非語言溝通能力4項),情感性溝通能力維度7項(情感感知溝通能力維度5項、情感支持溝通能力維度2項),臨床困難情景處理能力維度7項,團隊溝通能力維度6項六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1為很不符合、2為較不符合、3為不清楚、4為較符合、5為很符合。
2.3 研究程序 本研究讓每位醫學生同時填寫Schutte情緒智力量表(ELS)和中南大學李映蘭團隊等研制的醫患溝通調查問卷,將有效問卷按照5點計分法分別統計,根據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最后的施測,來探究醫學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與個體情緒控制相關行研究,進一步分析學生自身情緒四個變量和六個溝通能力每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2.4 數據處理方法 本文對收集上來的300份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編輯整理,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觀察問卷信度檢驗。進而對醫學生情緒與醫患溝通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主要采取描述性統計,百分比,KMO檢驗, T檢驗,方差等分析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問卷可信度檢驗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和分析數據。通常信度系數達到0.9以上為可信度高。經過對問卷信度進行檢驗,情緒智力量表(ELS)所有變量整體信度Cronbach's Alpha為0.990;醫患溝通問卷所有變量整體信度Cronbach's Alpha為0.993,兩個問卷信度系數均大于0.9,說明本研究的Schutte情緒智力量表(ELS)和醫患溝通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詳見表1:
3.2 醫學生情緒量表與醫患溝通能力不同結果之間相關性分析
經統計學處理,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得分≤2 Pearson值為0.550;情緒量表得分≥4與醫患溝通得分≥4 Pearson值為0.600;情緒量表得分≥4與醫患溝通總得分Pearson值為0.550;溝通能力得分≤2與情緒量表得分≥4 Pearson值為-0.523;溝通能力得分≤2與情緒量表總得分Pearson值為-0.543;醫患溝通能力得分≥4與情緒量表總得分Pearson值為0.533;情緒量表總得分與醫患溝通總得分Pearson值為0.492,P>0.05,均無顯著性差異。而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得分≥4 Pearson值為-0.711;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總得分Pearson值為-0.642,P值<0.05,說明這兩組兩兩之間呈負相關性。詳見2表:
3.3 情緒量表四個維度與醫患溝通能力六個維度之間的二維度相關性分析
經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情緒量表中的四個變量(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他人情緒管理、情緒利用)和醫患溝通六個變量(語言溝通能力、非語言溝通能力、臨床困難情景處理能力、情感支持溝通能力、情感感知溝通能力和團隊言溝通能力)之間P值均<0.01,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他們之間存在相關性。詳見表3:
3.4 情緒量表四個維度與醫患溝通能力六個維度之間的三維度多元線性分析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初步得出結論就是:情緒變化與醫患溝通存在相關性,且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得分≥4、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總得分之間二者呈負相關性。那么哪個因素相互作用,是正向作用還是反向作用,哪個變量作用強,哪個變量作用弱,下面進一步對醫學生情緒變量對醫患溝通能力的影響做三維度多元線性分析。
將情緒量表的四維度(他人情緒管理、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和情緒利用)作為預測變量 (常量),將醫患溝通問卷六個因素(分別語言溝通能力、非語言溝通能力、臨床困難情景處理能力、情感支持溝通能力、情感感知溝通能力和團隊言溝通能力)作為變量,統計Anovab(方差分析)值和系數a值,結果如下。詳見表4、表5:
(1)情緒知覺與語言溝通能力呈負相關,其余三個是正相關,且情緒利用正相關程度最高,他人情緒管理與語言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弱。
(2)情緒知覺與非語言溝通能力呈負相關,其余三個是正相關,且自我情緒管理與非語言溝通能力正相關程度最高,他人情緒管理與非語言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弱。
(3)情緒知覺與臨床困難處理能力呈負相關,其余三個是正相關,且自我情緒管理與臨床困難處理能力相關程度最高,情感知覺與臨床困難處理能力相關性最弱。
(4)情緒知覺,情緒利用與情感支持溝通能力呈負相關,其余兩項呈正相關,且情緒利用與情感支持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強,情緒知覺與情感支持溝通能力最弱。
(5)情緒知覺與情感感知溝通能力呈負相關,其余三個呈現正相關性,且自我情緒管理與情感感知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強,他人情緒管理與情感感知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弱。
(6)情緒知覺,他人情緒管理與團隊溝通能力呈現負相關性,其余兩項呈現正相關性。且自我情緒管理與團隊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強,他人情緒管理與團隊溝通能力相關性最弱。
結論
(1)情緒變化越大對醫患溝通越不利。(2)醫學實習生對疾病整體了解和認識越全面越有利于醫患溝通和治療計劃的制定。(3)自我情緒控制越好越有利于醫患溝通,反之亦然;同時自我情緒管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醫患溝通效果。(4)作為醫生,不能有效控制患者情緒,不利于醫患溝通;同時提示醫學實習生試圖簡單通過控制他人情緒對醫患溝通改善不大。(5)充分利用患者及家屬正面情緒有利于醫患之間的語言溝通;但與其情感交流溝通作用不大。(6)作為醫生,有效自我控制情緒,就可以全面掌握病情,遇到突發事件,不急不躁,做出正確判斷;同時可以很好地與團隊合作,有利于職場發展。
5 討論
