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宣傳部 山東 273165)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面對當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改革攻堅的新形勢,高校作為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同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1],為推動高校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堅持正確導向。正確導向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靈魂,是宣傳思想工作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2]高校作為知識分子云集之地,是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前沿,也是國內外各種意識形態相互交鋒、相互爭奪的主戰場,尤其在當今新媒體興盛的時代,網絡的虛擬性、交互性、開放性使得意識形態斗爭更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同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價值觀念多元多變,青年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進一步增強,部分學生思想略帶偏激和非理性,有的甚至對思想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抵觸,要贏得這場拼韌性的戰斗,就需要堅持不懈的耐心與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強化打好這場硬仗和持久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一些假象亂象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政治敏銳性,不能聽之任之、退避三舍,要敢于沖鋒陷陣,不怕招致圍攻,對各種不和諧的雜音噪音要敢于發聲,敢于亮劍亮旗,要堅決抵制庸俗萎靡之風蔓延,努力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輿論文化氛圍和良好育人生態。
(二)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職責與使命。當前,高校的發展大局是搶抓發展機遇,積極主動融入國家和地方創新驅動戰略,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提升育人質量,深化高校全面綜合改革,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充分發揮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作用,使學校的發展理念與思路內化為師生員工的廣泛認識和共同愿景,轉化為攻堅克難與推動工作的動力和自覺行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新舊觀念、新舊思維方式和新舊利益格局的碰撞加劇,宣傳思想工作要充分發揮其在表達利益、反映訴求、協調矛盾、維護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學校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的完善,引導師生員工轉變觀念、轉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高校改革穩定發展和師生全面發展。
(三)堅持黨性和人民性有機統一,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與工作導向。密切聯系群眾是宣傳思想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是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關鍵,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既要頂天又要立地。頂天,就是胸懷學校事業發展大局;立地,就是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主動到工作一線去、到師生中去,聚焦師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回應師生的重大關切和思想困惑。要不斷強化服務意識,適應不同群體的思維習慣和接受水平,努力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成長背景師生的差異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把為師生員工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不同程度面臨自說自話、自彈自唱的尷尬局面,存在浮、虛的問題,要主動走進課堂宿舍、食堂、操場,與師生面對面、心貼心。接地氣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生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3]
新形勢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立足意識形態領域深刻變化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學校改革發展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不斷解放思想,推進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宣傳思想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是不斷提升宣傳思想工作服務大局水平的客觀需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理論創新要把握好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念,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行了一系列新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和引領廣大師生員工,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重大問題的解讀和闡釋,深入淺出地闡述和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入研究新媒體背景下鞏固校園主流思想的輿論引導策略,壯大主流聲音在網絡世界的影響力。二是堅定文化自信。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基本職能,是宣傳思想工作的應盡職責,要秉承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文化擔當,緊密結合當前思想文化和道德建設的實際,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鑄與培育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鑄就學校事業發展的文化軟實力。三是堅持根植于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實踐。日新月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蘊藏著最鮮活、最豐富的思想教育資源,是宣傳思想工作出新出彩的源頭活水,我們要立足高校改革發展和教學科研實際,著力于與廣大師生根本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著力于師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積極探索新途徑、新辦法,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提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水平和實效。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善于運用廣播、標語、口號、傳單、布告、壁報、簡報、戲劇、歌謠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開展工作,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革命和建設的熱情。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環境、內容、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并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新要求,我們要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路徑、載體和平臺,努力塑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更具傳播力和引領作用的宣傳思想話語體系,要深入到教育教學一線、師生日常生活中,充分發掘既有新聞價值又能反映學校改革發展和學校精神的鮮活素材,注重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的發掘和宣傳,傳播校園好聲音,講述校園好故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改變以宣講為主的宣傳模式,擴展宣傳思想工作的平臺和渠道,將報告會、演講會、論壇等宣傳教育活動與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使教育實踐活動呈現豐富性、開放性、靈活性和常態化的特點,拓展新媒體工作載體,建構平面媒體、電子媒體、網絡媒體等全方位的校園宣傳載體和平臺,充分利用報紙、廣播、互聯網、手機客戶端、戶外等進行全介質傳播。
(三)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加強頂層設計,實現規劃引領與科學布局,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和學校特色資源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校院兩級聯動、黨政各部門協同參與的大宣傳工作機制和格局,強化學校規劃、政策等方面的支撐與支持,進一步開放校園主流媒體的信息源,提供了解學校黨委會、校務會、黨政聯席會等重要會議內容的渠道,發揮其配合中心工作引導輿論的作用,克服宣傳思想工作是軟工作的片面認識,完善謀劃設計、過程控制、考核評價等長效機制,以機制激發工作活力,改進學校新聞宣傳和管理的方法,建立健全信息發布機制、政策解讀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對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校園網、報紙刊物等宣傳載體和平臺的建設、運用和管理,提升宣傳思想工作者的服務水平與效能,從依靠一支筆、一張嘴到自媒體再到融媒體,不斷提高工作的技術含量與和藝術含量,以自身的良好言行做好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