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紹興 312000)
在就業形式嚴峻的當下,校友資源的利用率只限于校友會、學校溝通等方面,更遑論多語種校友資源的利用了。在學校校友會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挖掘校友資源的潛在價值,可以建立校友數據庫多語種校友信息,以搭建校友企業合作平臺、校友溝通交流平臺等方式,對個體或者群體校友未來的行為趨勢做有效預測,從而反饋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趨勢,為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針對性的決策和依據。
由于高校校友人數眾多,高校之間對校友資源的重要性意識不夠,導致許多信息更迭速度慢且陳舊。構建多語種校友平臺要完善和提高校友資源的準入標準和原則,首先要加強高校對校友的重視:“你不能在學生是新生時隨便打發他們,等他們成為校友后再熱烈追求他/她們”,同時也需要加強校友之間的聯系,加強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認同感。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處于高速增長階段,高校學生需要一個平臺了解相關的就業信息,做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對于自己想要或可以勝任的職位能夠心中有數。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促使多語種校友資源整合交流工作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只有及時更新、及時保存,才能使校友和學校、校友和其他校友之間的聯系不中斷。
為實現多語種校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得知,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預計達到820萬人。《2017年度杭州市接收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顯示,近三年杭州市每年接收總量在7.5萬人以上的高校畢業生,2017年接收總量79347人,較上年同比增長4.82%,其中27981人為杭州生源高校畢業生,同比增長25.2%,26394人為浙江省外生源高校畢業生,同比增長12.9%。應屆畢業生的結構層次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杭州市共接收碩士及以上研究生人數總量達10003人,首次突破一萬,同比增長21.68%,接收“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總量達9547人,同比增長8.99%,2017屆畢業生在浙江省內就業的比率為:本科生65.12%、碩士59.19%、博士58.25%,平均留在浙江就業的比率為60.62%,而三年前,這個數據是67.46%。
筆者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分析出高校學生就業形勢:造成職位浪費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人才供求信息不暢。據統計,有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渠道,為此喪失152.6萬個就業機會,可以反映出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信息溝通和媒體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
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大增,但是專門人才的素質仍然不能適應需要,正如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所說,雖然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約有600多萬,但只有16萬人左右適合到跨國公司工作,大多數畢業生因為缺少項目實踐經驗或英語表達能力缺失而喪失工作機會。我國就業形式嚴峻,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要求社會越來越需要高素質、國際化和知識創新水平的人才,多語種校友平臺的構建不僅為多語種校友提供了交流的場所,也為校友提供了求職機會,為多語種校友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便利。
建立多語種校友溝通平臺,首先要建立健全組織架構,建立嚴密的工作網絡,對多語種校友資源進行分層管理,建立權責分明、結構簡約的相關科室,以提高工作效率。
多語種校友平臺與畢業生、在校生信息的無縫對接,使多語種信息的來源得到保障。多語種校友信息收集采取網上注冊(實名認證)和高校校友會合作兩種方式,多語種校友數據庫的建立為以后加工、維護、發布信息等提供了便利。
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多語種校友溝通平臺分為客戶注冊流程、審核流程、界面設置以及后臺四方面結構。
1.客戶注冊流程
用戶需關注公眾號,輸入個人真實信息登錄注冊,選擇在讀校友或者已畢業校友,通過對自身情況的判斷和個人愿意的選擇設置是否公開各類信息。用戶在操作所有賬戶前都需要登錄,登錄后選擇進入“個人中心”填寫或修改信息。“個人中心”板塊具有查看/修改個人信息的功能,同時也可以分組管理校友,根據學院專業或年級查找校友用戶、發布個人動態、發布求職信息、注銷等。
2.信息審核
對用戶所提交的個人信息和就業信息等進行審核(與高校校友會或學信網進行核實),可隨時查看審核進度。審核成功可以發布消息,審核失敗則重新注冊或重新發布。對于傳播虛假信息或不健康信息次數或被舉報次數累計多次的用戶,后臺可注銷其帳號并銷毀其發布的信息。
3.界面設置
用戶成功注冊并通過審核后,可以進入“就業信息”板塊,查詢招聘信息、發布求職信息和更改個人信息。在“多語種”板塊,可參與校友課堂、與多語種校友隨機對話、創業idea和校友在線問答(收費)。在“線下活動”板塊,參與近期將舉辦和已舉辦活動的報名和討論。
4.后臺
多語種校友數據庫維護和信息安全機制維護。
1.校友雙方將各自的供需信息告訴交流平臺,平臺通過信息發布服務器向雙方發布詳細的數據和信息。
2.校友雙方在平臺選擇適合自己的信息,并完成最終的交流。
3.通過線上發布活動信息,校友填寫信息中的報名表,完成活動報名。
4.平臺通過與學校協商確定具體場地。線下活動:每周沙龍、外教談學(一學期一次)。
5.多語種校友溝通平臺是一個資源共享、信息交流的平臺,線上盈利,如在線廣告、招聘信息(自助式信息發布程序、競價排名)、特殊信息收費(在線問答打賞、專業性指導等)、基金會盈利模式。通過成立校友基金會的形式籌資,用以維持微信平臺工作的日常運營以及推動校友溝通聯系,促進校友活動的開展;與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年齡段的校友進行交流溝通,了解社會各界校友就業等情況,提交《海內外校友近期調研報告》;制定一系列規范章程文件,如《基金會章程》《基金會基金管理辦法》《財務管理辦法》《基金會理事會議事規則》《基金會接受捐贈鳴謝辦法》等。項目是基金會事業的動力和支撐,可擬設立一系列基金項目,如學生獎助金、教師獎助金、教學科研項目基金、國際交流基金、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校友基金、配比基金、各類專項基金等。
多語種校友溝通平臺是一個服務于校友、學校和社會的組織,平臺上開設多語種校友課堂,提供多語種校友咨詢服務,開展校友沙龍、校友回訪、尋訪校友、海內外校友交流等活動,讓校友在活動中維系感情、有所收獲,可成立各種組織、各地區校友俱樂部,促進校友之間溝通交流,呼吁社會各界校友參與校友基金會捐贈活動,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發展,使使用平臺的人在活動中受益,只有這樣,校友工作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筆者通過新媒體手段,對現今存在的多語種校友資源問題和高校學生就業求職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旨在搭建多語種校友溝通平臺,實現多語種課堂、校友求職、多語種溝通等功能的開發,實現多語種校友資源信息的共享。以上平臺的構建均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