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風 張海霞
【摘 要】目的:探尋高職《護理管理學》教學最佳的教學模式,以PBL教學模式為例。方法:以120名2017級臨床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設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隨機分配6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研究組接受PBL教學模式,采用教學評分表評價教學效果。結果:研究組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且反饋情況更優(P<0.05)。結論:PBL教學模式可強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及運用。
【關鍵詞】護理管理學;PBL教學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此來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1]。現階段,我國各高職院校紛紛嘗試采用PBL 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關于PBL教學模式運用于高職《護理管理學》教學課程中的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文隨機抽取了120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分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和PBL教學模式,現將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來自于2018級臨床護理專業的120名學生,其中女80例,男40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22歲,平均年齡(20.7±0.2)歲。將本文研究對象分設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60例,均學習同樣的教學教材,課時相同,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和學業成績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生接受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借助板書、多媒體等媒介開展課堂教學,以教師理論講解為重點;研究組接受 PBL 教學模式,每六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分為十個小組,具體操作如下:(1)提前一周,教師應基于課堂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并將問題告知學生;(2)學生積極采取多種途徑收集與查詢知識相關治療,例如,仔細閱讀知識有關書籍及教材;利用網絡資源;采取討論的方式總結出問題解決的有效辦法;(3)組織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課堂討論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熱烈的討論分析,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教師應巡回聽取學生的見解,適時啟發學生,并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搜集典型的、常見的問題,便于講解與總結;(4)討論結束后,每一個小組安排一名學生代表進行發言,闡述總結的結果,在最后10min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指出問題中所包含的重難點知識,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1.3 評價指標 在《護理管理學》課程學習結束后組織開展考試,考試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上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同時,采用反饋調查表對PBL教學模式的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分別為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索收集資料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問題的能力等五方面[2]。總共發放了120份調查表,收回1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百分比%、()表示,并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成績合格率對比 《護理管理學》課程結束后,研究組學生成績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學生PBL教學模式的反饋情況比較 據統計得知,研究組對PBL教學模式的反饋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
3 討論
護理管理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3]。PBL教學模式的引入,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夠加強學生解決問題及學習思維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對護理管理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與有效掌握,使得學生學習成績逐步提高。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且反饋情況更優(P<0.05)。這主要是PBL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可借助現代化先進技術(網絡、圖書館等)開展自主學習,然后在以小組的方式討論分析重點問題,有效解決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PBL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值得高職院校學習及運用。
參考文獻
李麗. PBL教學法在《護理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 2015, 26(21):114—115.
王歡,王瑩. 將PBL模式應用于護理管理教學的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4):24—25.
王明麗. PBL教學法在護理管理課程中的教學實踐與效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18):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