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鋒
三網融合主要指的是廣播電視網絡、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三網融合形成了一個信息網絡系統,在數據信息的支持下滿足了人們實時獲取信息的需求,實現了語音、視像在內的信息服務業務融合發展。三網融合不是簡單的物理硬件設施聯通,而且在硬件基礎上實現了服務內容的拓展,三網融合趨勢直接影響傳統媒體的發展趨勢與走向。
三網融合使電視媒體由大眾傳播向著個性化傳播信息的方式不斷拓展,受眾在自身興趣愛好的影響下,日益選擇不同網絡環境內的媒體節目。三網融合時代受眾面對的是海量信息,受眾會自主選擇信息。在信息選擇過程中存在人機互動等多重因素。傳統媒體只有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才能給受眾帶來更好的視聽享受。特別是在社會各行業、各層面出現信息需求分化時,傳統媒體就必須從節目內容方面根據受眾要求及時做出反饋和調整。
三網融合促進新媒體誕生,手機電視、播客等把電視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產品,在3D、VR等新型技術的支持下,用戶對傳統媒體的要求更高,特別是在受眾知識、文化修養與媒體素養提升的現實情況下,受眾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而且樂于在網絡環境下載新型客戶端,樂于與人分享。三網融合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活力,提高了視頻傳播的廣泛性、靈活性和高效性,視頻可以運用各種方式供受眾觀看。傳統電視媒體應對三網融合必須從新媒體誕生的角度實現新舊媒體形式的融合,發揮自身優勢,能夠促進電視節目融入新環境中,把新技術融入到傳統媒體中,實現了技術、內容、節目形式和互動方法上的創新。
電視節目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增加對于傳統電視媒體來說是新出現的情況。這種互動不僅圍繞著電視節目互動,而且圍繞社會熱點新聞事件互動,是節目線上與線下的互動。互動過程中不僅體現受眾關注的焦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傳統電視媒體節目制作內容與方法。傳統的電視媒體主要采用現場互動的方式,邀請嘉賓走入演播室參與節目錄制。而三網融合時代的電視媒體互動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走出電視臺,要求電視節目實時關注受眾動態,能夠及時在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間切換,切實開通多渠道互動,讓受眾隨時與電視節目保持互動,這樣才能提高電視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有效性。三網融合使電視成為炒股、理財、游戲、互動交流等的新平臺,電視節目應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模式,真正成為信息中心。
三網融合的普及發展對電視媒體的管理機制與運轉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傳統電視媒體主動適應新的發展環境,應更注重提高自身技術能力。首先,傳統電視媒體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必須沿著以人為本的思路給媒體人以創新發展的空間,在尊重媒體人的基礎上發揮媒體人獨特的魅力價值。其次,三網融合實現了傳統電視媒體制作團隊的重新整合,在受眾需求的影響下,催生了新型的電視媒體團隊,為進一步開發符合受眾需要的節目做好準備。最后,挖掘電視媒體的潛在價值,需要形成新的內部管理機制,構建自由和諧的環境氛圍激發媒體人的潛能,實現媒體人的跨界整合。
三網融合為電視媒體產業空間發展提供了新平臺,使電視媒體產業規模和發展空間得到一定擴展,但也突顯了傳統電視媒體管理機制的問題。傳統電視媒體的市場化受到一定限制,現行的管理機制制約了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速度,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主要表現為傳統電視媒體節目的更新速度慢,網絡設備建設發展較慢,公司化管理機制不明確,傳統電視媒體的網絡價值難以深度挖掘。
在三網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抓住受眾興趣點與需求的能力相對不足,傳統電視媒體生產更注重銷售價值與利益。目前,傳統電視媒體主要存在節目高產量與內容低質量的問題,無論是電視新聞節目,還是影視綜藝節目,三網融合帶來的新格局將影響過去的利益分配機制,并帶來更多的市場效益,這使得電視媒體加快了生產進程,同時導致節目內容質量低劣,進而影響了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
三網融合在進一步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形成完善有機聯系的信息獲取網絡,電視媒體在重新定位自身價值與作用的基礎上必須增強電視媒體的針對性以及與受眾的聯系。但是,傳統電視媒體針對特定人群的節目創新能力不足,與社會各行業聯系不緊密。一方面傳統電視節目的獨創性不足,未能形成強有力的品牌節目;另一方面,傳統電視媒體的跟風傾向明顯,一旦某種類型的節目被受眾廣泛關注,就會出現大量的雷同節目。例如,當前熱度并未減退的相親類節目、真人秀節目、脫口秀節目等。
