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湯橋小學 俞玉花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深入研究,積極創新,促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創造”個性化的計算方法。因此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應尊重學生差異,提倡算法多樣化。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應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思想在學生頭腦里產生。”因此數學的學習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算法多樣化是學生經歷這一過程所產生的必然現象。
【案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
在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教師隨即發給每一位學生一塊正方形的手帕(邊長為25厘米),讓學生想辦法計算它的周長是多少。
生1:25+25+25+25=100(厘米)
生2:25×2+25×2=100(厘米)
生3:(25+25)×2=50×2=100(厘米)
生4:25×4=100(厘米)
師:你們的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哪一種最簡便呢?
生(其余):都認為生4最簡便。
這一過程,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充分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大多數學生反應很靈敏,因為他們在原有知識的生長點上(長方形周長)進行了“再創造”(正方形周長),使學生學習的內容更易理解,并能靈活運用。
【案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
當學生已熟練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后,出示:5個乒乓球裝一袋,每4袋裝一盒。800個乒乓球能裝多少盒?
生1:800÷5÷4=160÷4=40(盒)
生2:800÷4÷5=200÷5=40(盒)
生3:800÷(5×4)=800÷20=40(盒)
師:小朋友你們認為誰做對了?(指名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反思】在新課程理念下,提倡算法多樣化。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中,學會體驗,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向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小組合作交流,能滿足不同個體的學習需要,在此過程中,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寬松的氛圍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由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差異,學生的差異性是算法多樣化的內在原因。
【案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
通過創設矛盾和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引起學生主動試商,出示:252÷36,指名板演。
師:小組討論,認為誰做對了?
生(大部分):認為生2做對了。
師:為什么?
生3:生1的算式中有余數36,還可以平均分,所以商要調大。
小組討論是課堂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和途徑。在課堂上,應讓每位學生都有展現自己成果的機會,在此過程中他們獨立思考,互相研討,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到了知識,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案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
談話:(出示情境放大圖)估算一下明明家一天大約可擠奶多少千克?(估計29×42的得數)
生1:42看成40,得數比800多。
生2:29看成30;42看成40。得數在1200左右。
生3:29看成30;42看成50。得數比1500少。
在這一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講得很有道理,且通過估算有助于我們每個學生筆算正確率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交流的機會,通過強化估算教學,促使學生良好數感的不斷形成。
【反思】在新課程實施下,倡導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合作學習,提倡算法多樣化。讓學生的學習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自身思維方式的基礎上,由學生自主完成。鑒于此,我們的教學應組織多樣的討論交流活動,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情境。這一過程,也是產生算法多樣化的直接原因。
【案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
引導:今天老師與你們一起做一個游戲,誰愿意來?
師:指4名男生和4名女生上來做游戲。
師(要求):每兩個男生中間夾一個女生。
生(演示):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多了一個女生)
生(發現):男生比女生多一個,女生比男生少一個,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都是男生。
師(要求):每兩個女生中間夾一個男生。
生(演示):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多了一個男生)
生(發現):女生比男生多一個,男生比女生少一個,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都是女生。
師(要求):男生和女生手拉手圍成一圈。

生(發現):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同樣多。
這一過程,通過教師的巧撥妙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生動活潑的游戲中,使學生輕輕松松發現規律、找到規律以及如何應用規律,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學習新知作了很好的鋪墊。
【案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
出示(多媒體):三年級教室外一輛運奶車駛來,一個搬奶工正向下搬牛奶。動畫出示豆角老師的問題:三年級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夠不夠?(每箱有12瓶)
生:討論并交流。
出示(多媒體):“小辣椒”的話:要知道10箱夠不夠,就是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
列式:12×10
生1:先算9箱有多少瓶,再加1箱的12瓶。

生2:先算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

生3:10個10瓶是100瓶,
10個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這一過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在融洽、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能更好地學習數學。
【反思】我們的數學課堂要把“生活引進數學課堂”,這就需要創設情境,營造和諧的氛圍,提倡算法多樣化,提升課堂的張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課堂不僅有秩序、有規范、有嚴密,更應是和諧的、現實的、風韻的。在新課標理念下,我們要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積極交流、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這就需要師生共同參與,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