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然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20世紀,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人們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進行線上交流。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逐漸消弭了線上與線下的概念,隨時在線變成一種常態,通過互聯網交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改變使得互聯網中的人際傳播日益重要。
在這個無圖無真相的互聯網時代,圖片是互聯網信息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圖片交流,而表情符號則是人們在互聯網交流中最常用的圖片形式。emoji表情符號是一種時下即時通訊軟件及社交平臺上采用的主流表情符號,這種表情符號通過簡單的圖案表達一定的情緒或者傳遞一定的信息,是如今用戶通過互聯交流的常用工具。可以說,emoji表情符號以其簡單、明快、直觀的特點滿足了這個讀圖時代中人們溝通交流的需求,在互聯網人際傳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第一套emoji表情符號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由日本通訊公司NTT移動通信發布的,栗田穣崇設計了最初這套由176個12×12 像素的符號組合而成的emoji表情符號。這套emoji表情符號一經推出便在當時日本的年輕人中廣受好評,這種流行風尚使得NTT移動通信的業績上漲,也使得其競爭對手紛紛效仿,并在最初這套emoji表情符號的基礎上改進,不但增加了更多的表情符號,還增加了一些畫面細節和動畫效果。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所以各家運營商提供的emoji表情符號并不能夠通用,甚至存在著用戶收到的emoji表情符號和對方原本發送的emoji表情符號是截然相反的意思。雖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emoji表情符號依然風靡日本,而且這股emoji表情符號風潮逐漸輻射了全球。
隨著智能手機浪潮席卷全球,emoji表情符號也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網絡通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蘋果公司的iPhone從iOS2.2起支持軟銀股份有限公司的emoji表情符號,隨后emoji表情符號被植入蘋果公司的每一個系統中。而谷歌公司所推出的表情符號因為大量采用類似于黃色笑臉的設計也被認為是脫胎于emoji表情符號。隨后各大社交網絡均支持或推出自家的emoji表情符號,emoji表情符號成了一種流行于網絡空間的世界語言。2013 年,“emoji”正式被《牛津詞典》收錄,而在《牛津詞典》2015年度詞匯中, emoji 表情符號喜極而泣排在首位。并且在蘋果和谷歌這兩大互聯網巨頭的推動下,emoji表情符號現在已加入了Unicode這一項計算機科學領域里的業界標準。這使得emoji表情符號的編碼有了國際標準,無論你使用哪個廠商的emoji表情符號,只要他們使用Unicode標準,都可以無障礙溝通。
“態勢語”一詞出自語言學領域,根據李峻的研究,態勢語言就是指“人類以面部表情、身勢動作、空間距離和服飾裝束為物質材料的信息載體”。[1]在現實環境下的人際傳播中,人們除了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傳遞信息內容外,還有許多的有效信息都是經由態勢語傳遞的。正如威爾伯·施拉姆在其著作《傳播學概論》中所述,雖然我們很難系統地將非語言的符號編成準確的語言,但是這些非語言的符號仍然傳遞了許多不相同的信息。[2]雖然通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的人際傳播既保證了時效性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這樣的交流方式在現實的物理空間中是借助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機械設備完成的,參與者無法傳遞也無法獲取現實場景下常用的面部表情、身勢動作、空間距離和服飾裝束等更富有信息傳遞功能的態勢語。
雖然emoji表情符號的主要構成元素大多來自現實中存在的人物、物品、動作、場景,而這些圖形對現實場景的模擬使得emoji表情符號可以搭載一定的非文字信息,作為補充聊天文字的態勢語,但這些簡單的圖案并不能夠切實為使用者提供與現實場景中相似的臨場感和真實感。事實上這些抽象的、卡通化的emoji表情符號,在使用過程中進一步提醒使用者這一信息交流是在非現實空間下進行的,從而加強了用戶在網絡聊天中體驗的虛擬感。emoji表情符號這種對現實環境的虛擬投射,使得網絡交流中脫離語境的信息有了可以依附的語境。emoji表情符號和網絡交流中的文字信息,共同為網絡聊天的參與者打造了虛擬談話場。