5.1 醫學實習生情緒智力的特點 通過問卷調查描述性分析,說明當人與外界接觸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情緒勞動是基于情境要求進行的,情緒智力的重要作用在于預測情境要求知覺,情緒智力能反映出個體的理解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對醫學生來講,面對的是生病的患者,需要付出的就更多,情緒影響就更大。在疾病本身變化的多形性、患者的負面情緒、家屬的急躁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情緒控制較難,因此造成了醫學生情緒各個維度的得分差異。醫學生剛剛接觸病人,經驗不多,遇事不知所措,易出現急躁不安情緒。
5.2 情緒低落消沉,甚至抑郁暴躁,不利于醫患溝通 通過醫學生情緒量表結果與醫患溝通關系不同結果之間相關性分析,情緒變化與醫患溝通存在相關性,且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得分≥4、情緒量表得分≤2與醫患溝通總得分之間二者呈負相關性。這說明,第一,情緒變化會影響語言溝通,從而影響醫生全面掌握病情和制定準確的治療方案。第二,醫者的“壞脾氣”加劇患者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精神壓力變大,病情敘述不完整,甚至有意的回避和隱瞞病情,使醫生在治療方案的制定上產生偏差,治療效果不佳,繼之雙方喪失信任感,影響醫療質量。第三,醫療行為離不開團隊,團隊包括醫生、護士、輔助科室、職能服務科室、患者及家屬。好的性格,隨和的脾氣,會給人親切感,有利于相互間的交流,從而有助于醫患溝通和醫療行為的有效進行。
5.3 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醫患溝通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醫學生情緒變量對醫患溝通能力影響的二維度、三維度相關性分析,自我情緒與醫患溝通六個維度都呈正相關性,且與非語言、臨床困難處理、情感感知、團隊溝通能力四個維度相關性最強。當今社會壓力大、家庭的瑣事、學業的苦惱等等都會影響心情,隨之反映出情緒的變化。如果能夠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在工作中有效自我調整情緒、管理情緒,就會在工作中擁有積極平和的心態,體貼的語言、溫柔的動作、嫻熟的操作,對病情的耐心講解,細致聽取患者介紹,正面的東西感染別人,讓患者了解、理解、接受治療方案,使同事對自己增加好感度和信任感,這樣的話,遇到困難復雜的病人也會穩得住,同時做到和患者溝通充分,和團隊合作愉快,從而贏得患者信任和醫療質量的提高。
5.4 試圖改變他人的情緒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作用不大 通過醫學生情緒變量對醫患溝通能力影響的三維度相關性分析,他人情緒管理與語言、非語言、情感感知、團隊溝通能力相關性都最弱。安慰有時可以起到藥物治療起不到的作用。但醫生在診療中,有些患者或者家屬由于病痛和精神壓力往往出現暴躁情緒,如果醫務工作者只采用簡單制止情緒發泄的手段使之快速改變認知并調節情緒非常困難。在平時生活中,導致負面情緒的誘因千差萬別,而人們對于負面情緒的認知也不盡相同,調節情緒的能力有高有低。在臨床上,患者很有可能因為對于醫療手段的畏懼或者自身的痛苦程度,甚至各方面負面因素的疊加而產生不良情緒,如果無法做到有效溝通,可能使患者的負面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嚴重,對身邊的人以及醫護人員產生不好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如果醫護人員采用簡單制止情緒發泄的手段使之快速改變認知并調節情緒非常困難。醫生必須學會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安慰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的同時,迅速而準確地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6 對策建議
6.1 強化立德樹人理念,注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隨著科學的進步,技術的更新和發展,醫學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醫學院校對學生的教育存在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輕人文教育培養的現象。醫學本身又是非常需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學科,因此醫學院校應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根植醫學人文理念,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首先,醫學院校的教師和管理者不僅要注重對專業知識進行傳授,還應把立德樹人作為主要任務,將醫德醫風和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授課內容中。其次,將醫患溝通課程、醫德醫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滲透在基礎課學習、專業課學習和臨床實習等不同階段,納入學校通識課的課程中。醫患溝通課程和醫德醫風教育應設在進入臨床實習前,人文課程教學應一入學就開設,在基礎課中注重倫理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類課程的講授。通過課程體系建設,促進醫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思想。再次,還可以通過優秀醫學生事跡宣講、講座、座談、社會實踐等活動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班會、主題活動等,用身邊的典型實例感染學生,喚起同學們對生命的敬畏感。
6.2 加強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根據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醫學實習生情緒變化能影響醫患溝通,應加大學生精神健康教育,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途徑:首先,加強醫學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補充有臨床經驗的醫生為本科生授課,在課堂中用臨床實例讓學生多了解醫患溝通存在的問題。增加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機會。其次,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開設健康教育課程、 建立咨詢中心、組織素質拓展訓練,通過課堂教學、專家輔導、課余生活,寓教于樂,提高學習的精神健康水平,使自己能夠管理自身情緒,為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6.3 加強師資培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高校授課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思想的引領者。作為高等學校的教師不斷加強培訓,掌握學生需求,才能成為學生的引路人。首先,學校在對教師開展授課技能的專題培訓的同時,應增加教師“課程思政”的培訓,邀請全國優秀思政教師為專業課教師培訓課堂思政教育經驗、中國文化等,為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優秀的為患者服務理念服務。為青年教師定制培養計劃,經常開展集體備課和交流討論,幫助教師提升授課水平。其次,學校還可盡可能多地建設優質網絡課程,臨床病例題庫,臨床情景對話,通過對教學資源和教師的豐富和培訓,提高學生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度和了解。
