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話溝通 助力慈善文化的弘揚

2018-02-20 14:37:14陸鏡生
慈善 2018年2期
關鍵詞:文化

陸鏡生

我們地球這個世界亂了。市場經濟不僅沒有縮小貧富差距,沒有縮小富國與窮國的差距,相反的,有些地區差距更大。許多國家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目標,但卻放松了倫理、品德的教育,人心貪婪,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二十世紀是物欲主義至上的時代,致使工具理性高于價值理性。自然科學發展的技術運用不當引發全球性問題。馬克思早就深刻地指出自然科學技術發展的負面效應問題。他說:“技術的勝利,似乎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己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當代科技發展引發了人類社會成員價值觀念的變化,道德觀念的變化,高科技犯罪和許多原來無法預見的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比以往任何時期擁有創造更強的經濟、科技能力,與其同時也擁有更大的、更可怕的毀滅世界的能力,人類生存環境也不斷惡化。有良知的學者大聲疾呼,要警惕人類生存危機。在新的世紀,所謂“文明沖突”論陰魂不散。世界和平只是善良人們望眼欲穿的期待。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世界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合作,不是沖突,而是和諧。現在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明白,人類有一個共同的歷史使命:共建世界和平。殊不知,軍事、政治、經濟、科技均無法為我們世界帶來和諧安定。唯有世界上圣賢的和正統宗教的道德慈善文化及其教育才是能夠解決世界和諧安定的根本之道。自古以來的歷史證明,圣賢的和正統宗教的以禮義、慈悲、博愛的教育為本,以經貿科技為輔,則國家興盛安定,并致天下太平。倘若倫常綱紀敗壞,圣賢、宗教的道德慈善教育被視為糟粕迷信,則天下會由是大亂。

十九世紀,德國大哲學家尼采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上帝死了。”許多西方人從尼采這句話中感到從上帝的約束中解脫的歡快。不過,他們并未理解尼采這句話的實義。尼采指的這個上帝是中世紀教會中的“上帝”。但另一種有著博愛、平等、正義涵義的“上帝”卻繼續存在。二十世紀另一位思想家弗羅姆說:“人死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性”沒了。他指出,人的心靈出了問題。這是西方國家的經濟至上主義、科學至上主義、人類中心主義、貨幣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等等使人物化了、異化了,這讓人犧牲了人性,犧牲了良知。長期以來,尤其嚴重的是,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美的殖民化過程中,都打著基督教文明的旗號摧毀殖民地的土著文化。美國在力圖稱霸世界的過程中,對中國的文化戰略就是摧毀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美國學者荒謬地提出“文明沖突”論,把文化意識形態化,擴大世界上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文明沖突”論主張的是美國的一種價值獨斷的文化霸權理論,它把美國的生存模式和價值標榜為至高地位,故意擴大文化反差,貶低其他族群的文化,以圖顛覆其他文化及其價值體系,制造對立和沖突。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是多元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中國的古圣先賢明白,真理是一個,道理一個,而人類不同族群以不同的方法和途徑感悟到真理,換言之,最終的原點總是要走到一起來。《易經》的“系辭”寫道:“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易經》的“睽”卦的“象辭”寫道:“君子以同而異。”所以不同,是因為有同。與其標立彼此之“異”,不如首先認同、求同。《易經》的“序”卦寫道:“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意思是欲達到眾望所歸,要得到他人的認同,那么我們首先“與人同”。即使有所不同,但可以共處。大家都應探求彼此“同”的方面,由此達致“同”的境界,我們相互就“和”了。魏晉時期的“名教”與“自然”是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學派。前者關乎政治倫理秩序,后者關乎個體生命的自由。后來,王戎向阮瞻提問:“圣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何異?”阮瞻答道:“將無同”,意即“同”。(“將無”是語助詞,“沒有”的意思)王戎表示同意。在歷史上,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相互對話、溝通達到共生共榮。清朝是少數民族在中國建立的政權,但清朝王室是用儒釋道治國理政。雍正皇帝有一道關于文化教育的“上諭”,即皇帝的訓辭中寫道:“朕惟三教(儒釋道三家的教育)之覺民于海內也,理出于一原(源),道并行而不悖”,“若能其平”(以清凈平等心來看),“則外略形跡有異,內證性理之同,而知三教無異旨,無非欲人同歸于善。”