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娟
(山西傳媒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聲臨其境》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該節目每期邀請包括演員、配音演員在內的四位嘉賓同臺比拼,通過臺詞功底、配音實力和互動搭檔的比拼來為觀眾展現聲音的魅力。同時該節目還通過專家團點評來為節目添彩,但筆者認為這檔節目的專家團的點評少了《演員的誕生》中專家點評的犀利,過于中庸。最終再由現場300名觀眾選出當期的“聲音之王”進入年度聲音大秀。該節目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創新,湖南衛視因此獲得收視和口碑雙豐收。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循。
有句話叫作:任何事物的出現和產生其實都是條件使然。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是視聽內容的唯一傳播媒介,普通人想要被更多的人知道必須借助電視這類大眾媒介。因此那時候的電視人、主持人、明星的出現形式都比較單一,而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把這一切都打破了,各行各業在這個過程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普通人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獲得他人的關注,如馮提莫等。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平臺傳播自己的視聽內容。不管是演員、主持人還是傳統的媒體人,這個時代對他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此背景下,《聲臨其境》《演員的誕生》這類節目誕生了。唯有提高技能,不斷學習新技能,才能不被時代淘汰。《聲臨其境》雖然是一個全新的節目,但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演員的誕生》的變種。
《演員的誕生》,從其字面意思便可以理解為該節目是為了提高演員這個行業的含金量,其核心是把影視表演這樣一種形式搬到了一檔節目中去。雖然表演這樣的形式一直就出現在電視節目中,但是純粹以影視表演為主要內容的節目幾乎沒有。因此,這檔節目可以說是借著人們都熟悉的內容而制作出的創意性節目。那為什么說《聲臨其境》是《演員的誕生》的變種呢?《演員的誕生》把影視表演中的表演引入節目中,而《聲臨其境》則把影視表演中的配音表演搬到了節目中去,兩塊內容都是影視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兩者各有各的魅力,但思路卻是相同的,所以說創新從模仿開始。
仔細回顧近兩年的節目可以發現,明星從之前頻繁參與訪談節目,到后來的真人秀節目,現在則出現在了《朗讀者》《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等節目中。《朗讀者》《見字如面》《閱讀閱美》可以說是“朗讀+訪談”的節目模式,分別是“朗讀經典文學作品+訪談”“朗讀書信+訪談”“朗讀網絡文章+訪談”,一樣的內容模式只是選取的作品領域有所不同。三者都是通過聲音這一元素讓這些書信內容煥發了新的生命力,聲音的感染力和魅力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聲音元素可以加入節目中,配音表演也是通過聲音元素來表意的,邀請明星給觀眾熟悉的影視節目配音也一定能夠引起觀眾共鳴。
《演員的誕生》證明了影視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所以“影視作品+配音”這種1+1的內容嫁接,便又產生了新的節目——《聲臨其境》。兩個內容本身就都具有熱度,加起來或許就會產生1+1>2的效果。事實也證明這一方式確實產生了不錯的效果,當然這也與湖南衛視本身的制作水平有很大關系。好的創新或點子要想付諸實踐離不開好的制作團隊。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細細觀察,很多電視節目其實是把現實生活場景搬到了節目中去。談話類節目,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談話場景搬上了電視;真人秀節目,就是把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表現搬上了電視;《暴走法條君》《火星情報局》《世界青年說》等則分別把法庭、情報局、國際會議等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搬上了電視。只不過這些場景有的是每個普通人都會遇到的,而有的則是我們只能在新聞里看到的場景而已。而《聲臨其境》則把配音搬到了電視節目中去。相比影視表演,配音對于很多觀眾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我們通過節目才發現,其實影視表演里配音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我們說創新來源于現實生活場景。從內容上來說,既有親切感又有距離感的內容,容易吸引人們的關注。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其他精神產品,能夠引發情感共鳴,便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力。比如《朗讀者》,朗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形式,經典著作也是很多人了解的內容。但是在如今這個新媒體時代,人們喜歡讀圖、看視頻,卻忘了拿本書靜靜閱讀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因此把這樣的生活場景搬上電視,便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對于朗讀的熱情。只不過生活畢竟是瑣碎的,將日常生活場景搬到節目中時,必須進行調整才能更有可看性。
總之,任何電視節目都不能脫離人們的生活環境,否則就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因此,電視節目的創新既要切合實際,同時又要盡量與眾不同。上述規律雖然簡單樸實,卻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