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豹 吳 昊
(重慶日報,重慶 400010)
重慶兩會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重慶兩會的召開都會引發高度關注,重慶主流報紙傳媒均會派出精兵強將前往兩會會場,為報紙編輯源源不斷地挖掘和采擷豐富而吸引眼球的重大新聞信息,新聞熱戰就此打響。
2018重慶兩會不同以往,此次兩會政治性、政策性強,關注度、敏感度高,意義十分重大。為認真做好今年重慶兩會新聞宣傳和輿情管控工作,確保兩會報道導向正確、平穩有序,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從1月23日起啟動了重報集團2018年全市兩會新聞宣傳全媒體報道“中央廚房”統籌指揮調度工作機制。兩會期間,集團實行24小時雙崗值班制,選題白天晚上對接制,確保了兩會作品安全平穩,多次得到市人大、市政協和市委宣傳部的表揚。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兩會作品也被集團各媒體通過各渠道大力推出,擴大了兩會報道的影響力、傳播力,同時提升了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在全國的品牌效應。
根據重慶市委宣傳部關于《2018全市兩會新聞宣傳總體方案》,重報集團明確了各媒體會前、會中、會后各項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并要求各媒體周密安排,精心制訂工作方案,選調精兵強將,抓好組織實施。各媒體結合各自特點,各顯其能,精益求精抓好報道質量,更多運用視頻、H5等融媒體報道方式進行生動呈現,增強兩會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同時,嚴格對標對表,圍繞會議主題,把好導向基調,防止出現偏差。嚴格遵守宣傳紀律,同時加強網絡輿情管控和記者個人媒體管理,對政治謠言、政治類有害信息、人事變動易引發的猜想以及涉渝輿情等加強網絡監管,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重大輿情及時報告“中央廚房”工作小組。
重報集團全市兩會“中央廚房”成立之后,集團新聞辦、技術中心、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華龍網、上游新聞、理論頭條相關負責人就開始了“中央廚房”內部的白天和晚上“兩會”。
每天上午11點召開兩會新聞宣傳全媒體“中央廚房”聯動報道協調會:第一,集團新聞辦通報集團各媒體相關報道情況、指令安全落實情況;第二,各媒體簡要通報當日新媒體及明日報媒選題,提出重點策劃報道內容和需聯動作戰或協調報道內容;第三,主持人點評和提出第二天協調各媒體重點策劃報道選題和注意事項。集團新聞辦包括周末在內每天及時刊發情況通報,讓大家可以相互借鑒采寫及版面設計中的長處,規避報道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各媒體的報題可以讓“中央廚房”內部錯位采寫報道,做出更多差異化“菜肴”。每天晚上,各媒體晚班值班負責人也會聚集重慶日報采編中心,確保版面與重慶日報對標對表,確保“中央廚房”白天對報道采寫要求執行到位。
重慶兩會期間,不僅集團采編部門建立了24小時值班制度,保障直播安全平穩,保障各媒體信息專員、各媒體白天夜晚值班編委、新媒體工作人員、技術人員信息傳遞及時、準確、暢通、安全和到位。集團車輛、食堂等后勤部門也加強了待命、值班,配合采編一線的24小時工作。在全方位保障下,“中央廚房”穩中出彩地制作每一篇稿件和每一個融媒體產品,并為它們打上“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出品標識,產品出爐后集團所有媒體第一時間轉發并推廣,形成整體規模效應。
為準確宣傳好兩會精神,把握好正確輿論導向,重報集團所屬各媒體精心策劃,在全面準確報道兩會精神,努力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短短7天多時間,面對重大“同題報道”,堅持各報定位,努力追求獨創性報道,使今年全市兩會報道亮點紛呈。
數據統計,從1月25日到31日,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4家報紙共發“兩會特別報道”版面119個。重慶日報擔負通稿重任,準確報道了兩會各項內容,并配發4篇社論。
為了讓兩會的工作報告內容更加直觀、通俗易懂、家喻戶曉,重慶日報推出“一圖讀懂”欄——《一圖讀懂四屆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一圖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依法履職 奮發有為一圖讀懂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直觀、詳盡地詮釋了3個報告,收到了很好的閱讀效果。