這意思是,真正通達儒釋道三教,不在乎形式,而是注重其內涵與實質,它們講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教化人民斷惡修善。現代我國的學術大家王元化先生在其《清園近作集》中寫道:“毛澤東的‘一分為二不是源自中國的傳統。中國傳統不是主體絕對站在客體之外,形成主客對立,或認為不是你消滅我,就是我消滅你,它沒有這種兩極化的對立觀念。”王先生踐覆了陳云所提倡的“不唯上”的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天地,乃至宇宙萬物與我同體,即一個生命共同體,把不同文化看作同體。中國傳統文化是“和而不同”,是“群而不黨”。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不可能把它變成一元。要互相尊重,取長補短。中國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善于求同存異,最善于對話、溝通而跟外來文化和合共生、共榮的。佛教傳入中國后,儒釋道三家融合在一起,就像“合金”一樣,鐵加上碳,成為鋼,再加上其他金屬元素,成為不銹鋼。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稱之為“合金文化”。這大大提升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境界。這是歷史明證。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儒釋道是一家,而且同中國境內的外來宗教也是和諧的。北京市佛教協會在研究“宣南文化”時發現在北京宣南地區,以北京建城紀念柱為中心的不大的范圍內,聚集著幾大宗教的著名教化場所:有佛教的天寧寺、法源寺、長椿寺;有道教的白云觀;有基督教新教的珠市教堂;有天主教宣武門教堂;有伊斯蘭教牛街禮拜寺等,體現了北京的宗教的“和”的文化。還有居庸關站是用大理石建造的,上面雕刻有精美的佛像和圖案,其中在門洞內有用六種文字刻的經文,分別是印度的古梵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西夏文和漢文。這在世界文化遺產中極為罕見。猶太民族在歐美從未被同化,但只有在中國的一支則同中華文化融合了。

中國傳統文化,不論是儒家,抑或是道家和佛家都是教育,不是宗教。把佛教說成是宗教,是絕對的誤解。這需要我們中國人自己堅持不懈地闡述佛教的原意和實質,消除“積非成是”的說法。自古以來,中國沒有西方涵義的“宗教”一詞。在西方的“宗教”概念中,宗教里一定有個主宰的神,比如基督教《圣經》說,上帝或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佛教里的“佛”是“覺悟者”的意義,深刻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者稱作佛。佛陀的教育是通過教育使眾生覺悟。所以佛經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意即根本的老師。佛教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絕不拉信徒。人們來寺院聽和尚(意為親教師)講經說法,是自己懷著恭敬心仰慕而來。而宗教是到處招攬信徒。基督教中的上帝與信徒的關系也是父子關系,信徒稱上帝為“圣父”。在佛經中可以看到,佛陀應天神的邀請,給天神講經,讓天神開闊眼界,提升生命的境界。佛經講“生、佛平等”,眾生與佛是平等的,不是說“佛、生平等”,將眾生放在佛前面。這說明佛非常謙讓,對眾生尊敬。佛教是平等法。眾生個個只要遵循佛陀的教導“斷除貪嗔癡,勤修戒定慧”,都可以轉迷為悟,而成佛。唯有平等法,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諧相處。在宗教里,不可說人人都可以當上帝或當天神。我們要為佛教正名。《論語·子路》講“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義不正當,說話就不順理,說話不順理,事情就不可能辦好。)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弘揚佛教的慈善文化,充分地發揮佛教的社會教育功能。在中國傳統的詞典中,分別只有“宗”和“教”兩個字。“宗”含有“主要的”“重要的”“崇高的”意思;“教”是教育。宗教是什么?“宗”和“教”合在一起,它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育和崇高的教育。從狹義上講,佛教把“宗門”和“教下”合起來,略稱為“宗教”。“宗門”單指禪宗;禪宗以外還有九個宗派,統稱“教下”。所以佛教自身所稱的“宗教”的涵義跟世界各國憲法所稱的“宗教”毫不相關。佛教寺院有佛和菩薩的塑像,塑像是表法的,比如“釋迦牟尼”這一佛號,“釋迦”意為“能仁”,表性德中的“仁慈”,“牟尼”意為“寂默”,表性德中的“清凈寂靜”。又如,地藏菩薩意為大地資源寶藏,引伸為性修的根本——孝道,代表百孝為先。又如觀世音菩薩表大慈大悲。佛門弟子眼見佛像、菩薩像,耳聞佛、菩薩名號,皆能發向上之志,見賢思齊,依其典型,來塑造自己的真善美品德。佛教的教學宗旨是徹底破除迷信,啟發正智正見,使人們能明辨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得失,進而建立理智、樂觀、奮發、進取、向上、清凈慈悲的救世的人生觀,化解眾生的苦難,獲得圓滿幸福的生活目標。因為佛教是教育,佛教從不參與政治,更不干涉政治,而且勸導人們報四重恩,即報國家恩、報父母恩、報師長恩、報眾生恩。