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的競爭下,日益面臨著人才的挑戰。目前,傳統電視媒體正面臨著缺乏復合型人才的問題,我國傳統電視媒體的人才流出量較大,主要表現為復合型人才匱乏,職位飽和度較高,具備專業媒體知識的人才匱乏,以及具有較高綜合知識素養的媒體人才匱乏等問題。由于人才因素的制約,使傳統電視媒體不能有效應對新媒體的沖擊。
三網融合的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新時期應對受眾信息需求的必然選擇,三網融合要求傳統電視媒體不斷創新,在優化生產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電視媒體內容的精簡、融合與再創新,從而達到受眾要求,獲得受眾認可。首先,傳統電視媒體在創新優化節目生產內容時,應考慮具體的節目方式和內容,要在尊重受眾現實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節目類型,以貼近受眾生活為主,滿足受眾的需求。其次,傳統電視媒體節目創新要與節目生產傳播渠道吻合,傳統電視媒體生產的節目還要在新媒介中進行傳播,并做好后期節目的制作,還可以根據不同傳播渠道制作多個版本,滿足不同播出環境的需求,以此增加節目推送量,進一步擴大電視媒體影響效果。第四,要在采、編、播的基礎上實現節目創新,采用制與播分離的方式,在相關企業的輔助下,采用預制節目的方式,促進廣播電視節目同步在各渠道播出。第五,要進一步在新媒體渠道實現廣播電視與受眾的互動,最大化滿足受眾參與需要,增強節目吸引力。
三網融合使傳統電視媒體對生產內容的獲取與生產能力有了重新認識,提高內容生產能力已經成為廣播電視應對三網融合競爭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強對創新型內容的生產,切實圍繞受眾對生產內容進行分析,才能有效進行內容創新,切實得到廣大受眾群體對傳統電視節目的支持。首先,傳統電視媒體應對自身優勢有清晰的認識和界定,篩選出在自身價值觀方面與受眾一致的內容,進一步引發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共鳴,從而提高收視率。其次,全面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的加工水平,不斷加強調整、編排與制作能力,在獲得電視節目信息與線索時,需要對新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從中總結重要的觀點,并進一步圍繞提高素材的感染力入手,從而有效提高節目質量。最后,要融合現有的電視媒體優勢資源,進一步形成電視媒體品牌,在獨立完成制作節目的同時,還要重點提高節目質量,并做大做強節目版權,努力形成電視節目自有品牌,通過產業化運作的模式實現文字、聲音、圖片與視頻的一體化傳播,從而打造豐富的電視信息產品,提高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生存能力。
只有提高專業電視新聞人才建設水平,才能有效應對新時期三網融合給電視媒體帶來的挑戰。當前,應從改變傳統電視節目采編錄制方式著手,根據不同媒體的特點提高新聞記者編輯文字、照片和視頻等信息的能力。首先,加強傳統電視媒體工作者的技能培訓工作,促進傳統電視媒體記者應對新媒體提高編輯制作水平,引導記者掌握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工作新方法。其次,培養傳統電視媒體記者應對三網融合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傳統電視媒體記者在新媒體環境下具備特色專業技能,著力在創新發展理念下運用專長提高電視節目制作質量。再次,要求傳統電視媒體記者養成新型思考方式,通過優化報道方案,有效合作分工,進一步滿足新形式下電視媒體對節目的復合型人才要求,從而不斷應對新形式下的挑戰。最后,進一步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相關技術考核工作,圍繞三網融合對傳統電視媒體記者的能力進行考評,從而綜合判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工作效果,為傳統電視媒體記者指明發展方向,提高傳統電視媒體記者發展適應性。
三網融合既對傳統電視媒體提出了挑戰,同時又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只有實現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才能促進傳統電視媒體在融合資源、創新路徑、提高節目質量的基礎上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從而全面提傳統電視媒體的社會適應性和有效性。
[1]鄭英蘭.三網融合給廣播電視網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有線電視,2012(6):684-687.
[2]王穎.淺談移動多媒體電視的興起與電視傳播模式變革[J].魅力中國,2010(14):126-127.
[3]韓鶴.電視在全媒體環境下的突圍之策[J].當代電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