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倪楊金子
(中南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網絡文學的發展已在文壇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統計,截至2017年12月,各網站原創作品總量高達1646.7萬種,其中簽約作品達132.7萬種,年新增原創作品233.6萬,年新增簽約作品22萬。出版紙質圖書6942部,改編電影1195部,改編電視劇1232部,改編游戲605部,改編動漫712部。[1]而近幾年,網文IP改編影視劇更是成為一股熱潮。2007—2011年,一部IP劇的平均制作成本僅為每分鐘600元左右;2015年,超級大劇的誕生進一步提升了數值,一部IP劇的平均制作成本達到每分鐘3萬元。IP劇已經從邊緣走向中心。[2]
隨著網文IP改編影視劇的流行,影視制作公司已經意識到網文IP的價值,都將網文IP視為改編劇本的重要來源,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遴選作品。再加上在文化產業致力打造全產業鏈的背景下,除了將網文IP改編為影視劇,還能出品動漫、游戲、玩具等衍生產品,增加IP價值,擴大盈利。所以影視制作公司在版權交易中也更青睞于得到完整IP,進行全IP開發,形成覆蓋各種衍生產品的產業鏈。因此,網文IP的改編潛力就是打造一條優質的、有長期生命力的產業鏈的關鍵。
優秀的網文作品往往主題多樣,內容豐富。如《歡樂頌》系列小說故事主題涉及情感、職場、社會,緊扣時代熱點,小說文本自身主題的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IP改編劇的話題熱度。多元化的主題制造眾多話題,引發受眾的參與和討論,實現了二次傳播,也提升了IP改編劇的口碑,擴大了收視群體。
優秀的網文作品,其人物必然不是扁平化的、臉譜化的,而是有獨立鮮明的性格、形象的人物。既不能“高大全”,也不能呈現“兩極分化”。如作家流瀲紫的大熱小說《后宮·甄嬛傳》中,甄嬛這一人物性格前后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一轉變既符合情節發展,又將人物形象豐滿化,從而極大地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進而強化了影視劇的改編效果。
除了人物塑造手法之外,文本的“可視化”也是成功的網絡文學IP的一大特點。可視化效果究竟如何,不僅取決于制作技術,更取決于原著小說的可視化構建。如顧漫的作品《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現實環境與游戲場景在原著中來回穿插,如果不是作者將兩個環境的轉換銜接得當,單單靠影視制作公司將文字轉換成膠片,取得良好的視覺效果絕非易事。
在優秀的網文作品中,還有涉及歷史的文學作品。誠然,文學作品本身就有對歷史的文學化改編,網絡文學中也不乏完全架空歷史的作品。但在大部分包含歷史的作品中,作者都是在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在合理范圍內自由發揮。
網文作品以小說為主,普遍具有較強的敘事性。這就使得劇本只需要在原本已經具有很強敘事性的原著小說基礎上作出適當調整。優秀的網文作品普遍注重完整的情節敘述,長于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優秀的網文作品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美學價值,要能夠從美學層面塑造美。流瀲紫的作品《后宮·甄嬛傳》采用半文半白的語言寫作,在一眾網文作品中別具一格;以歌頌純愛為主題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傳遞了真善美的社會導向。但正如北京大學葉朗教授所說:“一部文學藝術作品,經過‘人’的不斷體驗和闡釋,它的意蘊、它的美也就不斷有新的方面(或更深的層面)被揭示、被照亮。”[3]因此,網文作品的美學價值也需要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
此外,優秀的網文作品首先應該遵循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價值取向。[4]當今很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未能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核,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發揮出文學作品應有的對于人民的引導作用,沒有遵循正確的文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基于以上討論,筆者選取10部原著和改編都比較成功的作品,通過分析其改編的特質來試圖找尋規律。
電視劇《歡樂頌》改編自阿耐同名小說。自2016年4月18日開播起就自帶話題,最終實現了口碑和收視的雙贏。《歡樂頌》改編電視劇充分利用互文原則,基本保留了小說的主要情節,電視劇遵循小說的情節線索展開敘事。但《歡樂頌》第一部仍然增加和刪改了部分情節。
通過對比原著與電視劇的情節刪改,可以發現,電視劇《歡樂頌》在情節上的改動非但沒有損壞故事的整體節奏和敘事的完整性,反而刪掉了不合常規的情節,使人物行動更符合邏輯,人物感情的變化更加合理自然。這對于之后的網絡文學IP改編同樣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電視劇《你好,舊時光》是根據八月長安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校園網絡劇。至2018年2月11日提取數據時,該劇愛奇藝播放量達12.18億,豆瓣評分達到8.5分。從播放量和評分來看,網劇《你好,舊時光》都可以算是一部成功的網文IP改編劇。