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佛教與任何宗教的沖突和戰爭。中國儒釋道文化的教育追求的是“和平”。什么叫“和平”?和平是“和諧相處,平等對待”:看一切眾生,沒有高下,人心平等;看一切族群,沒有高下,族群平等;看一切國家,沒有高下,國家平等;宗教與宗教之間,沒有高下,一律平等;文化與文化之間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共同締造世界的安定和全球人民的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究會上的講話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新思想、新論斷,這也是我們研究“交流、溝通、助力慈善文化的弘揚”的指導思想。多元融合是最美好的,單一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從歷史上看,文化也是多元的,并且永遠是多元的,文化是水滴石穿的積累,久久為功的沉淀,不斷地傳承,長期的潛移默化,不斷互鑒。文化互鑒是一種力量,文化互鑒是一種天命。中國圣賢強調“通”。治國要“政通人和”,文化互鑒也要文通人和。“通”正是天地的規律,以天道融通入人道,以天命融通入人類的命運。人與人之間的誤會、沖突是由于不通,國家與國家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誤會、沖突也是由于不通,彼此互相猜忌,自然造成彼此的對立,并且容易被野心家離間分化。“通”是彼此坦誠相見,相互了解,建立互信。同時遵循中外圣賢的教誨,以德化人,必使人心淳厚,社會安定,人類各個族群、國家都相互補益,彼此分享。這在我們世間是一個大學問。世界上無論東方,抑或西方,文化大多是宗教文化。我們首先要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跟世界上的主要的宗教文化進行對話、溝通。我們應該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寬闊胸懷,通過對話、溝通,把慈善文化理念推向世界文化平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繼之為構建“人類生命共同體”貢獻力量。這是現今人類生存危機的挑戰,向我們提出的重大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我們需要“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嶺矣”。

我們的慈善文化的對話、溝通首先要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進行。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既存在著中華傳統文化,以儒釋道為代表。這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文化,同時也存在著西方宗教文化,如猶太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也存在著東方的伊斯蘭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它的核心是慈善文化。儒家的仁愛文化、道家的上善若水的文化和佛家的大慈大悲文化,都是利他文化,透徹地體現了人類共同的價值。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儒釋道文化從沒有跟世界上其他文化對立。中華文化的傳承從未斷絕,因為它反映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愛”,一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文化,一種“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即宇宙萬物與我是一生命共同體,從而生發出大慈大悲的文化,因此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中華民族的“天下大同”思想為世界未來指明了發展方向,而中華民族的仁愛、慈悲的“利他”之道是實現“天下大同”的方法和途徑。我們中國人首先要立足于本國實際。儒釋道的“愛”的文化具有實實在在的社會聯結作用。它給人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安身立命之道,并以仁慈博愛的利他精神為跟世界文化對話提供了指導之道,以誠敬、謙和、平等的情懷為跟世界其他文化對話提供了交往規則,以天下大同和天地萬物與我同體為世界對話提供了價值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華民族的文化同世界各種文化的對話,激蕩出的將是一種更加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力量。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這是中國人的精神命脈。我們中國人愈是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愈能跟其他民族、國家對話、溝通,形成多元共存。東方的印度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都是宗教文化。而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很早就傳入中國。直至當今,都有中國公民信仰。