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虹宇
【摘 要】醫學生的職業精神較為重要,進而學生在醫學院校學習中需要按照學校的職業精神培養路徑進行學習,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基礎。本文通過職業認知偏差、教育脫離生活實際,兩個方面對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又從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自我心理疏導、發揮出職業精神課程體系的實際意義,三個方面對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路徑進行討論,希望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生活實際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引言:醫學院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進而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按照行業發展需求構建培育體系,但在實際的學習中,還存在學習方法不科學的問題,難以發揮出職業精神培養的教育義,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需要合理構建評價體系,幫助學生提高對職業精神的重視程度,構建良好的醫學環境。
一、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認知偏差
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中,出現了學生對職業認知不足的問題,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第一,現階段,醫患糾紛問題頻頻發生,但部分學生不理解這一問題的發生原因,對其職業價值觀有一定的影響,并且部分學生在選擇學醫的原因較為功利化,甚至部分學生選擇這一行業的原因為聽從家里安排,進而這類學生對職業的認知程度不高,對職業精神培養有一定的影響。第二,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嚴重,在分析醫患糾紛問題時,其將責任歸咎為外界的偏見,進而其心理難以滿足社會醫療服務運行發展需求。
(二)教育脫離生活實際
進行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工作時,具有教育內容與醫療行業實際不符的問題,學生難以通過學習養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一,在學習中進行職業精神培育,具有提高學生對醫療行業了解程度的意義,但現階段,存在教師對精神培育的重視程度不高的問題,學生難以在學習中理解這一內容的實際意義,導致學生學習缺乏實際性的指導,對學生運行的專業能力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第二,學生在學習中忽略了職業目標、社會價值,導致其難以合理處理職業中的現實矛盾,影響了學生職業發展,沒有達到職業精神培育的目的。
二、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路徑
(一)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在對醫學生進行職業精神培育時,為了提高培育有效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需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具體內容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提高職業精神培育的有效性,第一,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有一定的引導性,使其能夠養成良好的專業能力,進而在構建評價體系時,為了提高評價的有效性,需要在實習階段擴大參與評價的人員范圍,例如:在學生的職業精神進行評價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同學、教師、病人、醫院醫護人分別對學生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表現情況,并從適當的角度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對職業精神培養的重視程度[1]。第二,學生在應用評價體系時,為了提高應用的有效性,需要按照教育部門制定的標準對自我學習情況進行要求,為學生職業精神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為了保障評價體系具有完整性,教師可以對其他醫學員應用的評價方法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優點并完善自身評價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職業精神,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進行自我心理疏導。醫學生進行職業精神培育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心理疏導,達到正確認識醫療行業的目的,提高教學有效性,第一,由于醫療行業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道德沖突、心理矛盾等問題,對學生職業精神養成有一定的影響,為了使學生能夠客觀的認識到醫療行業,需要進行自我心理疏導,例如:醫學院具有心理咨詢室,能夠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精神,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困惑時,可以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推動醫學院運行發展[2]。第二,學生進行自我心理疏導時,為了保障引導的正確性,需要合理安排心理疏導教師,需要這一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了解理療行業。另外,醫學院管理人員需要定期對這一教師進行培訓,保障具有專業的心理疏導能力,引導學生正向發展。進一步提高心理疏導的有效性,為醫療行業運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發揮出職業精神課程體系的實際意義。進行醫學生進行職業精神培育工作時,為了提高精神培育有效性,需要將職業精神課程體系合理融入到教學工作中,第一,課程體系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情況有一定的影響,進而學生在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習有效性,需要提高對職業道德、職業規范、職業價值等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達到職業精神培養的目的。第二,學生在應用職業精神課程體系學習時,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需要學生對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心理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并按照學習標準進行學習,達到職業精神培養的目的。另外,在應用職業精神課程體系時,為了發揮出課程設置的科學性,需要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職業精神教育的有效性,達到形成完善的職業素養的目的,為之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論:綜上所述,在對醫學生進行職業精神培育時,為了提高培育有效性,需要醫學院教師提高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但部分醫學院應用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生出現了職業認知偏差的問題,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需要提高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準確評價,推動教學工作運行發展。
參考文獻
李曉松,劉燕,李艷艷.“工匠精神”對培育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啟發[J].醫學與哲學(A),2018,39(08):55-57.
邵茜,李芳.“雙創”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路徑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