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忠華
【摘 要】隨著國家就業政策的改革,高職生求職中產生了一些不良心態,影響了他們的順利就業,因此,必須正確對待,及時調適,幫助他們順利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關鍵詞】求職;不良心態;調適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2-024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111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national employment policie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d some bad job in mind, affecting the smooth their employment, therefore, must be treated properly and timely adaptation to help them successfully find suitable jobs.
【Key words】Job; Bad attitude; Adjustment
高職生在求職中,常常會產生一些不良心態,以致影響了他們的順利就業。因此,研究高職生求職中常見的不良心態,以便及時進行心理調適,有利于他們順利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下面我談談高職生求職中常見的幾種不良心態及其調適。
1 害怕競爭,“生不逢時”心態
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高職生畢業后由國家包分配工作,即所謂的“革命戰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要求大學生“干一行愛一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學畢業生在擇業、就業上“從一而終”,工作選擇余地很小,幾乎沒有就業競爭壓力。但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大學生畢業分配政策進行了徹底的改革,改變過去國家包分配工作的做法,實行大學畢業生組織推薦,自主擇業,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政策,形成了“不包分配,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新世紀初我國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就業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以致部分適應能力差的學生感到越來越難“混”了,因而感嘆“生不逢時”。產生這種心態的真正原因是他們自己主觀努力不夠,缺乏實踐的能力和勇氣,以致“底氣”不足,害怕競爭,給自己打退堂鼓。我們應該認識到,就業制度的深化改革,為高職生擇業提供了更為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使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愛一行干一行,這樣,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績。市場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不斷趨向一體化時代,強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可見,就業政策的改革,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為高職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能力施展空間,高職畢業生應積極應對,勇敢地參與競爭。
2 自我估價過低,“技不如人”心態
一些高職生在求職擇業中,往往過低地估價自己,特別是被稱為“弱勢群體”的高職畢業生,總是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自卑心理,以致不思進取,阻礙了學生自身聰明才智的發揮,從而影響了擇業效果,嚴重者還會危及身心健康。
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關鍵對自己要有正確的估價,明確自身的優勢。有的人總是拿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的優勢相比,這樣做永遠比不過別人,只能越比越自卑。要樹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觀念,試著用自己的優勢與別人的不足相比,這樣做對提高一個人的自信心很有好處。不要懷疑自己,你獨特的優缺點是無人能及的。有一則幽默故事,說的是有一天,某人興高采烈地對朋友說,他一舉戰勝了兩位世界冠軍。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后來才明白,原來他是與世界游泳冠軍比賽下國際象棋,而與國際象棋冠軍比賽游泳。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基恩博士小時候的一天,幾個白人小孩正在公園里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跑過去,一人買了一個,追逐著放飛在天空中的色彩艷麗的氫氣球,公園的一個角落里躺著一個叫基恩的黑人小孩,因為他很自卑,白人小孩走后,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面前買了一個氣球,開心地放飛,黑色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老人用手輕輕拍了一下黑人小孩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有沒有充滿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在于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
當今社會,誰擁有更多優秀的人才,誰就會在競爭中占主動,就會占領經濟發展中的制高點,這已成為用人單位的共識。高職生在求職時,一定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不要認為是有求于人,而要樹立信念,我是個人才,我能為你單位賺錢增光,很多單位都需要我。事實上,一個真正優秀、適合企業需要的高職生,企業有求于你,希望你為其工作;而一個不適合企業需要的人,你再求也沒有用,別指望他們會“大發慈悲”而收錄你。公司一般不在乎你的過去,關鍵看現在,特別是將來的表現,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 高職生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動手能力強、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愿到一線工作、能吃苦耐勞等,會有大量工作等你去做,因而大可不必自卑,而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尋找更多更好的機遇,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這樣就能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法國前總統蓬皮杜說過:人的命運就是一種機會以及抓住這種機會的能力。而抓住機會的重要條件就是你要有足夠的自信。
3 掙錢第一,“有錢就圖”心態
一部分高職生不能完全明晰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不能從長遠發展考慮和出發,選擇單位要看其實惠不實惠,掙錢第一。他們很少考慮自己性格特點和素質的優勢選擇職業,更少考慮國家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 “高薪水”、“工作輕松舒適”、“名聲好地位高”等類型的職業。結果很多人選擇的職業并不是自己所善長的,也不適合自己的個性特點,這樣,很難發揮自己的優勢,造成“揚短避長”,以致工作業績不良,難以體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
據說有一次工商界的聚會中,幾個老板大談自己的經營心得,其中一個說:“我有三個不成材的員工,我準備找機會將他們炒掉。”
另一位老板問道:“他們為何不成材?”