心理學中的投射作用又稱為“外射作用”,是指個體將其本身不喜歡或不可承擔但其具有的沖動、動機、態度和行為轉移到其他個體或周遭事物上,認為其他個體或周遭事物也有相同的動機和行為。emoji表情符號作為個性化的互聯網交流溝通工具,用戶往往會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性格特點來理解或選擇emoji表情符號,這就使得不同個體之間的選擇或態度大相徑庭,可以發現emoji表情符號是具有反思性的。emoji表情符號能夠根據投射作用展現用戶的性格特質,而用戶在使用emoji表情符號交流時也在人際傳播中塑造了自身形象。可見,人們在即時通訊軟件中使用emoji表情符號交流的過程,就是將其對象映現于自身同時也對自身進行映現的過程。同時用戶在使用emoji表情符號時也會產生移情,移情又叫“移感”“輸感”,也就是把主體的情感移入或輸入對象。在emoji表情符號參與人際傳播時,參與者會自然而然地將自身情緒移入或者輸入emoji表情符號,此時emoji表情符號能反映用戶的情緒,用戶的情緒也被該表情符號渲染。
emoji表情符號的權威網站emoji百科根據構成emoji表情符號的圖案元素將emoji表情符號分為笑容符和人物、動物和自然、食物和飲料、動作、交通和地點、物件、符號、旗幟八個類別。其中笑容符和人物不但包括各種表示笑臉的圖案,還包括沮喪、哭泣等表情圖案。emoji表情符號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將這些物品、地點、動作、面部表情等元素抽象成簡單的圖形圖案,使得每一個emoji表情符號具有獨特具體的含義。一般而言,用戶可以根據個人的經驗理解并使用這些emoji表情符號參與互聯網交流。這些超脫于文本語言的視覺媒介可以第一時間作用于使用者的視覺感知,激發其對這一圖案的認知,從而調動記憶中的情緒,即便是第一次使用emoji表情符號的用戶,也可以根據畫面內容感知或推測其可能體現的意義。
在現實環境的人際傳播中,一般來說談話交流的參與者需要使用共同的語言或者彼此懂得對方的語言才能正常交流,不懂中文的英國人和不懂英文的中國人是不能夠用語言交流的,除非他們懂得同一門第三方語言。當語言交流不暢時,態勢語往往就成為重要的溝通手段,在生活中也經常能見到在異國旅行的人通過打手勢等問路或者買東西。但我們不能夠將態勢語認定為是一種世界性語言,態勢語的使用往往需要雙方擁有共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使用態勢語可能會引發誤會,比如西方婚禮中常用白色代表純潔,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白色往往用于葬禮。在現實生活中,態勢語在使用過程中遵循著“編碼-傳遞-解碼”這樣的過程。
根據張國良在《傳播學原理》所述,信息的編譯和解讀要在同樣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下才能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在互聯網中的人際傳播中,作為態勢語的emoji表情符號也要遵循現實生活中態勢語的使用過程與規則。就像密電一樣,使用emoji表情符號交流的參與者必須具有共同的符號認知和解碼語境,才能順利完成網絡交流。雖然emoji表情符號采用圖形構成這一相對直觀的形式,但用戶對圖形的理解往往會因為因年齡差異、文化差異、受教育背景、宗教差異等有所不同。一個常見的情景就是,年輕的用戶在使用微信這一熱門即時通訊軟件與父母交流時經常會收到emoji表情符號——微笑,父母往往使用emoji表情符號表達友善的微笑或者喜悅之情,但這一emoji表情符號在大部分年輕人中卻代表嘲諷和冷笑。
模因論是以生物學中進化論的視角解讀文化傳播發展規律的理論,如同基因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單位一樣,在模因論中,文化基因的最小單位就是模因。模因論中的文化變遷是經由模因的復制、變異、選擇過程實現的。相對于生物進化過程中優勢基因的重要作用一樣,強勢模因在文化傳播中也非常重要。強勢模因應具備傳播度高、壽命長、穩定性好等特點。互聯網為模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傳播度與高復制性,而emoji表情符號作為互聯網環境下的天然適應者,更是互聯網文化中的強勢模因。曹進、靳琰認為,網絡語言因其傳播渠道的便捷性、網絡環境的互動性、存儲環境的便利性、傳播工具的易用性以及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實現了迪斯汀所說的成功模因的五因素環境,所以更容易被受眾模仿、復制和傳播。[3]
在互聯網環境中,emoji表情符號以其直接通俗的圖案風格作為網絡交流中的態勢語被廣泛使用。使用emoji表情符號可以直接表達自身情緒或者傳達信息,簡化了互聯網人際傳播中從文本到情緒、由理性到感性的過程,直接作用于參與者的情感反饋。用戶在使用emoji表情符號時,一般會優先選擇最符合自己情緒與個性的表情符號,使參與者直接感知對方的心理,更為直觀地構建個人特色屬性。這些優勢使得emoji表情符號成為互聯網人際傳播中的強勢模因,emoji表情符號在近幾年得到良好的發展。
emoji表情符號在互聯網中的人際傳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強勢的傳播力與傳播效果對于研究互聯網文化的演進提供了珍貴的樣本。emoji表情符號在互聯網中的流行,有望成為一種世界性交流方式,但其在人際傳播中的傳播效果仍存在缺憾,表情達意的功能仍有待完善。隨著人們對互聯網中人際傳播更深入的認知,會推動emoji表情符號長足的發展。
[1] 李峻.態勢語言地位論[J].求索,2001(2):44-45.
[2] 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M].陳亮,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85.
[3] 余光武,秦云.語言學視角下的網絡表情符號初探[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