中華以儒釋道為代表的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但需要跟各種宗教文化對話。不同宗教所祀奉的神明是不相同的。“神”是什么?在中國文化中,“神”這個字是會意字,這個字的左面是個“示”字,意思是講上天垂象。這個字的右面是個“申”字,是貫通之意。“神”就是完全貫通、明白這個自然的真相,不迷惑了。神跟圣的意思是相通的,中國文字中常將“神”跟“圣”合起來用,名為“神圣”,其意是通情達理的人,他沒有私心。《六書》的定義是“聰明正直謂神”。現代科學家承認,宇宙確實有不同維次的空間,高維次空間的那些生命比我們聰明得多,智慧比我們高,禪定的功夫、清凈寂凈的功夫比我們人類深。科學家的自由探索是無限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科學作為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必然突破常識和常規。比如霍金的宇宙理論。我們只看到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但霍金說時空有十一維次。科學家稱天神是處在跟人類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西方許多大科學家深信宗教,相信有上帝,相信有神明。我們知道在動物方面,很多低級動物,如爬蟲類的螞蟻,它們生活空間是兩度空間,在它們的感覺當中只有長度和寬度,沒有高度。比我們維次高的空間的生物能看到我們,我們沒有辦法覺察他們的存在。聯合國和各國憲法承認的正統宗教的核心內容都是博愛。我們中華文化跟世界上的正統宗教有一個聯結的共同的平臺,這就是仁慈博愛,其目的在教化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共存共榮。一般宗教如基督教講有人道,有天道,有地獄道,印度教講六道輪回,六道指地獄、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和天道,也就是科學說的六個不同維次的空間。佛教講十法界,十法界是十個不同維次的空間。佛教和東西方的正統宗教都講人有今世,也有前世和來世,認為人死了,死的是肉體,但靈魂會輪回,積善者升天,積不善者下地獄。《易·系辭上》講到靈魂:“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這意思是:考察萬物的開始,故知之所以死;反求萬物,所以終結,故知它的所以生。精氣成靈物,是神,游魂成為人的變化,是鬼,圣人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狀。輪回的說法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就有。《史記·正義》講鯀在羽山被殺,他的靈魂變成黃熊。又講衛康叔死后投胎于襄公之妾。《小學》引范仲淹的話:一個人獨享富貴卻不去周濟他的親族,來日怎能有臉去見地下的祖宗。西方科學家用先進科技來探測所謂靈界的狀況,半個多世紀來,成果相當卓越。比如1963年英國著名醫學家約翰·艾克理爵士因為發現人有靈魂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在他的得獎論文中寫道:“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識(俗稱靈魂)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神力的我,那是在胚胎時期或極年幼時,進入肉體大腦的,它控制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揮電腦。人的無形的非物質的識力,對其物質構成的肉體大腦施予實質的推動,使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他是根據多年從事的科學實驗和統計得到這樣的結論的。

佛教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天神也是眾生。佛教絕對沒有傲慢。天主教有天主,基督新教有上帝,伊斯蘭教有真主,印度教有大梵天。佛教的學子遵循佛陀的教導,對真主、大梵天、上帝、天主都真誠恭敬。佛寺每年大年初一第一樁事是“供天”。供天就是對真主、大梵天、天主、上帝等天神致敬。佛教講,宇宙只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就是愛心。能真誠地愛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己。中國圣賢文化、佛陀文化和東西方的正統宗教都講“愛”。中外所有圣賢和宗教締造者都是社會教育大師,都是至圣先師,孔子講“成仁”,孟子講“取義”;佛教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印度教講“以仁慈化解暴怒,以善對待惡行”;《古蘭經》講“真主確實是仁慈”;基督教《圣經》講“神愛世人”。所有正統宗教締造人都是以“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為本質,教化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和諧相處。教學內容首先是倫理、仁愛、因果等。由于當時交通不便,資訊難以傳播,圣賢、佛陀和宗教的先知根據人們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隨順而廣設方便,而有不同的禮儀和生活方式。從神圣的宗教文化的教學實質來看,諸多宗教都是“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中華文化跟各種正統宗教對話、溝通,首先要認真讀各個宗教的經典。