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天
(柳州日報社,廣西 柳州 545026)
創新,是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鮮明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是最富創新精神的黨。由于互聯網的沖擊,報紙新聞要想在新聞行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進行改革,加強創新路徑的探究,創新采訪模式、報紙版塊設計、思維模式等。對此,本文研究和探討報紙新聞報道的創新路徑,讓報紙充分發揮作用。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的報紙媒體雖然存在新聞傳播時效性差、信息容量小的劣勢,但仍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同時,互聯網對新聞行業的影響極大,新媒體的出現使報紙的發行量下降。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的網民數量達7.5億,由此可見很多受眾都比較習慣從互聯網上獲取新聞,年輕人更是如此。在我國報紙新聞報道的創新改革中,報紙新聞之前的言語措辭都十分嚴謹,為了充分地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如今報紙新聞使用網絡詞匯也司空見慣了。目前,我國的報紙新聞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報紙的受眾逐漸老齡化,并且報紙的信息傳播速度遠遠比不上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速度,如果報紙新聞不創新報道形式的話,很快就會被互聯網取而代之。
報紙新聞要想在新媒體環境中立足,就要不斷豐富內容,要闡述清楚事實,并創新報道方式,充分制造亮點,突出與其他媒體新聞報道內容的差異性,有深度剖析的內容。
第一,新聞采編方式和內容要恰到好處。當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新媒體總是能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報道,報社記者則很難獲得獨家報道。但是新媒體一味追求新聞傳播速度,就很難保證新聞的質量,往往不能夠充分地剖析事件。而傳統的報刊記者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采編隊伍的優勢,進入現場,直面采訪對象,從而可以獲取更多更重要的細節信息。那么新聞采編人員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對事件進行細致的剖析,做出獨特的報道。雖然這樣的報道方式比不上新媒體的傳播速度,但在質量上更勝一籌,可以使受眾了解到更多的細節。
第二,創新報紙版塊,壯大讀者隊伍。報紙要得以生存,就必須重視受眾群體。報紙編輯要做好版面設計,并且根據不同的讀者群體設計不同的版塊,注重資訊、熱線版塊的設計,使內容更貼近大眾,服務性增強,進一步擴充信息量,吸引更多的群體,壯大讀者隊伍。
第三,開設評論版塊。報紙報刊作為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要充分體現新聞的價值。從業人員不僅要做新聞的傳播者,還要做思考者。那些一針見血或是有趣的評論不僅能幫助讀者理解新聞,還可以提升媒體的影響力。這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一些讀者不了解新興文化,所以報紙的評論區會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擴大影響力。
第一,促使編輯人員轉變思維。目前我國的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嚴重沖擊,報紙的傳播力有所下降。但是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報紙來講,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報紙要想擴大影響力,離不開報社對人才的培育和利用。報社要積極培育有思想、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編輯人員,促使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轉變思維觀念,制作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報道。
第二,創新采訪模式。我國的報紙媒體記者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善于用紙筆或者錄音筆做記錄,然后回報社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再發布。這樣的信息采集模式嚴重影響信息的時效性。所以新時期的報紙新聞采集人員要善于利用數字技術,將現場采訪的信息通過網絡迅速地傳給報社編輯人員,讓編輯整理信息。此外,記者還要學會使用文字、圖片、聲像軟件,使新聞具有多樣性、時效性,才使報紙充分滿足讀者。
黨的十九大期間,人民日報以22個語種,向外媒定制推送126篇文章,配發166張圖片,累計在68個國家和地區的249家媒體共實現落地3687次。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人民網以9個語種第一時間推出中外文對照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干貨”版。黨的十九大期間,海外社交媒體推送800多條信息,總閱讀量5343萬,互動量超55萬。報紙作為新聞傳播的媒介之一,其特點在于利于保存和傳閱,但如今用報紙這一載體來呈現新聞的方式逐漸被互聯網數字技術替代,更加便捷的閱讀載體不斷出現,如手機、電腦等。那么報紙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互聯網平臺上開設自己的電子報紙。在未來,報紙將有更多的呈現方式,這就需要報紙與互聯網的相互協調,制作出更加精彩的內容。
報紙針對某一群體或某一事件設置專欄,可以有效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報紙要想在新聞行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創新欄目版塊規劃,根據不同地區設置不同的專欄。當地的報紙要解決當地的問題,并且專欄不要更換得太快,讓人們對報紙的專欄產生依賴感,這樣才能夠增強讀者黏性。此外,專欄一定要有亮點,切實幫助廣大讀者解決日常難題。欄目的定期包裝設計,不僅可以提升讀者對報紙的關注度,還可以擴大報紙的影響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量巨大,早已經不存在一種媒介獨大、專版報道的現象,報紙要打破自身的局限,做好與其他媒介的溝通和融合,充分實現資源共享,這也是報紙在未來發展中必須重視的一方面,同樣也是改革創新的重要一步。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如果不及時改革創新報道形式和版塊設計,很可能就會在短時間內被淘汰。傳統媒體要及時意識到危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結合時代的特點和讀者的心理進行報紙新聞報道的創新,才能夠真正地把新媒體的沖擊轉變為發展的機遇。任何改革都是為實現發展,傳媒行業也是如此。報社編輯和記者要深入基層,了解社會需求,制作滿足受眾群體需求且有價值的新聞,才能為報紙提供新的發展動力。“適者生存”深深地體現了報紙改革的必要性。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顯然無法與新技術相抗衡,報紙只有創新與改革,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滿足讀者的需求。本文簡要分析了報紙新聞傳播的現狀,進一步探討了報媒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創新與改革措施,希望為報社的發展提供思路。
[1] 梅珂.基于互聯網時代探討如何創新與改革報社新聞傳播[J].新聞研究導刊,2015(19):96.
[2] 楊延嶺.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創新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15(19):63-64.
[3] 許穎.媒介融合的軌跡[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