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晨
(江西理工大學 外語外貿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報紙書畫版以書畫的語言來籌劃報紙的版面,達到版式與內容的高度融合,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契合讀圖時代,非藝術類紙媒精心辦好書畫版就格外有意義。當下,文化藝術類報紙普遍開辟專欄、專版,以不同的方式介紹書畫作品,吸引著廣大的中國畫愛好者和專業人士。除此之外,非藝術類紙媒也大都開辦了書畫周刊或??圆煌娘L格和側重點刊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書畫作品及專業學術研討文章。書畫版既滿足了受眾閱讀的需求,也傳承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事實證明,唯有銳意創新采編理念,報紙書畫版之樹才會枝繁葉茂、永遠常青。
書畫版具有現實的教化意義。一是書畫藝術能夠反映創作者的道德境界和藝術境界??梢哉f,在創作書畫作品的過程中,對詩詞名言的書寫、花草魚蟲的描繪,反映了創作者的自身感悟和教化指向。二是書畫作品本身具備豐富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能夠提升大眾的文化水準。中國書畫以形象生動、色彩耀眼的本體特征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當前,中國書畫作品蔚為大觀,書畫藝術廣泛而深入地改變著民眾的認知和行為。事實上,單位的慶祝節日書畫展覽、系統的紀念活動書畫大賽、官方的逐年書畫大展、民間的喜慶書畫比賽等,無不體現了紙媒書畫版提升大眾審美水平的歸旨。
書畫版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中國書畫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符號,書畫創作反映的是我國歷代書畫家在努力提高筆墨技巧的同時,追求品德、學識、修養的文化價值取向。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書畫版未來的發展方向要達到大美術的標準,呈現出完善的美術文明生態。立足于中國書畫藝術,深入挖掘書畫藝術的文化內涵,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一些有創意的書畫比賽活動,依托報紙平臺的傳播,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是體現書畫版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有效途徑。
書畫版具有承載歷史使命的意義。應該看到,“中國書畫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表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辦好書畫版不僅是專業報的責任,而且也應融入傳統媒體的預想辦報理念。增設書畫版,有助于強化報紙傾向中國美術的中國性、民族性,強化中國文化的自主性與自覺性”。[1]書畫報道承載的歷史使命是不言而喻的。實際上,紙媒在發揮新聞性與輿論引導作用的同時,所作的文化藝術報道也帶有責任心與使命感,因而書畫版在引領市民的美術鑒賞、引領書畫藝術的審美標準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做好一張報紙,最重要的當然是要發揮其輿論引導力和公信力;而報紙的書畫版必須體現出厚重的歷史特質,守護好中華文化。
首先要立足書畫版的大眾化風格,更“接地氣”。目前,有的報紙書畫版專刊為一周四個版,如《文匯報》的“中國書畫”;有的是每周一版,如《大眾日報》的“大眾書畫”專刊,《光明日報》的文化周末“藝萃”;有的則是不定期地設在日報的第四版或末版。不管書畫版的版面有多少,都表明報紙對書畫內容的重視。大眾化之路是書畫發展的基礎。書畫版必須與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緊密相連,要有眾多的參與者,要有不同層次的書畫作品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審美需要。藝術即生活。要實現書畫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傳統媒體必須利用自身的優勢,致力于書畫藝術的大眾化和全球化傳播,將自己塑造成“讓藝術貼近大眾”的重要平臺,引領書畫藝術走向平民化、大眾化,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誠如美學學者蔣勛所言:“傳統文化是活著的文化,不但活著,而且不能只活在學者專家身上,必須活在眾人百姓之中?!保?]
