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娟 余旺旺 李彩虹
【摘 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以科研服務地區中小微企業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社會價值的體現。本文對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制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服務地區中小微企業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服務地區中小微企業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科研;中小微企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3-009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41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被并列為高等院校的四大功能。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樣具有高等院校的四大功能。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的發展重點在于專業調整、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等,科研對于高職院校成了錦上添花的事情。但隨著高職院校服務經濟發展的外延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社會價值不僅僅局限在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更多的取決于對社會的貢獻力和影響力。只有當高職院校在為服務地區企業發展做出貢獻時,其自身的價值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更加關注對大中型企業的合作,對中小微企業缺乏關注。
1 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微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中小微企業是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發展經濟、推動創新的基礎力量,是構成市場經濟主體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1-2]。中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關系到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式轉變,關系到促進就業與社會穩定,關系到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1.1 管理者自身素質不高
中小微企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優秀的管理人才。在企業管理方面,相當一部分中小微企業管理混亂,存在沒有管理制度或者有制度不執行的情況。許多中小微企業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缺乏管理團隊。與大型企業相比,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經營缺乏明確的目標,盲目追求利潤,戰略缺乏科學性和實踐性,管理模式單一,忽視長遠利益[3]。
1.2 研發投入不足
根據調查,我國中小微企業的研發費用占銷售額比例不到0.4%,但是國際企業普遍認為,研發經費占比達到5%以上的時候,企業才具有競爭力。技術創新的動力在于企業的研發能力,對我國中小微企業來說,研發投入不足已經嚴重阻礙了企業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并且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小微企業一旦遇到產品質量問題或者生產技術問題,往往會缺乏技術支持。
1.3 缺乏研發人員
與大型企業相比,大部分中小微企業資金待遇低、生產規模小、工作環境差,因此無法吸引到高素質的研發人員。但現代企業的競爭早已經成為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于開發能力有限,絕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不得不借助于外來技術,通過技術轉移方式獲得科研成果。但是,這樣做也會存在風險。由于規模的限制,中小微企業的產品和設計都很難適應用戶的不斷變化的需要。即使是新設計的產品,產品在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上也會有問題出現。這些都極大限制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2 制約高職院校科研服務地區中小微企業的因素
2.1 對中小企業的固有觀念落后
目前,高職院校在選擇校企合作對象時,往往選擇行業中的大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合作較少,他們認為大部分中小微企業不舍得在研發上投入。實際上,現在很多的中小微企業屬于科技型企業的范疇,涉及新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推廣。并且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由于缺乏科研人員,他們更加迫切與高校進行科研合作[4]。
2.2 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有待加強
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教師,長期處于課時超工作量的狀態,主要精力用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教師已經完全脫離了實踐。有些教師來自普通高校,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經驗,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的科研服務工作難以有效展開。
2.3 學校缺乏相應的獎勵機制
學校尚未在職稱評定以及績效工資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導致高職院校沿用了本科院校的要求和標準。高職院校在職稱評定方面依然強調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但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并未作出相關的要求和評價機制。
3 高職院校科研服務地區中小微企業的對策
核心技術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命,科研是高職院校的四大功能之一。中小微企業和高職院校各自的身份決定了彼此是最佳的合作伙伴。但目前雙方合作的數量和深度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可以通過一些對策來解決。下面我們將以南工院高分子專業為例,探討該專業在科研服務地區中小微企業方面的一些對策。
3.1 建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
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應該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在學校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規劃區域合作的模式,明確服務方向和內容。以人才培養為切入點,建設聯合研發中心。聯合研發中心是以學校和緊密合作重點企業為依托,通過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成果轉化、工程技術服務等研發服務過程,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校企聯合研發中心一般由企業提供運作經費,學校提供場地。在研發方式上,堅持校企合作研發,并根據項目的實際需要加入其他研發人員,充分發揮校企各自的優勢[5-6]。
南工院高分子專業與南京先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在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方面共建納米材料聯合研發中心。南工院高分子專業老師承擔企業的多個研發項目,目前研發出來的高性能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多個專利授權。在與南京先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高校與企業在聯合研發中心的平臺基礎上,申報成功江蘇省精密制造中心項目1項,江蘇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3.2 組建應用技術創新團隊
學校應該鼓勵應用型科研開發,支持鼓勵教研團隊組成應用技術型創新團隊參與企業的研發和改造,和企業共同攻克生產技術難題,不斷提升技術服務能力。為了全面提高學校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和創先能力,培養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從2014年開始,南工院科技處開展組建應用技術型創新團隊項目。應用技術創新團隊以創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為目標,由行業內的領軍人才為核心,以團隊協作為基礎。團隊領軍人才將戰略目標分解成一系列創新任務,并組織團隊成員開展科研項目攻關[7]。
在學校政策的幫助下,南工院高分子專業組建了新材料應用技術創新團隊。新材料應用技術創新團隊圍繞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制造,瞄準新材料發展前沿,緊密結合行業的發展。新材料創新團隊由材料學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擔任,團隊人數10人左右,團隊人員之間的技能達到互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創新團隊在培養隊伍,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依托新材料創新團隊,共承擔國家級項目1項,市廳級項目3項,校級項目1項,橫向課題3項。目前,固定合作的企業有3家,取得專利10項以上。
3.3 建立青年教師工作站
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的來源仍然以普通高校的博士生為主,他們雖然有理論基礎,但是研究的方向容易與實際脫節。早在2013年,南工院與貝爾機械合作建立首個青年教師工作站。借助于青年教師工作站,將專職教師下派到企業進行調研、實踐和掛職。青年教師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新技術推廣、技術攻關和新項目開發等工作。青年教師工作站以高校、地方、企業基層團組織共建項目為依托,以校企合作項目內容的豐富與優化為目標,為南工院青年教師下企業搭建實踐平臺的一種工作嘗試[8]。
雖然當前科研服務是高職院校的弱項,但并不意味著高職院校不需要科研。科技服務是高職院校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其重要特色之一。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技術應用型的科研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工作和特色。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因此高職院校也應該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增強科研能力,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成為地區中小微企業的研發技術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趙曄,地方高職院校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對策研究,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1),2016,29-32.
[2]劉方,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與政策研究,當代經濟管理,2014(2):9-18.
[3]鄒滿麗,經濟轉型背景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分析,經濟研究導刊,2017(25):69-71.
[4]趙玲珍,高職院校與中小企業合作存在問題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13(32):67-70.
[5]王曉敏,查吉德,等,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實現策略探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 4) :29-32.
[6]劉連福,郭文洋,職業技術教育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對策研究,遼寧高職學報,2012, 14(11):3-5.
[7]蔡小紅,高職院校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教育與職業,2017(1),63-66.
[8]黃杰,高職院校基于青年教師工作站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科技資訊,2015, (2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