1月29日,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閉幕。重慶日報記者從大會提案組獲悉,本次會議期間共收到大會提案1294件,于是推出圖文并茂的《“大數據”告訴你,今年提案關注啥?》這篇報道,分類歸納,條分縷析,把信息服務做到了家。
從提案內容看,經濟科技類383件,城建城管類375件,教文衛體類275件,社會法制類261件。
從提案者看,委員提案1136件,市級民主黨派、工商聯123件,市級有關人民團體9件,市政協有關界別26件。
其中涉及創新的有50條,涉及扶貧的有40條,涉及鄉村振興的有38條,涉及企業發展的有39條,涉及人才的有32條,涉及教育的有52條,涉及養老的有20條。
與以往相比,該報道指出,今年提案總數雖然減少,卻更加注重質量,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前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群眾關注的焦點。
為了將兩會代表委員的精彩觀點更好地發布和傳播給受眾,重慶日報精心策劃了一系列“長槍短炮”式專版專欄:其中最為出彩的是新聞“重武器”欄目“重報圓桌會”“委員熱議”“熱點聚焦”“觀點集萃”“代表建議”“委員之聲”“重報對話”;而圖文并茂的新聞“輕騎兵”欄目,則有攝影報道“兩會聲音”“兩會反響”“會場直擊”“兩會面孔”。版面長短搭配,輕重緩急,有條不紊,豐富多彩,視覺沖擊力強,使此次兩會新聞大餐“色香味”俱全。
此外,“解讀式”報道也頗受歡迎,《讓人民群眾在司法審判中有更多獲得感公平感——解讀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創新履職 凸顯新時代檢察力量——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解讀》涉及依法治國,關注度特別高,“解讀式”報道很好地解決了受眾有效閱讀的障礙。而《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新詞”“暖心詞”》一文不僅為讀者梳理重點,還分析亮點,歸納熱點——“熱詞”有“兩點”“兩地”定位、高質量發展、大數據智能化、鄉村振興;“新詞”有現代金融中心、“創新之城”、“創業之都”、“重慶智造”、“重慶服務”、智慧商圈、智慧商場、“旅游云”、“渝商”、城市立體綜合開發、“智能政務”;“暖心詞”有教育五大工程、生態綠色發展、“顏值”、“氣質”、住房租賃、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就業創業、義務教育,等等。
如此有效聚焦熱點,很好地引導了受眾集中關注。
要在“重大同題報道”上出新一直是一個難題,重慶日報在這次兩會報道中進行了努力嘗試。
“重報圓桌會”專欄肩負重任,連續推出系列熱議主題,如《科技與經濟融合、教育與產業對接、人才與發展匹配——把重慶建成“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內陸城市如何才能具有“沿海優勢”?代表委員熱議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落實“兩點”“兩地”定位 努力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打造有夢想有情懷有作為的“渝商”隊伍》《奏響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強音”》等。每個“重報圓桌會”談論一個“高大上”的戰略性發展的主題,6~8個代表委員從不同角度展開,談心得、談體會、談思路、談建議,實際上把兩會報告落實到了當下現實中。
除“大塊頭”報道之外,“兩會熱點”專欄更多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和民生。《讓發展實績更有溫度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 看這幾個關鍵詞》一文用“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營商環境”“自貿試驗區”“金融發展”“民生”“文化建設”“民主監督”這8個關鍵詞,概括了16位委員圍繞推動重慶市高質量發展發表的真知灼見,把“規定動作”做出了新意。
