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 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手術適應癥選擇中尿流動力學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選取本院接收的11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收治時間2017年6月~2018年8月,治療前均行尿流動力學檢查,依據檢查結果選擇具體的治療方法,觀察治療效果。結果:102例患者給予手術治療,6例患者給予藥物保守治療,11例患者給予原發病治療及對癥治療,所有患者經治療后均改善癥狀及體征,好轉出院;手術患者術后有11例發生并發癥,實施相應處理后好轉。結論:前列腺增生手術適應癥選擇中應用尿流動力學檢查后,可提高適應癥選擇的準確率,使醫生能夠合理的制定治療方案,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前列腺增生;尿流動力學檢查;手術適應癥;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前列腺增生患者發病后,各項臨床癥狀產生的基本原因是其導致膀胱出口梗阻、損傷膀胱逼尿肌收縮力、逼尿肌不穩定等,因此,臨床治療該疾病時,合理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能否準確的判斷膀胱出口梗阻是否存在,及能否對逼尿肌及膀胱功能做出仔細的了解。近年研究指出,膀胱梗阻出口梗阻與否及梗阻情況、逼尿肌功能等判斷時,尿流動力學檢查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根據其檢查結果,可科學的選擇手術適應癥,進而合理確定治療方法,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以本院前列腺增生患者為研究對象,治療前均開展尿流動力學檢查,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效果較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接收的11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收治時間2017年6月~2018年8月,年齡53~87歲,平均(65.4±3.4)歲;前列腺體積20~59ml,平均(40.7±1.5)ml;病程1~14年,平均(8.6±1.7)年;伴尿潴留38例,伴充盈性尿失禁2例,伴輸尿管反流1例;合并癥:膀胱結石15例,腹股溝疝12例,糖尿病17例,高血壓44例,較嚴重心肺疾病59例。納入標準:(1)與前列腺增生診斷標準相符;(2)經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直腸指檢等確診;(3)均表現為下尿路癥狀;(4)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障礙;(2)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超過4ng/L。
1.2 方法 治療前,所有患者均行尿流動力學檢查,再依據檢查結果確定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2.1 尿流動力學檢查及分析 (1)檢查方法:尿流動力學測定儀采用LABORIE BONITO-XL,協助患者于尿動力測定床上平臥,自由尿流率測定先常規開展,之后經尿道將F8雙腔測壓導管置入,直腸測壓管,體表電極放置在肛門括約肌處,與壓力傳感器、水泵連接好后注水,注水速度30ml/min,測定充盈期膀胱壓力,同時把排尿感覺記錄好;待膀胱容量充盈到最大后,告知患者排尿,利用集體器收集患者尿液,排尿期膀胱壓、尿流率同步測定,并對膀胱充盈期、排尿期的肌電圖情況仔細觀察。(2)檢查分析:經檢查,119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尿流率平均值及最大值分別為3.7~8.2ml/s、5.2~8.6/s;有11例患者顯示具有正常的尿道壓、前列腺壓,降低膀胱逼尿肌壓,膀胱出口梗阻并不存在,相關臨床癥狀發生的原因包含膀胱逼尿肌無力、不穩定膀胱、神經源性膀胱等,判定此11名患者不存在手術指征,手術如盲目開展,療效會受到影響。
1.2.2 治療方案的制定 根據尿流動力學檢查P-Q圖顯示,膀胱出口梗阻明顯存在的患者有102例,膀胱逼尿肌可有力的收縮,但降低了尿流率,存在嚴重的排尿困難癥狀,伴有尿潴留,行B超和肛指檢查后,發現前列腺增大,中葉凸出,治療時,先將患者存在的各種合并癥糾正,待控制到合理狀態后,實施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術治療;P-Q圖顯示膀胱出口梗阻不存在或疑似存在的患者6例,僅有較輕的癥狀,殘余尿量少,膀胱逼尿肌能夠有力的收縮,采用藥物保守治療,治療藥物包含5-a還原酶抑制劑、a受體拮抗劑等;另無手術指征的11例患者積極開展原發病治療及對癥治療。
2 結果
102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圍手術期均安全渡過,術后,消除排尿困難癥狀,減少夜尿次數,每天1~2次,提高最大尿流率,為14~18ml/s;其中,術后出現短期尿頻9例,給予消炎治療,治療后癥狀好轉;術后發生繼發出血2例,1例實施電凝止血,沖洗膀胱后,患者排出清亮的尿液,1例導尿管予以保留,沖洗膀胱后排尿順暢,尿液清亮,2例患者均好轉。
6例患者經藥物保守治療后,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患者均出院。
11例患者經原發病及對癥治療后,不同程度改善其臨床癥狀及體征,患者出院。
3 討論
膀胱及尿道功能正常,且二者協調情況下,才能有正常的排尿功能,其具有非常復雜的生理機制。對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來說,排尿障礙的發生既包含機械性因素,也包含膀胱逼尿肌受損等多種動力學原因,因此,臨床在選擇手術治療該疾病時,要合理的選擇具備手術適應癥的患者,切不可盲目實施手術治療[1]。前列腺增生的病理過程較為復雜,良性前列腺增大、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及括約肌繼發功能變化均包含其中,而外科手術治療該疾病的適應癥只有膀胱出口梗阻,對于腺體體積增大、排尿肌功能變化,可不手術,采取藥物治療。前列腺增生患者發病后,排尿困難為主要癥狀,但因其此癥狀的原因并非只有前列腺增生,還包含逼尿肌無力、逼尿肌不穩定等,臨床實踐顯示,經B超、癥狀等確診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可達到20%~30%左右[2]。有研究發現,以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患者后,未能有效改善癥狀的患者約為25%,導致這一結果的可能性原因為患者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增生手術前實施尿流動力學檢查后,膀胱出口梗阻情況和逼尿肌功能均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來,進而指導醫生合理的選擇手術病例,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
綜上,前列腺增生手術前實施尿流動力學檢查后,有助于醫生準確的判斷膀胱出口梗阻是否存在,進而科學的選擇是否行手術治療,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韓冬,張萬生.尿流動力學檢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3):36.
邵文光,劉紅波,孫明星.尿流動力學檢查在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患者等離子電切術前應用必要性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7,15(0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