“一個整天嫌這嫌那,專門吹毛求疵;一個杞人憂天,老是害怕工廠有事;還有一個整天在外面閑蕩鬼混。”第二個老板聽后想了想,就說:“既然這樣,你就把這三個人給我吧!”
第二天,三個人就到新公司報到。新的老板開始分配工作:喜歡吹毛求疵的人,負責質量管理;害怕出事的人,讓他負責安全保衛及保安系統的管理;整天在外閑蕩的人,讓他負責商品宣傳,整天在外面跑來跑去。三個人不禁大為興奮,興沖沖地走馬上任。
過了一段時間,因為這三個人的出色工作,居然使工廠的盈利直線上升。
這個例子說明了把不同性格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用人所長,才能讓他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最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而適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工作不應只是“掙錢”,還應有自己的“事業”,這樣對自己的工作才有感情,才能干好。高職生在求職擇業中,一定要從自己實際能力出發,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選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準確定位,善于化短為長,揚長避短,理智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不能只盯著待遇高的工作崗位,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使自己的才智和天性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早出成績,快出成績,實現事業上的成功。所以,要獲得謀職擇業的成功,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對自己的實力、興趣、技能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評估。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有:人生理想、氣質和性格、道德品質、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等。
4 過于怯懦,“丑媳婦難見公婆”心態
怯懦是一種膽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高職生求職時過于怯懦,優柔寡斷,缺乏主見,不善于推銷自己。在求職回答問題時謹小慎微,不敢放開說話,語無倫次,以致該表達的未表達,從而影響了自己才能的充分展示。這對于高職生達到擇業目的是非常不利的。
成功擇業的關鍵在于自我推銷,俗話說:“貨好還需勤吆喝”,用人單位是歡迎畢業生大膽地“自開身價”的,因為這也是自信的一種體現。陶淵明說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饒人。”就業機遇稍縱即逝,應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遇。現今就業制度的改革,“鐵飯碗”的打破,“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富在深山有人求”的時代已不復存在,畢業生需要依靠就業市場的調節,通過雙向選擇落實就業單位,同時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學生們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含而不露,不齒自我表白推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等、靠的陳腐觀念,有道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你不能等別人來相中你,而應該主動出擊,把自己“武裝到牙齒”,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勇敢地展示自己,向用人單位證明你就是他們所需要的人,是“千里馬”。
有一則寓言,叫做“抬驢現象”,說的是有一天,祖孫兩人去趕集,開始時祖父牽毛驢,孫子騎毛驢,走了一段路,有人對他們喊話:“這個做孫子的不懂事,自己騎毛驢,祖父一大把年紀卻走路!”結果孫子下來,祖父騎毛驢。走了一段路,又有人喊道:“這個做長輩的真狠心,讓這么小的孩子走路!”結果,祖、孫兩人一起騎上毛驢。走了不久,又有人喊道:“你們兩人真殘忍,想把毛驢壓死呀!”結果兩人都下來,牽著毛驢走。走了一會兒,又有人喊話:“你們兩個有毛驢不騎,真是一對傻冒!”祖孫兩人無所適從,最后只好兩人抬著毛驢走。
這則寓言說明一個人沒有主見的危害。高職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對自己的能力要有自信心,過分的“謙虛”不再受人推崇,只能埋沒自己。所以,不該謙虛的時候,就應該當仁不讓。面試時被問及到能力方面的問題都應該給予肯定的回答。即使碰到不能絕對肯定的回答的問題,也要表示出極大的自信。“沒吃過肥豬肉,還沒見過肥豬走?”沒什么大不了的。
高職生求職擇業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心態危害很大,必須及時進行自我調適。雖然當前高職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只要畢業生正確地估價自己,有主見、有信心,確定合理并適合自己的目標,勇于參與市場競爭,接受挑戰,就一定能笑傲職場,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走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張偉編著,選準職業入對行[M].海潮出版社,2007.1.
[2]侯麗萍,張慧全主編.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9.
[3]劉穎.大學生擇業不良心理淺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59.
[4]李曉東.大學生擇業中常見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