6.4 增加鍛煉機會,培養醫學生溝通能力 在校期間讓更多的醫學生幫助老師承擔任務,給未擔任過學生干部的醫學生提供更多的人際溝通與交流的機會,通過志愿者活動、所知拓展活動、專項活動,讓每個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和社會活動,鍛煉學生進取意識與責任感,讓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主動接觸老師、學生、社會人、孤兒院兒童、孤寡老人等的機會,學會在各種情況下與形形色色的人進行有效溝通,遇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鍛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醫學是個實踐的過程,醫患溝通更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自我能力的提升,需要自己更多的實踐、摸索與領悟,因此學生應積極主動參加學校活動,參加各種志愿活動、社團活動,多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增強自身溝通能力和良好性格的培養,為日后在醫療工作中與患者進行溝通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丁健,張少佼,陳璽華(2012). 實習生醫患溝通現狀的多中心調查與對策[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6,58-60.
何靜,李元春,劉娜(2015).實習醫生人文關懷素養培養對醫患溝通能力的影響[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8, 117-118.
何立蕓,韓江莉,黃靜(2014). 以敘事醫學提高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9,70-71.
瑪依努爾.居乃丁(2017). 護士情緒智力對和諧醫患關系構建的影響探討[J]. 中國健康營養, 6,273-274.
鄭劍明,鄭劍聰,李繼香(2012). 醫學生見習對醫患溝通認識的調查[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33(4),55-57.
浦方芳(2017). 情緒智力在醫患關系研究中的應用[J]. 醫學與哲學(A),1,43-46.
裘雯雯(2013). 醫護人員情緒智力、情緒勞動對醫患關系的影響. 曲阜師范大學專業碩士論文.
唐夢琦,尹文強,馬牧野(2016). 醫學生溝通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19(20),2464-2464.
張真,祝軍,方哲(2014). 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探討[J]. 新疆中醫藥, 32(6),59-59.
周爍(2010). 關于醫學生醫患溝通教育的探討[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3(3),100-101.
肖遠(2012). 醫務人員工作倦怠與特質情緒智力相關關系的研究[J]. 中國醫院管理, 32(7),40-42.
楊琛霞,代星禾(2014). 心理學視角下淺談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及對策[J]. 經營管理者. 398.
游英會(2016). 醫患關系中群際寬恕影響研究[J]. 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6(4),16-19.
楊玉芹,趙宗翼,楊宏(2013). 中醫院校醫學生人際溝通狀況調查分析[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9,22-23.
楊亞楠,邵紅英,朱玉珍(2014). 如何培養與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J]. 中國衛生產業, 20,46-47.
張靜平,郭玉芳,張娜(2013). 基于積極心理學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探討[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6(1),71-72.
張瑩,梅松麗,徐軍(2014). 以心理學共性理論應對困境中的醫患關系[J]. 醫學社會學, 35(10A),51-53.
張輝(2012). 情緒智力理論及其在醫學實踐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 30(1),11-13.
張磊,隋汝波(2014). 內科實習醫生醫患溝通經歷的調查分析[J]. 醫學與哲學, 14,87-89.
附錄
Schutte情緒智力量表(ELS)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是為了解同學們目前的情緒狀況,進而查找學校這方面培養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改進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本次問卷調查以不記名形式進行,您所填寫的任何資料信息,我們都將會為您保密。所填寫的答案無所謂正確或者錯誤,意在同學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真實想法和觀點。在此由衷的感謝同學們認真填寫問卷及其大力的支持!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以下內容,在表格的相應位置填寫“√”,本部分一共涉及33道問題,問題選擇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希望同學們能夠依據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感觸進行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