應特別注意中華文化跟各個宗教文化相同之處,尋找彼此最大公約數和共同點,認識到中華文化與各種正統宗教實在都是反映宇宙、天地、自然的真相和人的本性或良知中本具的真善美慧。各種宗教都有關于仁愛、戒律、倫理、因果等內容,這里限于篇幅,只能摘錄一小部分。在仁愛方面,印度教的《泰迪黎奧義書》講“以敬而布施(布施意為慈善捐獻和服務),以樂而布施,以慚而布施”;《薄伽梵歌》講“行布施出乎真心,不期回報,且要適人、適時、適地,此之謂純凈布施”;《摩訶婆羅多》講“行善唯在今日”,“那僅喪失財富的,不因喪失財富而痛苦。但是,那失去善行的,就是真的喪失了。”伊斯蘭教的“伊斯蘭”三字在阿拉伯文中意為“和平”。在仁愛方面,《古蘭經》講“我(安拉)的慈恩是包羅萬物的”,“真主的確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戚、并禁人淫亂、作惡事、霸道。他勸戒你們,以便你們記取教訓”;“如果你們公開地施舍,這是很好的;如果你們秘密地施濟貧民,這對于你們是更好的”;“敬畏的人,在康樂時施舍,在艱難時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真主是喜愛行善者”;“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你們為喜愛真主而賑濟貧民、孤兒、俘虜”;“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十倍的報酬;作一件惡事的人,只受同樣的懲罰”;伊斯蘭教的《布哈里圣訓》講“扔掉路上的障礙物也算施舍”;《米什喀特圣訓》講“件件善行,都是施舍。每與兄弟相遇,和顏悅色待之,是善行;把水從你桶里注入兄弟的桶內也是善舉。”天主教在仁愛方面,思高版《圣經·箴言》講“不要讓慈祥和忠貞離開你,要將她們系在你的頭上,刻在你的心版上,這樣,你在天主和世人面前,必獲得寵愛和恩愛”;思高版《圣經·若望福音》講“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假如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思高版《圣經·若望一書》講“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思高版《圣經·迦拉達書》講“你們要以愛彼此服事,因為每部法典總括在這句話內:‘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基督新教的和合本《圣經·馬太福音》講“你施舍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和合本《圣經·約翰福音》講“神愛世人。”和合本《圣經·雅各書》講“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和合本《圣經·加拉太書》講“圣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和合本《圣經·以弗所書》講“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之心,彼此饒恕。”

宗教也講倫理,因為倫理、戒律、因果教育是“仁愛、慈悲”教育的基礎。蓋房子沒有堅固的地基,蓋好的高樓就會倒塌。在倫理方面,印度教的《摩奴法典》講“在生育和教養方面,母親和父親所受痛苦,雖幾百年也不足補償。”《泰迪黎奧義書》講“毋輕忽敬神明、敬父母之責!奉母如神!奉父如神!奉客如神!”伊斯蘭教《古蘭經》講“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憫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待奴仆。真主的確不喜愛傲慢的、矜夸的人。”天主教的思高版《圣經·德訓篇》講“孝敬父母的人,必能補償罪過,且能戒避罪惡,在祈禱之日,必蒙應允。孝敬父母的人,就如積蓄珍寶的人。”基督新教的和合本《圣經·出埃及記》講“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到長久。”和合本《圣經·箴言》講“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和合本《圣經·歌羅西書》講“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她們。”在戒律方面,印度教《商枳略奧義書》講“不害、不盜、貞行、仁慈、平正、容忍、堅定、節食與清潔,此持戒十。”《攝句義法論》講“信法、不傷害、仁慈、誠實、擺脫不正當的占有欲、不淫、凈化動機、不瞋。《薄伽梵往世書》講‘物質的利益和欲望永不饜足,此之謂貪婪。《拾得奧義書》講‘不害、真實語、不盜、不荒淫。身外無長物、無瞋、敬師尊、純潔、知止足、正直端正行。”《瑜伽經2》講“當確立了不殺生(的思想)時,在(一切)生物出現時就放棄了敵意。”“當培養了不貪的品德時,就認識了生命的形態。”“當培養了誠實的品質時,行為和結果就有了依賴關系。”伊斯蘭教《古蘭經》講“你們不要明知故犯地以偽亂真,隱諱真理。”“凡背棄約言的,都是罪人。”“你們不要順從私欲,以致偏私。”“你們當為正義和敬畏而互助,而不要為罪惡和橫暴而互助。”“你們當盡忠報主,當秉公作證。”“當你們締結盟約的時候,你們應當履行。”“悔過而且行善者,確已轉向真主。”“他們不做假見證,他們聽到惡言的時候,謙遜地走開。”“你們應當以公平的秤稱貨物。”“你們用錢的時候,既不揮霍,又不吝嗇,謹守中道。”“凡忍耐而且恕人者,他們的行為確是有決心的表現。”猶太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除了著名的“摩西十誡”外,天主教思高版《圣經·圣詠集》講“不信口非議,危害兄弟,更不會對鄰里持勢詆欺。”