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2017年10月7日,《親愛的客棧》接檔《中餐廳》,在湖南衛視播出。節目邀請了劉濤、王珂夫婦和闞清子、紀凌塵夫婦這兩對明星夫妻,用20天的時間在瀘沽湖畔經營一家民宿。從《向往的生活》到《中餐廳》,再到《親愛的客棧》《三個院子》《青春旅社》,綜藝類節目熱點已從《奔跑吧兄弟》等對抗激烈的戶外真人秀類型,轉變為這種展現生活細節的“慢綜藝”。
“慢綜藝”是相對于緊張刺激的戶外競技綜藝節目而言的。一段時間以來,明星玩游戲、組隊闖關成為熒屏上最常見的場景,這類“快綜藝”有著密集的笑點、鮮明的任務、緊張的比拼,有著復雜的游戲規則,甚至還有激烈的肢體動作,以及疑似故意編排的劇情等,一度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有的“快綜藝”甚至連續兩三季保持著較高的熱度。然而,“快綜藝”一旦從鳳毛麟角發展到遍地開花,勢必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厭倦便是注定了的。如今,漸漸興起的“慢綜藝”也要防止步入“快綜藝”的老路,這就需要走好“慢創作”之路。
“慢”是不要跟風,你“慢”我也要“慢”。電視綜藝節目長期以來都有一種跟風現象,你“相親”我也要“相親”,你“奔跑”我也要“奔跑”,你“選秀”我也要“選秀”……“快綜藝”陷入高度同質化,招致觀眾反感進而厭棄。“慢綜藝”也要盡量避免盲目跟風,某檔“慢綜藝”爆紅,并不意味著數檔跟風之作也會走紅。一些電視臺如果實力不濟、準備不充分,何不讓一些先行先試者慢慢摸索?任何類型的綜藝扎堆出現,都容易成為“文化快餐”。
“慢”是告別抄襲,尋求自己的獨一味。即使要上馬“慢綜藝”,也需慢慢探索、深思熟慮,確定好自己的獨特主題,打造好自己的節目模式,提高自己的原創能力,建立自己的節目風格。這些年來,我們的綜藝節目頻現“抄襲風波”,有的被指抄襲外國綜藝,有的則被指抄襲國內同行。事實上,從央視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幾檔綜藝節目走紅海內外來看,國內電視臺不是做不出優秀原創節目,“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只要摒棄急功近利,是不難做到讓我們的綜藝節目既有口碑又有熱度的。
此外,“慢綜藝”還要“小火慢燉”,燉出文化內涵、人文內涵。換言之,不要追求一炮而紅、幾炮而紅,而是要從一開始就追求節目的生命長度。“慢綜藝”不像“快綜藝”那樣劇情強、節奏快、笑點多,拿什么來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一要靠在內容上去偽存真,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二要靠在主題上堅守正能量,給觀眾以暖心治愈;三要靠在表現上加入創新元素,適合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總而言之,“慢綜藝”不要只讓觀眾一笑而過,而是要啟迪觀眾多一些生活思考和人生感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