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的肆虐吹不散夏日的炙熱,以至于匆匆路過的立秋悄然無息,令人猝不及防。不知是時間流逝于倏忽,抑或是溫室效應來得猖狂,如今秋天的存在感越發稀薄,仿佛酷夏之后便是寒冬。
然而,有一個地方的秋天卻是一場盛典,藝術家紛紛前往汲取創作養分,并塑造了一個生動詩意的稱呼———曬秋。
曾經,曬秋習俗是南方山區多地共有的農俗,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習俗的式微猶如秋天在夏冬之間消失了一樣。然而,在婺源縣的篁嶺村,曬秋場景卻成為一張代言篁嶺的明信片。
婺源,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是以古徽州文化為基調、以油菜花等生態景觀為點綴的文化與生態旅游縣。篁嶺,隸屬于婺源的一個小山村,是一個已有600年歷史的徽州古村,屬于典型的山居村落,數百間粉墻黛瓦“盤踞”在矮矮的山丘之上,高低起伏、錯落有致。
每逢曬秋時節,村民們便會將五彩繽紛的農作物晾置于窗臺、屋頂,繪就一幅“篁嶺曬秋”的絢麗畫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