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婕
廣播劇是現在廣播節目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特點,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聲音藝術。借助聲音的手段,能讓廣播劇的敘述變得十分鮮活、生動、引人入勝,調動聽眾的收聽興趣。因此,廣播劇的制作,應重視語言、音效與背景音樂等要素的應用,從而更為生動、形象地表達故事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營造一種良好的故事氛圍,進而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廣播劇在錄音與制作中運用各類技術與設備,可讓整個廣播劇更具方位感、空間感,借助聲音這個元素可以傳播一種真實的生活氣息。
為拾取高品質聲音,必須選擇合適且高質量的話筒,話筒主要分為動圈話筒與電容話筒[1]。國際上來看,著名的話筒有奧地利D3700與天龍D300、美國EV品牌、德國Neumnn U89i等。為獲取高品質音色,最好選擇德國Neumnn U89i,它是世界范圍內應用范圍最廣的錄音話筒,盡管在聲源極近的條件下仍舊拾音,且所拾取的音色也不會產生刺耳的感覺,借助此話筒所拾取的聲音具有頻帶比較寬、噪音偏低、聲音優美等特點,會讓整個聲音更立體,進而使音樂劇的品質得到明顯提升。在廣播劇錄音過程中,數字音頻工作站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廣播劇錄制之前,必須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首先,錄音師必須選擇合適的錄音棚,做好相應的隔音措施,特別是錄制語言旁白時,要呈現一種真實和清晰的感覺。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混響,混響過了聲音就不真實,勢必會對后期編輯帶來極大困難。最后,要加強對各項細節的把控,關掉排風設備、空調等,禁止無關者進出,大大減少雜音,以求將噪聲降至最低狀態[2]。
通常來講,廣播劇主要由語言、音效、背景音樂等要素所組成的。若想獲取更為理想的錄制效果,可采取獨立錄音棚的方式,將音樂、語言、音效等進行分開錄制,然后將這些要素予以合成。
對于整個廣播劇節目而言,人聲錄制是決定整個節目質量好壞的關鍵所在,其會影響后續的廣播劇創作與編輯。就技術層面來講,要求播音語言要干凈、利落、清晰,要求人聲的情感表達體現廣播劇內在思想感情。人聲錄制時,需要在話筒上安裝上防噴罩,加強對話筒擺放位置、擺放角度等的控制。若人聲與話筒距離過大,拾取的聲音音量較小,聲音會呈現發虛的狀態,盡管錄音完畢,可適度增益來予以補充,但若所拾取的聲音質量不高,也會在增益之時,使得噪音值增加,出現嘯叫,前期對聲源進行錄制時,盡量不要提升增益,也不要對人聲進行大范圍內的EQ增減處理,這樣極易改變語言自身音色;反之,若聲源與話筒擺放位置距離較近,其所拾取的聲音比較清晰、真實,低頻也比較豐富,會讓整個聲音變得圓潤而豐滿。然而,并不是話筒與聲音距離越近,其所拾取的聲音質量就完美,若過近,就會發生“近講效應”,最終會發生低頻諧振失真現象,致使聲音變形,音質受損。可見,在錄制聲音時,聲源與話筒間必須要保持合適的距離,才能收獲更為理想的效果。錄制廣播劇前,可先試著錄制一段語言,科學調整聲源距離話筒的實際距離,從而錄制出更為清晰、完美的聲源。
獲取拾取語言聲音之后,可利用均衡器對聲音進行科學的處理,即EQ處理。利用EQ處理方式,可以對多軌或一軌音頻進行衰減或增益,能實現降噪操作,可讓整個音色變得十分精致[3]。錄制完成的語言聲音包含多個差異化的聲音頻段,禁止使用一刀切方式來處理頻率范圍不同的聲音,對人聲進行頻點的反復性調試,可借助EQ調整出更為優質的聲音。
對于廣播劇而言,后期制作與合成是整個錄音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有效的后期制作與聲源整合,才能讓整個廣播劇作品完整而精彩。后期的制作與合成,就是錄音師對整個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其并不是將已錄制完成的各類素材進行簡單羅列,而是必須要把握與拿捏整個作品,此時,錄音師則扮演樂團指揮。二度創作主要是將音響、語言人聲與背景音樂等完美融合,使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營造出真實的故事氛圍,吸引聽眾的注意。
廣播劇在后期制作中,必須要充分遵循相關規律,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使用背景音樂必須要結合廣播劇的基本主題來進行科學的搭配,若條件允許,為獲取高音質作品,應聘請專業人士來負責作曲,而錄音師則要對伴奏樂隊進行錄音,即可獲得更好的效果。若條件不允許,則可在網絡曲庫或音樂光盤中選擇,這個考驗錄音師音樂素養,要求錄音師必要熟悉各類型的音樂,還要懂得鑒賞與甄別。背景音樂要與語言人聲相呼應,才會給人一種渾然一體之感。將背景音樂灌入到調音臺時,必須要加強對比例的管控,要求語言與背景音樂比例控制在7∶3或8∶2。設置背景音樂音量時,不可讓音樂蓋住人聲,要發揮背景音樂對人聲的輔助性作用,旨在烘托劇本主題、活躍語言氛圍。加入背景音樂時,必須要把控好音樂切入點,合理控制音量大小,要淡入淡出。這是一個反復制作的過程,要確保各種聲音能實現自然轉換,確保錄制語言中人聲的通透性、清晰度,不能讓人聲淹沒于背景音樂之中。
要確保音效素材選擇得當,若音響效果不佳,就會適得其反。當前,可借助成品光碟、網絡下載等獲得音效,也可讓擬音師對想要的音效進行模擬,如雨聲、擊打與雷電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音頻處理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可支持各類插件,基于此,可設置較為虛擬的錄音空間,對室內容量大小與寬度比例、混響時間、裝飾材料吸聲系數等予以科學的調整。科學的模擬替代了均衡器、混響器與激勵器等效果的功能,這對于廣播劇創作而言意義重大。相較于傳統的設備而言,后續進行制作時剪輯與合成工作效率更高、操作更便捷,能開展非線性編輯,復制、插入、剪輯等可重新做,便于錄音師更為靈活、高效地開展作品創作。
開展廣播劇后期處理時,應充分遵循以中心思想為核心的理念,要求整個后期創作必須要充分凸顯廣播劇的主題,融入相應的素材,打造出可聽性強的廣播劇,提高聽眾的滿意度與關注度。因此,后期創作與編輯人員必須深度把握整個廣播劇的主題與類型,才能在此基礎上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以求為廣播劇的創新與個性創作提供條件。
創作廣播劇具有復雜性、綜合性與系統性的特點,既要求錄音師要熟練掌握錄音技巧,把握錄音工藝,還要深入理解作品所蘊含的藝術特色與思想情感。就錄制者而言,要不斷地從工作中積累經驗、及時觀察與發現生活中有價值意義的知識、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從錄音中總結經驗、熟練利用處理技巧,進而創作出優質的廣播劇作品。
[1]童琳.廣播劇的發展現狀分析——以湖南人民廣播電臺為例[J].藝海,2014(1):118-123.
[2]劉聞佳.淺談廣播劇的錄音及后期制作[J].大眾文藝,2012(12):174-175.
[3]劉國君,徐偉東.微廣播劇:網絡時代的廣播劇之變[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