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越
(寧波市北侖區廣播電視中心,浙江 寧波 315800)
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主要是通過自制的形式或者部分自制的形式來逐步完成,[1]主要包括演播室新聞節目直播和新聞現場直播。在演播室新聞節目直播中,主持人演播室播出部分為實時同步直播,而單條新聞為前期已經制作完成的,如中央臺的《新聞聯播》《新聞30分》等;新聞現場直播,報道過程就是播出過程,如特別事件直播,包括突發事件和策劃性事件直播等,如“四川茂縣山體滑坡直播特別節目”、“2017‘光陰在行走 你我在路上’”24小時互動直播等。
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新聞節目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新聞的時效性體現在當日的新聞在當天播報,而現階段的直播方式使節目有更強的時效性。通過直播,新聞事件被零時差地報道出來,例如一些較為罕見的奇觀、自然景象等,這些新聞對于觀眾來講充滿了新意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重復的性質,具有高時效性。觀眾因所處地域不同、觀測條件以及自然條件不同,無法及時地看到一些稀奇景觀,而電視直播媒介可以幫助更多觀眾及時觀看景觀,滿足觀眾的好奇心。這些都是電視直播的優勢所在。
電視新聞直播節目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為現場直播帶來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快速播報新聞事件時,其單位時間內的信息量有限。新聞工作者為了提高信息加工效率,對很多新聞內容沒有精工細作,沒有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質,使得報道不全面。直播在同步記錄和傳播新聞事件,其間隨時會出現偶然性或者突發性事件,如信號傳輸不穩定、現場環境惡劣雜音大、主持人與連線記者銜接不暢、導播切換失誤等難以預估的情況,導致新聞直播出錯的概率大大上升。
直播主持人應當提高心理素質,減少因心理素質問題而引發的播報錯誤。例如,我臺不定期開辦的特別直播節目中有突發的新聞事件,有提前策劃的地域性重大新聞事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本土特色、接地氣。如《北侖邁入地鐵時代》特別直播節目,主持人不僅需要“被迫應變”,利用敏捷的反應和機智的處理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而且要隨機求變,沉著應對偶遇的外界刺激,提高思維效率,激發潛在的知識信息和應對意識,生產出常規思維所不能創造的高質量的精神產品,順利地完成直播任務。[2]
新聞直播主持人這一職業具有特殊性,導致主持人在工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壓力和風險,這一點在直播工作中被充分體現出來。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廣播節目,主持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觀眾放大,其一舉一動都是在受眾監督之下完成。在直播過程中,責編會掌握各個環節的節奏,但是直播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導致一些突發情況發生。除此之外,因新聞直播主持人自身的因素而引發的突發事件也不在少數,如主持人之間的銜接不夠連續順暢,出現口誤、忘詞、導語播報錯位或者主持人放松畫面被切出等等。在此過程中,新聞直播節目主持人需要及時調整狀態,冷靜應對,糾正錯誤,繼續接下來的播報,讓節目順利進行;同時,以此為戒,總結經驗及分析原因,在日后的直播中盡量避免出現此類錯誤。[3]
在直播過程中,一些動態性新聞要求直播主持人具有較強的播報能力,克服在直播過程中出現的不可控因素。例如,2016年寧波地鐵一號線延伸段開通至北侖區域范圍內,北侖電視臺策劃了一期特別直播節目《北侖邁入地鐵時代》。此檔直播節目難度大,因為地鐵行進是個動態性、時間性非常強的過程,分秒時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節目倒計時播放時,首先播放“北侖邁入地鐵時代”短片頭,約17秒的時間,之后主持人做開場介紹并4G連線地鐵運營控制中心、光纜連線儀式現場記者、手機連線地鐵首發站記者等多路記者,為觀眾全方位介紹地鐵開通運營現場盛況。該節目主持人要克服諸多不可控因素,如遇信號不佳中斷連線,主持人上下銜接話題帶入下一個環節;導播信號切錯,在主持人引導下及時切回;訪談嘉賓組織語言不順暢,主持人順勢總結糾正等。如此才順利將現場啟動儀式、六路記者連線、片頭片花穿插、知識介紹、背景分析、嘉賓訪談、現場微博微信互動等各個直播環節實現無縫銜接,較好地駕馭和組織各個參與方,使這個節目在主持人的穿針引線下更具有可看性,節目播出后創收視率和觀眾互動率新高。
新聞直播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洞察能力,及時解決播報中出現的問題,保障新聞內容能夠完整播出。例如,央視新聞頻道進行國際時事連線時,連線地區環境差,遇信號不佳連線斷斷續續或中斷時,主持人應快速調用已經掌握的相關信息,迅速組織語言,或進行簡單概括總結,或給記者相關提示嘗試再次連線,或給予人文關懷提醒觀眾在外注意安全等,使事件盡量相對完整呈現。
在新聞直播過程中,主持人與記者或者嘉賓之間的連線時間有限。因此,主持人對新聞內容要心中有數,在短時間內做一個總結概括,并將有代表性的事件細節及時播報出來,讓觀眾能在最短時間內接收到有用的信息、對整個事件有相對多的了解、對重點細節有所認識。新聞直播節目的信息量大,且信息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但由于節目時長有限,因此無法在新聞黃金時段將新聞信息全部播報出去,這就需要直播主持人具備一定的播報經驗和專業能力,結合觀眾需求將最及時、最重要的內容在第一時間傳達出去,對每個內容的播放時間及播放時段了然于胸,以便全面把控播報的節奏。
近幾年來,傳統媒體遇到了很多的挑戰,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不可小覷。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直播仍然是觀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盡管電視直播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但是隨著直播主持人專業能力的提升以及直播設備技術的不斷完善,電視新聞直播在未來將會成為各級媒體電視節目播放的主要形式,而直播主持人作為直播節目中的靈魂,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直播的載體和平臺雖然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新聞的真實性、可信度、價值觀和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輿論的正確引導等卻是傳統媒體的優勢和應有的堅守,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新聞直播節目的主持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積累經驗,勇于實踐,在直播中汲取豐富知識,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直播的能力,為電視直播節目的持續發展繼續努力。
[1] 譚康.我國電視體育新聞直播節目的特點[J].新聞愛好者,2011(5):55-56.
[2] 胡偉東.論電視新聞直播演播室中主持人的表現[J].安徽文學月刊,2010(9):66-68.
[3] 季然.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節目中的語言藝術[J].今傳媒(學術版),2013(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