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麗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山西 太原 030012)
在圖書出版單位的內部管理中,大多片面強調追求經濟效益,甚至不惜以犧牲圖書質量為代價,導致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嚴重威脅讀者的權益。質量不好的圖書還會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其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根據圖書編輯出版領域的現狀,一定要高度重視圖書產品質量問題,優化調整出版結構,兼顧圖書質量與經濟效益。圖書質量和經濟效益二者并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圖書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經濟效益的高低,而經濟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圖書質量,只有兩者兼顧,才能為我國文化建設貢獻積極的力量,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
一些作者、出版社急功近利,粗制濫造,過于求熱求新、追求轟動、吸引眼球,迎合低級趣味、追求重口味、造就低品位,迷失了圖書出版的本來方向,缺乏“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甚至存在“低端粗俗甩節操,土鱉矯情無下限”的現象,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忽視或無視圖書的宣教引導等社會效益,內容上閹割經典、斷章取義、誤導誘導,使圖書內容低俗化、生產機械化、消費快餐化。有些圖書不尊重歷史的真實性、偏離政治的大方向、不講道德的真善美,不以精品力作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而是用殘次作品誘惑人、毒害人;有些圖書創作浮躁之氣、銅臭之氣太過旺盛,而忽視思想的深邃內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也多為創作者所淡化;部分作品缺乏獨創性和首創性,“不加分析把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奉為圭臬”,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圖書內容中失語、失蹤、失聲;有的圖書稿件混同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突破政治底線、偏離政治方向,涉及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等違反國家政策的內容,這類圖書如果流向社會,不僅擠壓了健康出版物的生存空間,還會直接給國家、社會、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遑論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近年來,圖書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好,隨之出現的問題就是出版社之間的相互擠壓,惡性競爭比較激烈。出版社與出版社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單位,雖各有所長,但互有交叉,各自為政的經營模式又使得它們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由于沒有規定嚴格的相關標準,所以出版社之間的競爭也就不是良性競爭。在圖書編輯出版市場的發展中,有的出版社發展得很好,有的出版社卻沒有發展起來。同時,許多出版社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選題不夠新穎,專業編輯人才儲備不足,基本都是借助網絡資料互相抄襲,所以對于圖書及圖書市場的把握就相對薄弱,很難生產出暢銷產品、拳頭產品。此外,多媒體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巨大沖擊也是出版質量問題頻發的一個因素。
在“三審三校一通讀”制度方面,要嚴守出版流程、嚴把編校質量關。一方面,圖書出版是一項科學、系統的工作,圖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圖書出版工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能否很好地落實。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圖書質量的管理,準確把握政策規定、編校資格、質量標準,對選題、編輯、校對、裝幀設計與印制、再版重印、成品書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管理,積極融入現代企業質量管理理念,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不斷提高出版質量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把好圖書編校質量關。出版業要形成完備的圖書出版質量檢驗標準、工作流程、操作細則、管理規范及保障體系,不斷優化質量管理,加強監督反饋處理,強化質量管理責任、增強質量獎懲力度等機制創新,推進圖書出版質量的提升。
圖書編輯對圖書出版具有重大的影響,其水平高低關系到圖書質量的好壞。出版社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工作模式,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分工合作,各盡其能完成工作。這樣不但分工明確,專業性也很強,可以進一步提升圖書編輯出版的質量,進而在圖書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已經明顯提高,無論衣食住行還是精神追求都有了顯著提升,這對于圖書出版行業來說,也是個非常好的機遇。就知識的推廣傳播途徑來說,圖書出版仍是非常重要的一塊陣地,優秀圖書的出版有利于人們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圖書編輯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可以通過優化圖書質量、加強圖書質量理念、改革創新模式、制定法律法規等方式解決。
[1] 孫迪.解決圖書編輯出版質量問題的策略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7,8(24):166-167.
[2] 金月華.論圖書出版質量的提升[J].科技與出版,2017(1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