再如“熱點聚焦”專欄更接地氣,內容紛呈多樣,如《實現“大城智管”“大城細管”關鍵是打破信息孤島——代表委員熱議智慧城管》《“全面二孩”背景下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凸顯,政協委員呼吁——加快我市學前教育發展》《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等,既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又反映了發展的呼聲。而《2018,監委整裝出發》顯示了“人員機構全融合,紀法銜接不斷檔,盯住‘小六長’,杜絕蒼蠅亂飛,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的改革決心。
“重報圓桌會”圍繞和緊扣一個議題多方面討論,更為深入;而“熱點聚焦”則將多個議題裝在同一個籃子里,信息量更大,更具發散性。
“委員之聲”專欄頻率密集——《加強引導和服務 鼓勵農村青年返鄉創業》《重慶應盡快出臺住房優惠政策爭奪人才》《加快建設三峽旅游大數據中心》《讓生物農藥“叫好又叫座”》《在菜園壩規劃建設重慶旅游碼頭》等;“代表建議”專欄輪番見報——《盡快完善軌道交通接駁配套建設》《做好保障工作 讓“救命藥”不短缺》《用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替代“老年優待證”》《跨區域水體治理要杜絕“九龍治水”》《延長城市公交免費換乘時間》《運用網絡文學助力重慶本土文化建設》《提升城市“氣質”“顏值” 統一規劃建設兩江四岸風貌帶》《將“兩江游”打造成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品牌》等。這兩個專欄幾乎每天都占據大幅版面,互為呼應,成為熱議兩會的交響曲。
值得提及的“會場直擊”專欄——《主持人請給我一分鐘,就一分鐘……》,善于抓住兩會會場動態瞬間;而“兩會反響”專欄《政府工作報告在我市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擼起袖子加油干 努力推動新時代重慶高質量發展》更是莊重高昂、氛圍熱烈。
每年的重慶兩會都有不少同題采訪。比如今年政協的集體提案,重慶代表團的全團建議。在這類同題報道中,各媒體絞盡腦汁,提前策劃,各顯其能。
都市媒體如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既做到了對標對表重慶日報稿件,又根據自身定位采寫了稿件。如重慶晚報從立體城市交通角度采寫的《代表建議打造主城水上公交 兩江四岸開15條輪渡航線》整版稿件;重慶晨報獨家訪談彭水縣委書記,推出了《找問題 曬問題 改問題 確保近兩萬貧困群眾真脫貧》稿件;商報圍繞經濟采寫了《降融資成本 金融“精準滴灌”為民企發展“添力”》,發出了兩會好聲音。
由此可見,把“同題報道”做得“個性化”,既可以拓展報道空間,或延伸報道范圍,還可以挖掘與關聯,使“同題報道”差異化。呈現給讀者一個既突出各報特色又關注民生熱點話題的全市兩會“新聞大餐”,濃墨重彩地交出了兩會報道的漂亮答卷。
在此次兩會報道中,如何實現全媒體互動?華龍網和上游新聞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華龍網和上游新聞做了9場直播,及時向市民傳遞響亮的兩會聲音;“重慶”客戶端和“上游新聞”客戶端累計發稿近1000條。其中,“中央廚房出品上游新聞制作”每天早上推出的“兩會時間”系列報道,每天一個主題,把兩會議程、今日看點、對話、讀數、視頻、H5等內容以類似報紙版面的形式展現,通過H5技術讓整個版面“動起來”,讓兩會新聞以全新形態呈現在讀者面前,形成了“中央廚房”的一個品牌欄目。
“中央廚房出品華龍網制作”兩會收官之作《小藍莓劇場|兩會閉幕 這些福利你get到了嗎?》,把兩會中提到的產業發展、民生福利、基礎設施規劃等融入其中,內容豐富,且整個作品跳出傳統的視頻包裝,一開頭采用轉場、主播跳到屏前的形式,霸屏感強,代入感強,互動性好,獨具新意。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發聲的自媒體時代,利用好新媒體及時發出評論聲音,并整合微博、微信、手機報、客戶端等傳播資源,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信息,放大重慶好聲音,才能為全市兩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重報集團5家媒體通過微博、微信及時推送每日兩會的重要內容,7天時間,“中央廚房”共推微信49條、微博161條。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兩會作品被人民網、新華網、中青網、騰訊、搜狐、鳳凰等中央及重點商業網站轉載1000余次,極大地擴大了重慶兩會報道的影響力、傳播力,同時提升了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在全國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