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丹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00)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新媒體逐步加入“偶像養成”計劃,傳統的選秀造星模式陷入疲軟的困境,國內偶像團體青黃不接。90后、00后甚至是10后都開始癡迷日韓文化中的“偶像養成”,粉絲可以直接參與偶像的養成計劃,這可以提高粉絲對于偶像的忠誠度。愛奇藝作為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偉大娛樂公司”,擁有強大的平臺運營能力和行業號召力。《偶像練習生》作為愛奇藝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S+級網綜,將重新定義中國偶像養成產業。
我國的“偶像養成真人秀”可以追溯到2015年,《星動亞洲》《加油美少女》《燃燒吧少年》等節目都屬于養成類綜藝節目,但基本是“雷聲大,雨點小”,后期發展薄弱。《偶像練習生》的節目模式與韓國綜藝Produce 101類似,從100名由知名公司推薦的練習生中層層篩選和淘汰,最終選出9人作為偶像團體出道。
這樣的賽制設置使得《偶像練習生》首期開播以來,上線1小時就獲得了1億的播放量,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加持。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偶像練習生》的節目手段,無疑是“廣撒網,多捕魚”。其本質上屬于一種“養成系”偶像思路,讓粉絲見證偶像的成長之路。放眼國內,用這種方式成長起來的團體有且只有一個,即TFboys。目前,中國文化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民眾急劇上升的文化娛樂需求和不高的本國文娛產業發展水平之間的巨大差異。艾瑞數據曾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億元,所以,國內偶像市場仍處于藍海。相較于日韓非常完善的造星產業一條龍,我國的偶像團體的養成難以形成體系,而且男團的更迭一直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愛奇藝此次瞄準的正是這個深受人們喜愛但是未成為系統的中國版的偶像男團養成真人秀。對于為什么要選擇打造男團,《偶像練習生》的總制片人姜濱表示,男團與女團都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但做第一季的內容要考慮贏面更大的一方。就互聯網的用戶來說,女性用戶是主力,在偶像范疇的關注度上,主力關注人群也是女性用戶,所以第一季會選擇用男團打開市場。這個男團的養成模式將打破中國以往的所有造星模式,將推出中國首個跨經紀公司的9人超級偶像男團。
不得不說,愛奇藝對于市場的洞察非常的“毒辣”,從“女性市場產品空缺”這點來看,《偶像練習生》可謂是應運而生。
“最后出道的9個人,由你來決定”,正如全民制作人代表張藝興所介紹的投票方法,《偶像練習生》的選拔結果由全民決定,這種互動基因直接體現在了賽制之上,練習生的晉級與否完全取決于全民制作人的投票結果,這種晉級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受眾的互動性。除了在賽制方面體現出互動基因之外,在節目內容的呈現方面,節目組也將這組DNA運用得淋漓盡致。以第八期節目為例,國內外頂級的音樂制作人和制作團隊為節目打造了5首新歌,練習生將分別以小組的形式在公演的舞臺上呈現5首新歌,然而有趣的是,誰唱什么樣的歌曲也取決于全民制作人的投票。將練習生對于歌曲的選擇權交給了粉絲,讓粉絲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節目內容甚至是比賽的主導,這種身份的改變給了粉絲極大的自主權以及互動權,使得粉絲、節目組、練習生之間形成了有效的互動鏈,無形之間就將粉絲的參與度以及互動度升至最高點。
愛奇藝副總裁、《偶像練習生》總制片人姜濱認為:從平臺的角度出發,愛奇藝的用戶中有大量的年輕女性,我們希望和她們形成互動。可見,互動性不僅是《偶像練習生》節目的精髓,更是中國偶像市場未來空間開拓的關鍵。愛奇藝將這種互動性貫穿到了整個節目過程中。在平臺、用戶以及偶像互動方面,衍生節目《練習生的凌晨零點》《偶像有新番》以創意、多變的節目形式展現練習生的“偶像裂變”過程,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全方位了解偶像的愿望。泡泡社區創意推出“明星來電”“給偶像練習生的信”等活動,聚攏年輕用戶,不斷地增強平臺、用戶與偶像之間的情感互動。《愛奇藝早班機》《音樂打抖腿》《娛樂猛回頭》等精品內容聯動,以及愛奇藝漫畫愛奇藝文學分別上線的《偶像游戲》、同人小說Come and Pick Me,愛奇藝商城還上“偶像養成計劃”系列衍生品。這都凸顯了愛奇藝超強的IP整合能力。
《超級女聲》可謂是開創了我國選秀界的一股風潮。一時間,街頭巷尾,人們都知道“超女”,都知道李宇春、何潔等人。《超級女聲》為素人提供了一個快速成名的機會,榮譽加身,頭頂光環。之后,《加油好男兒》《快樂男聲》《快樂女聲》等選秀節目相繼出現。但是《偶像練習生》與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偶像”在上節目之前就已經成為一小撮人的“偶像”,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純素人”。擁有一定知名度的他們在參加節目時,不缺少話題度。例如,個人練習生蔡徐坤在參加節目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百萬微博粉絲,同期一起參加節目的練習生左左還是他的粉絲。再如范丞丞,因其姐姐范冰冰的高知名度與話題度,在參加節目之前就贏得了超高的話題度,而且在節目播出期間,姐姐范冰冰將自己的微博頭像換成了弟弟的照片,無形中為自己的弟弟宣傳造勢,更是提高了范丞丞的知名度,使其在全民制作人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此外,“偶像”除了需要粉絲之外,還需要“練習”。
《偶像練習生》節目的火爆,是多種因素的促成。愛奇藝“毒辣”的眼光及其對于市場的精準定位,使該節目應運而生。而且依托國內知名的視頻網站愛奇藝,《偶像練習生》獲得了極大的流量加持。同時,節目的呈現方面處處體現著粉絲、平臺與贊助商之間的強烈互動,將三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互動力,使得“粉絲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1] 李晨.偶像養成類綜藝選秀節目特色與發展策略探析[J].學理審視,2017(03):064-066.
[2] 許蕪顏.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小議[J].新傳媒,2017(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