“從不放債,貪取重利,從不受賄,傷害無罪。這樣行事,永定不移。”思高版《圣經·瑪寶福音》講“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思高版《圣經·斐理伯書》講“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稱譽,這一切你們都該思念。”思高版《圣經·希伯來書》講“待人接物不應愛錢,對現狀應知足。”基督新教的和合本《圣經·詩篇》講“凡遵守公平,常行公義的,這人便為有福。”和合本《圣經·箴言》講“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繆的嘴。”“不義之財毫無益處,唯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正直的人純正,必引導自己;奸詐的人乖僻,必毀自己。”“說出真話的,顯明公義;做假證的,顯出詭詐。”“酒能使人褻慢,濃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錯誤的,就無智慧。”“遠離紛爭,是人的尊嚴;愚妄人都愛爭鬧。”和合本《圣經·詩篇》講“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當心止住怒氣,離棄憤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和合本《圣經·彼得后書》講“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誠。”和合本《圣經·馬太福音》講“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和合本《圣經·提摩太前書》講“貪財是萬惡之根。”在因果報應方面,印度教的《薄伽梵往世書》講“人人都自食其行為之果。”《摩訶婆羅多》講“沒有誰行善反得惡果的。”伊斯蘭教的《古蘭經》講“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惡者自受其害。”“善人們,必在恩澤中。”“惡人們,必在烈火中。”“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十倍的報酬,做一件惡事的人,只受同樣的懲罰。”“行一個小螞蟻重的善事者,將見其善根;做一個小螞蟻重的惡事者,將見其惡報。”天主教的思高版《圣經·瑪寶福音》講“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心里潔凈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到天主。”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基督新教的和合本《圣經·詩篇》講“主啊,慈愛也是屬于你,因為你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和合本《圣經·箴言》講“禍惡追趕罪人,義人必得善報。”“以惡報善的,禍患必不離他家。”“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和合本《圣經·羅馬書》講“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答各人。”和合本《圣經·加拉太書》講“人種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因果報應教育實為宇宙真理,古今中外的歷史實錄中不勝枚舉。東方各族的歷史記載尤多。絕非“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因果報應教育對于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這種力量遠遠超過倫理教育和戒律教育。倫理和戒律教育讓我們知恥,因果教育讓我們不敢作惡。一個人的品德有相當的修養,可是遇到高名重利,那個誘惑非常強大,他還是守不住。唯有深信因果報應,他雖然看到這個高名重利,但心一動,想將來果報是下地獄,他就不敢了。

中國的圣賢文化和佛陀文化以及東西方的宗教文化都勸導我們“存天心,行天道”。天心是無私。天神被譽為“大公無私”“公正、正直”。天道是仁民愛物。我們的心、行要跟天神、真主、上帝一樣,以仁慈對待一切人,以愛心對待萬物。中國傳統慈善文化和東西方正統宗教文化為什么能傳承千百年,這是因為它們的經典是超越時空的教科書,是永恒不變的道理。唯其是永恒不變,才能大有可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常會見到宗教與宗教之間,一個宗教內部的不同教派之間發生沖突,乃至戰爭。這是為什么呢?我國的潘光研究員,聯合國“文明聯盟大使”曾說:“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主流是不同文明互相碰撞與交融,在取長補短中共同發展。許多惡性沖突實際上發生在不同文明背景的一小撮極端分子之間,而不是發生在不同文明背景的廣大民眾之間,而且這種沖突往往源于深層次的政治、經濟、社會矛盾。”要窺破一小撮極端分子的險惡用心,大家需要覺悟。怎樣才能覺悟?唯一的方法是深入學習宗教經典,真正理解和掌握經典的義理,先化解自己內心的沖突矛盾,徹底放下自私自利,以真誠愛心對待一切人、事、物,才能化解外在的所有的沖突矛盾,獲得和平安定。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是真誠愛心,能化解一切沖突對立、天災人禍。

