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
(天津體育學院 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天津 301901)
我國媒體是大數據時代的后起之秀,隨著國內媒體報道的發展,興起了以傳統媒體為主、新媒體報道為輔的報道形式,甚至國內頂尖媒體,如中央電視臺、鳳凰網都已經開始向新媒體報道傾斜。
以央視攜手一直播共筑“中國夢”,大屏連小屏推進媒體融合為例,2017年10月1日至8日,央視國慶特別節目《我的中國我的夢》在CCTV-1播出,節目組特邀“一直播”助陣演播廳,實現“大屏+小屏”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全新互動播放模式,線上線下同交流。通過聚焦各行各業為國奮進的先進人物代表,獻禮十九大。節目制作期間,“一直播”播放總時長達1633分鐘,最高在線觀看量超10萬人,累計點贊量近500萬,得到了網友的廣泛熱議與一致好評。節目總導演表示:“近些年來,傳媒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的網絡直播興起,給電視節目制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們之所以要把節目錄制過程直播出去,一方面是想實現電視大屏和手機小屏的聯動;另一方面也想讓網絡直播的新媒體用戶關注到我們的節目。從多元的視角來觀看節目?!?/p>
簡而言之就是:大屏連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連受眾?!坝幸稽c可能需要說明的是,節目錄制過程本身就是我們特意設計的直播內容,而不僅僅是為節目提供網友互動,我相信很多觀眾是不知道一檔節目是如何錄制的,他們會有新鮮感。也就是說,大屏和小屏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笨倢а葸M一步指出。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趨增多,傳播主體、傳播媒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迭代更新。2017年8月4日,“一直播”與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宣布,雙方達成深度合作,旨在打造全國廣播電臺與移動直播平臺跨界合作的典型案例。此前,央視、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在內的多家主流媒體及政務機構均已在一直播開啟直播賬號,并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可以預見,未來“一直播”將成為媒體直播和政務機構直播的標配。
央視《共同關注》曾經于2016年10月13日報道了“‘實習生薪酬800元起征’誤用政策,實習生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的有關新聞,報道中強調實習生應該按照3500起征的勞動報酬所得扣稅(“[共同關注]國稅總局:‘實習生薪酬800元起征’誤用政策 實習生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不過按照勞務報酬所得800元起征扣稅的實習生把這篇報道出示給公司HR后,HR表示聯系當地地稅后,地稅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條假新聞,實習生工資按照勞務報酬所得800元起征。而事實上,我國實習生與用人公司簽訂的實習協議,發工資時部分按照勞務報酬所得800元起征點扣稅,部分按照勞動報酬所得3500起征扣稅。報道后,國稅總局卻刪除了原文章標題。
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留下深刻印象的稅制。該稅制規定的800元起征點,遠低于工薪個稅3500元的起征點。該文還分別提道:“類似實習生、小時工等非全日制的靈活就業人員,都存在稅收上的問題。從目前的稅收制度來看,稅收鼓勵的是主流就業,不鼓勵靈活就業形勢?!薄敖o實習生造成困擾的,除了個稅法之外還有勞動法。用人單位極少與實習生簽署勞動合同,實習生收入也因此無法作為簽訂勞動關系的工資、薪金征稅?!痹?012年以前,對于支付給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等靈活就業人員的報酬,該如何扣除,稅收政策的規定是不太明確的,而企業的習慣也是按勞務費用處理,或要求靈活用工人員自行或企業代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勞務發票(還要繳營業稅及附加)。
媒體人需要獲得更多的信息,這是為日后深度報道中進行數據對比分析奠定基礎和保障。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人皆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發布新聞信息,在海量新聞事件不斷涌現的同時,也給新聞工作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媒體人要時刻保持新聞敏感,隨時做好突發事件的報道;同時,要保證新聞消息真實可信,需要新聞工作者核實新聞來源,在海量信息源的背景下,培養對新聞信息檢索甄別的能力。
以假新聞頻發的民生新聞為例,近年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魚龍混雜的信息每天爆炸式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盡管這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了讀者對新聞和信息的渴求。但是,在海量信息中,一些與讀者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知識、倫理觀念背道而馳的新聞屢屢出現,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讀者的理性判斷。在這種條件下,質疑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就成為輿論中的一個新現象,這種新聞也被人們稱為“質疑類假新聞”。
比如,違背倫理的《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名列虛假新聞的榜首。這篇稿件被質疑,是因為“村婦組團約炮”等事件駭人聽聞,記者描述的一個倫理崩壞的農村社會給當地村民造成了傷害,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稙榫扰?女子被狗咬成重傷》被質疑,經查被狗咬傷的女子并非因為救助女童,而是其男友為引起社會關注而編造的謊言。
有關自然災害的《江西九江潯陽區發生6.9級地震》《燕翅山告急》2篇虛假報道被質疑,都是因為它們涉及自然災害——地震和地陷。一篇是來自地震臺的測試消息,一篇是照片挪用了他人拍攝的非新聞發生地的照片,這2條虛假報道均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離奇事件的《四川小伙在南極開火鍋店》是某微信公眾號編發的虛假新聞,因為其獵奇性,產生的新聞效應也大,被多家媒體轉載。
當然,這次通報的虛假新聞,都是在質疑聲中被揭穿的。這些被質疑的虛假新聞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他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了廣泛的傳播效應,對社會公眾產生了嚴重誤導,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幾年前被澄清的假新聞,近幾年來又興起,可能對受眾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新聞媒體工作者應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及時對比過往數據,核實新聞,及時發出報告。
在核實新聞信息時,新聞工作者可能會通過采訪、實驗等方式來驗證新聞消息來源。
廣泛搜集新聞,包括國內外各大新聞網站,如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臺、路透社、新華社、央視網、鳳凰網等。其中,也包括新媒體的微信公眾號新聞,社交媒體推特、微博等。
第一,從有公信力的主流媒體搜集新聞。第二,新聞五要素不全的新聞,基本不可信。第三,新聞中所列事實都是孤證的,要到相關機構或官方網站核實。第四,非正規媒體報道的新聞,不可全信。第五,從其他渠道獲得相關信息與新聞報道出入很大,不可全信。第六,實地走訪新聞地進行采訪或相關數據調查、實驗等。
在選定要報道的新聞事件后,新聞記者要通過搜集大量的新聞信息,并核實信息來源,思考內容報道的角度和切入點,確定報道主題,明確報道目的,補充相關報道素材,使用文本、音頻、視頻、圖像等方式報道新聞事件。
新聞媒體通過廣泛搜集新聞消息,核實相關新聞信息,做到專題報道內容的真實有效外,還應該保留新聞出處,提供相關信息延伸和相關信息延伸,普及相關知識,使新聞報道的內容更為豐富。
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工作的嚴謹態度決定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新聞數據的有效性。在新媒體不斷發展壯大的新形勢下,新聞出處和信息的真實性越發受到受眾的關注,因此在新聞事件面對“速度”與“準確”時,筆者更傾向于報道真實的信息,為“快新聞”的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