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出版的新機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高銘堅
(中國盲文出版社,北京 100031)
近年來,高新技術迅猛發展,各產業間不斷革新,產業間興起了一股彼此融合、互相借力的跨界合作浪潮。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我國其他行業風起云涌的“跨界融合”浪潮也終于來到了出版領域。出版業與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逐漸興起,文化內涵與實體產業實現了有機銜接,如地產引進書店及書店衍生服務,將讀書生活融入商業文化和社區文化;時尚期刊與電商巨頭合作,在電商領域進行了一次時尚革命,等等。跨界合作使出版業與其他行業實現了聯動發展,開拓了出版業發展的新領域。公益出版是出版產業內不可缺少的一環,跨界合作也給公益出版帶來了一次寶貴的發展機遇。跨界出版作為近年來出版產業領域內的一股新風潮,也為公益出版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能否抓住此次寶貴機遇,規避不確定的外在風險,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在新時代出版領域內有一番新作為,是當前出版社公益出版不得不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公益出版是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出版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形式之一,既繁榮了出版市場,又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由于公益出版自身的公益特性與當下出版市場經濟大背景的沖突性,其生存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公益出版的發展在當下受到限制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國家扶持能力有限。雖然我國設立了一系列公益出版工程以及4家公益出版社,對相關出版項目予以資金投入與補貼,但無論是規模還是量級仍舊較小。二是社會力量參與較少。公益出版不能只依靠公益出版工程、公益出版社以及公益出版項目,經營性出版社也可以通過自籌資金、慈善機構捐助、企業項目委托等多種形式,利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出版工作,但是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公益出版的并不多。三是公益出版需求日漸多樣。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公益出版的需求日漸多樣,傳統只以圖書等紙質出版物為載體的公益出版活動已經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無論是政策資金等國家或者社會組織層面所必需的外界扶持幫助,還是公益出版產品日趨多樣化的內在內容需求,都不難看到,公益出版受限制的根本原因在于相關公益出版資源的缺乏。
值得欣喜的是,當下我國公益事業發展的大環境對公益出版進行跨界合作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公益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截至2017年10月10日,全國公益社會組織總數達到75.6萬個,其中認定和登記為公益慈善組織的有2429個,年受益人群超過1000萬人次。大量基金會相繼誕生,其中包括國企、民企以及知名人士個人設立的基金會。經濟越發達的省份,基金會越多,且八成以上由民企創辦,比如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總資產已達7億多元。由知名人士設立的個人基金會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從10年前的13個增至1985個。此外,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顯著增強,在過去的10多年間,我國企業也已經逐步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提供公共服務,開展公益活動,成為我國企業日常經營的重要一環。一些大型企業大多設立了專門的公益部門,鼓勵員工參加公益活動,競相加大在扶貧、教育、環保等公益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不同政府部門和公益組織之間的跨界合作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通過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企業和公益組織的跨界合作也越來越多元。商業金融、共享經濟、網絡科技等新元素促進了新公益時代的創新發展。公眾參與到公益事業之中,大眾對于公益事業的認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公益出版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在如今這一良好的外界氛圍中能夠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公益事業日趨重視跨界合作的發展風向也能為其帶來更多跨界合作的支持。
