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發(fā)表了一項科學新突破:韓國科學家團隊用超長銀納米纖維和純銀納米線組成隨機混合網(wǎng)絡納米結構,制造出新型透明電極,進而研發(fā)了一種指紋傳感器。在智能手機屏幕上的演示表明,應用這種指紋傳感器,用戶可以將手指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進行身份識別,而不需要使用指紋激活按鈕。
指紋傳感器是電子設備實現(xiàn)指紋自動采集的關鍵器件,需要在一顆不足0.5 cm2的晶片表面集成10 000個以上半導體傳感單元,因此盡管指紋采集現(xiàn)在已很常見,但指紋傳感器的制造仍屬于一項綜合性強、技術復雜度高、制造工藝難的高新技術。韓國蔚山國立科技研究所科學家團隊設計的隨機混合網(wǎng)絡納米結構,表現(xiàn)出較大的光傳輸力和低電阻,極耐機械彎折。將其融入指紋傳感器陣列后,就得到了一個能夠準確可靠檢測觸摸條件下指紋脊谷區(qū)域的高分辨率裝置。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