對話、溝通不是容易的事,比如跟基督教對話,我們需要讀《圣經》,并且要讀得細一點,不能只是瀏覽。有一本題為《江邊對話》的書,是趙啟正先生跟他的老朋友,一位著名的美國牧師的對話。趙先生是無神論者,他說他見不到上帝,所以不承認上帝的存在。美國牧師講“上帝在我心里”。趙先生肯定讀過《圣經》,但可能讀得不細。其實《圣經》講得很清楚,上帝作為最高精神體,其真實存在卻不被世人看見。《圣經·歌羅西書》稱耶穌基督為“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圣經·舊約》中的約伯也談到上帝“從我旁邊經過,我卻看不見。他在我面前行走,我倒不知覺。”因此基督教強調對上帝的敬拜,一、不可用神像,二、不可拘方所,三、不可憑外禮,而須用心靈誠實敬拜。至于《圣經》所提到的上帝的形象,非絕對物質存在意義上的形象,而是象征上帝所具有的真理、仁愛、圣潔和智慧。根據這種理解,《圣經·約翰福音》講“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可貴的是趙先生在對話中稱贊上帝和耶穌的博愛精神。這從根本上使他跟美國牧師增進了私人友誼。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但現在宗教有點商業化了,使宗教喪失了教育人們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的社會功能。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媒體報道,“近日,國家宗教事務局等12部門聯合發文,就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提出意見”,媒體的標題是‘宗教搭臺、經濟唱戲,叫停!”《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提出要“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這啟示我們需要了解宗教文化,反省我們對某些宗教,乃至非宗教的佛陀教育理解上的不足,或者理解上的不完全,乃至理解上的片面、偏頗,從而作出適當的自我修正。我們對話以前要了解對方,這離不開熟悉宗教經典,你讀宗教經典過程中可能會有某些疑問,或難以理解的問題,或者你長期所接受的教育養成的價值觀所不能理解的,誠懇地在對話中請教。與其同時你要接受對方對你的觀點的質疑和商榷。在對話中要承認自己知識和經驗的有限性。

我們看歐美害怕恐怖襲擊,原因在哪里?重要原因之一是宗教問題處理失當。在我國,有東西方的正統宗教,信徒也不少。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推動中華圣賢文化和佛陀文化跟大陸的東西方正統宗教對話,加強相互了解,取長補短,和諧共處,一起助力慈善文化的弘揚和踐履,為社會安定、社會和諧做出努力,也會有力地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更健康的發展。繼之,我們可以走出國門,跟東西方的宗教慈善文化對話、溝通,為世界和平做貢獻。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亚洲aaa视频|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日本91在线| 嫩草国产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在线五月婷婷| 2020极品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无码91视频| 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美女毛片在线| 91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色婷婷| 欧美色视频日本|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无码高清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日本欧美午夜|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国产三级成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看|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91伊人国产| 国产精品第5页|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婷婷六月| 尤物视频一区| 日韩午夜伦|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九九热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性欧美精品xxxx|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色综合久久88|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www网站|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在线日本|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激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毛片视频网址|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青草视频久久|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