首先,與原著中將余周周作為唯一的主角不同,劇中給了充足情節來塑造和凸顯各個人物的特點,其人物形象都不是善惡兩極的,我們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或周圍人的影子。其次,制作方在選擇演員時,也避開了“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這類有話題熱度的明星,而是在整體上講求“角色先行”的方針,選擇與劇中人物氣質貼合的演員。
由此可見,《你好,舊時光》制作用心但不喧賓奪主。人物造型應為人物本身服務,使人物展現更加真實,更貼近生活;包括道具、服裝在內的制作應有助于類型化人物的塑造,使角色更加深入人心。這也是網文IP改編成功的一個因素。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根據唐七公子同名小說改編。整部劇制作精良,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仙俠意境,也就是拍攝布景方面;二是人物造型方面。作為一部仙俠玄幻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改編對場景的要求非常高,而劇組的制作團隊盡可能地給觀眾呈現那些仙氣繚繞、唯美的場景。為了盡可能還原這些場景,劇組搭建了5萬平方米的影棚以及300場海景,確保不重復用景。[5]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人物造型上,該劇尊重原著,根據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出現的場合來搭配人物造型。三世中白淺的造型既體現其身份地位又反映其性格。該劇組在場景布置上營造了和諧適當的氛圍,對人物造型的處理非常得體恰當,為后來的影視劇改編提供了借鑒。
基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網文作品的改編其實有很多規律可循。
1.主題多元,緊扣時代。包含多元主題,聚焦當代人關心的熱點問題的網文作品極易引發讀者的共鳴和代入感。這不僅要求小說內容貼近生活,緊扣時代,也要求在作品中能夠對時代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2.讀者基礎。毋庸置疑,人氣越高的IP越有利于打造主題影視品牌。火爆的網絡作品本身就擁有大批粉絲,這也成為網絡文學作品改編影視作品的“隱含讀者”。憑借龐大的書粉群體,改編后的影視劇作品收獲了眾多忠實粉絲。因此,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改編潛質,需要考慮其小說原著的受歡迎程度。
1.尊重原著,合理刪改。對于有一定讀者基礎的網文,將其改編成影視劇時最忌諱的就是情節的改動。如果影視劇的情節改動不當,對于非原著黨來說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對于原著黨而言無疑是在“踩雷”,不僅會流失原有的觀眾(期待網文改編影視劇的原著黨),還可能因為原著黨的負面評論而流失潛在觀眾。這就要求編劇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就影視劇的受眾需求作合情合理的改變,改編要符合邏輯。
2.制作用心,還原度高。一個制作精良的團隊會為最終的影視效果增光添彩。特別是在當今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制作效果也成了各方比拼的重要內容。
3.演員選擇恰當,貼合人物。在這個“流量明星”時代,一部影視劇往往需要幾個人氣演員來支撐。但經過分析,可以發現口碑較好的改編劇在演員的選擇上不僅要求顏值與人氣,更要求演員的演技在線,能夠很好地把握人物、貼近人物,從而還原人物。
1.宣傳別樣,吸引觀眾。網文作品改編影視劇的主要受眾是80后、90后、00后,制作方和播出平臺據此采用微博等自媒體平臺開展營銷,迎合主要受眾群的習慣,收效甚佳。“電視+微博”的臺網聯動模式有效提升了觀眾對電視劇的關注度和熱愛度。通過電視頻道積極宣傳,也要在微博上對電視劇進行宣傳和推廣,甚至可以適當透露劇情,吸引受眾,提高關注度。
2.把握機遇,開發下游產業,打造全產業鏈。一部改變成功的影視劇,其商業價值遠遠超過收視價值。在文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改編方可以借鑒國外較為成功的中下游產業開發模式,在著重突出影視改編的基礎上,抓緊開發游戲產業、動漫產業、玩偶周邊、主題公園等等,使原著IP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和利用。
[1] 劉昱. 24部優秀網文作品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協推介[DB/OL]. http://www.cnr.cn/sxpd/ws/20 180123/t20180123_524109761.shtml,2018-01-15.
[2] 2016年網絡文學IP價值判斷報告[DB/OL].企鵝智酷,http://www.199it.com/archives/460271.html,2018-02-01.
[3]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4] 任潔.張建軍.淺談玄幻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原因[J].戲劇之家,2017(12):111-112.
[5] 吳潔薇.談網絡文學IP的影視改編——以現象級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13):136.
[6] 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