跨界合作其價值本身在于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對于公益出版來說,進行跨界合作的本質就是融合公益與外界社會力量,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公益出版發展。公益出版進行跨界合作,首先可以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引入公益資金,彌補國家公益出版政策短板。公益性出版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前提是必須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進行跨界合作,公益出版可以有效引入當下越來越多的基金會、企業的公益捐贈資金,原因是公益出版作為公益慈善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公益追求多元化的趨勢下,既可以成為獨立公益活動,也能夠成為公益項目品牌的一個特色延伸,其對于社會組織、企業在公益中進行一定的自我品牌宣傳具有很強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公益出版機構作為公益出版的參與主體,也能夠得以不斷充實發展。其次,有效利用當前的新式技術、平臺、產品等非傳統資源,滿足多樣化公益出版需求,提高公益出版工作水平。雖然,滿足公益出版的基本需求在于為受益群體提供諸如圖書、期刊等傳統公益出版產品,但是隨著我國大眾精神文化生活與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益出版需求日益提升,公益出版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因此進行跨界合作,公益出版能夠打破以往主客觀條件的諸多桎梏,使其能夠充分吸收當今最新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有效整合互聯網等新產品、技術以及平臺,同時更好地借鑒現代企業的管理和運作模式,在資金籌集、讀者選擇、產品形式、后期維護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與改變,從而滿足日趨多樣化的公益出版需求,提高公益出版服務水平。最后,推動打造公益出版IP,逐步在公益慈善領域中形成自身的特色,拓寬公益出版發展空間。當前,公益項目在教育、科技、衛生、環保、體育等各個領域擴展,形式越來越多樣,領域越來越廣泛,圍繞不同主題而又引起廣泛關注的公益IP不斷產生。立足文化領域的公益出版可以利用此契機,通過跨界合作打造屬于自身的公益出版IP,從而在諸多公益慈善中形成自身的特色,提高大眾對公益出版的認知。同時,公益出版也可以在此過程中不斷自我變革,拓寬自己的發展空間。
雖然跨界合作對于公益出版來說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然而此過程中,因為產業特性的不同、運營機制的引入等一系列由于跨界合作產生的沖突,以及固有的問題仍需要我們予以正視。
警惕跨界合作中的利己主義。公益出版作為社會公益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廣泛的宣傳普及作用,因此公益出版通過引入相關商業機制等形式進行跨界合作后,聯合參與的企業或組織也能獲得收益,然而公益出版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圍繞經濟利益的相關企業或組織的功利主義值得我們警惕。誠然,參與的企業或組織擁有宣傳自我品牌價值的權利,但是公益出版的核心仍是共享出版資源,服務社會大眾,其絕非是利用這一出版資源供參與企業組織牟利。出版社等作為公益出版的主要力量,應積極明確自身對內容形式的把關作用,對于涉及關于圖書產品、活動形式、宣傳主題的內容,要與合作方在互惠的過程中,保持自身的公益原則,從而使公益出版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當前公益出版要想更好地跨界合作,在管理層面上制定監督與約束機制是極其必要的。
減少跨界合作中的資源浪費。在以往傳統的公益出版活動中,眾多公益出版的內容形式普遍趨同,具有很強的同質化色彩。由此產生的以公益出版物為代表的公益出版成果也因為這種同質化傾向,發揮的作用大打折扣,在投入使用的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公共資源浪費。公益出版進行跨界合作亦是如此,雖然其目的在于整合多種資源,使公益出版能夠切實發揮公益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整合相關資源要
保障相關資源在公益出版進程中得到有效使用。公益出版是對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項重要補充,而跨界合作也是對于公益出版相關資源的一項重要補充與挖掘。無論是以少數民族文字、盲文為代表的專業公益出版人才資源,還是以公益IP為代表的優質公益出版信息資源,還是以扶持資金、數字技術、網絡平臺為代表的豐富公益出版物質資源,資源得以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巨大合力。利用好跨界合作的寶貴資源,是公益出版人不能忽視的。此外,還要把握好跨界合作的節奏與周期。眾所周知,通過生產公益出版物、建立公益出版設施、開展公益出版活動等方式,公益出版從開始到真正發揮作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相對舒緩的節奏與一定的實施周期。因為相比其他扶貧或援助通過資金、設施可直接滿足困難需求的公益活動,公益出版自身具有物質與精神雙重屬性。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公益出版受眾對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收益是間接的,尤其是通過精神文化內容對其思想意識的影響與引導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淀。但是,對于跨界合作這一方式來說,相關參與的企業組織由于市場經濟機制與內在運營需求,往往追求的是快節奏與高效率,這顯然與公益出版的特性是相悖的。過分追求短期影響,缺乏對公益出版內在運營具有持續性的認識必將成為公益出版進行跨界合作出現問題的導火索。所以能否正確把握公益出版的節奏與周期,是跨界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1] 王學軍.中國特色慈善事業大格局逐步形成[N].中國紅十字報,2017-11-07(003).
[2] 祝學軍.中國出版業六大趨勢[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5-06-29(005).
[3] 王悅彤.跨界的出版與出版的跨界[J].出版發行研究,2015(03):28-31.
[4] 黃珊.新世紀我國公益性出版研究(2000-2013)[D].河南大學,2014.
[5] 張大偉,黃強.中國出版“公益不足”的制度障礙及市場機制效用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3(02):15-18.
[6] 武慧婷,王炎龍.公益出版的營銷困局與轉型路徑[J].出版發行研究,2012(1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