其次是書畫版要堅守傳統文化價值,更具文化味。近些年來,從引發全民背古詩熱潮的《中國詩詞大會》,到以讀信形式帶給人們全新感受的《見字如面》,再到“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的《朗讀者》,一些制作精良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引發了觀眾的熱烈追捧。文藝類電視綜藝節目的火爆,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但同時也給紙媒一個啟示:文化類綜藝節目受歡迎反映了當下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缺失的問題。電視有電視的優勢,報紙有報紙的優勢。紙媒書畫版理應積極跟進,借鑒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經驗,多搞一些文化活動,凸顯文化取向,以全新的架構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比如,可以結合漢字、詩詞、古文、名言警句等經典開展書寫大賽,也可以搞題畫詩大賽,激發人們重視書畫、熱愛書畫、從事書畫的熱情。再比如,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可以針對老年群體喜歡書畫的特殊性,在傳統紙媒的基礎上創建新興媒體等新型書畫傳播途徑,讓這些新載體和通道為老年書畫家所用,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互動。
目前報紙書畫版普遍比較單一,一般是書畫作品附簡單介紹書畫家的文字,在形式上不夠新穎,在內容上缺乏深度。一份優秀的報紙,不僅要在書畫宣傳內容上有很好的思想指導性,同時也要在表現形式上有良好的可視性,這就需要報紙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除圖、文外,版面還有標題、刊頭、線條、裝飾、字體、色彩、底紋、專欄等主要元素通過編輯按一定的條理、主題或一定的順序有機搭配、組合、編排在版面空間中,構成整體,形成鮮活的報紙版面語言,向讀者傳遞著編者要表達的意圖?!保?]版面要美觀多變,必須多一點“自選動作”。多元化的形式讓報道在紙媒中的呈現方式別具一格,表達更加精彩,更能提升吸引力。例如,《文匯報》近期對書畫??M行了改版。正如編輯在“編者按”中所昭示的:改版后的“中國書畫”??恐芩膫€版面,以中國書畫為原點,以開闊的視野,高質量的報道、文章和圖片,傳播中華優秀的書畫傳統和創新成果,關注美術領域豐富多彩的樣式,追蹤藝壇熱點、動態和話題,力求向讀者推薦美術界的老中青優秀藝術家及其佳作。
美術編輯在視覺設計上不能一味追求用視覺沖擊力來吸引讀者,要更重視讀者的閱讀感受。說到底,報紙吸引讀者訂閱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內容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沒有高質量、高品位的內容,就無法獲得讀者對報紙品牌的認同。鑒于此,現階段書畫專刊應從以下幾個方向發力:增加書畫新聞資訊,及時、全面地報道書畫最新動態;優化副刊板塊,刊發書畫家的隨筆散文,增強閱讀的趣味性;開辟批評板塊,就書畫進行藝術評論,體現學術肌理,激活思想;辦好書畫作品板塊,刊發優秀書畫作品。構建四大板塊的完整體系,有機勾連,重心在于對熱點問題的關注,有助于引領一種思潮,帶給人們一種視覺沖擊力,從而產生疊加效應。實踐證明,有個性、有特色、有深度的書畫報道才是提高報紙的權威性和可讀性,實現作為傳統媒體應有的宣傳效果的正確選擇。
中國記協副主席、解放軍報社社長張世剛曾經說過:“如同報紙的理論版代表報紙的理論水平,報紙的副刊反映報紙的文化品位?!睍嫲媸歉笨闹匾M成部分。不少書畫版基本上是“來稿照登”,缺乏策劃,特別是沒有圍繞當地中心工作選素材、找作者、找題目,造成文化副刊與新聞報道、地方建設的脫節。報紙是新聞紙,副刊也不例外,副刊應該成為新聞版的延伸,其實很多不能用消息、通訊等體裁表達的內容,都可以用書畫等藝術手段來表達。由此觀之,書畫編輯應緊緊把握當地發展的時代脈搏,針對一些重大問題,用報紙的影響力組織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樹立品牌,著力吸引讀者參與,使書畫版真正成為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融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于一爐的藝術園地。
傳承民族文化經典,弘揚書法藝術是傳媒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眼下頗為人詬病的是,某些報紙書畫版是報紙增加收入的一個來源,也就是說,書畫版近乎流入“軟廣告”。這樣制作出來的版面,不僅很容易制造“大師”的泡沫,到處是“著名書法家”,而且也充斥著商業氣息。過度商業化,會使書畫藝術逐步喪失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及其原有的意義和價值。應當認識到,市場性的因素如果僅僅是依靠一些廣告版面,不僅非常單一,而且也靠不住,新的市場性理應體現在報紙品牌的高端定位上。書畫版首先要強調社會效益,在追求市場效益的同時,也要和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確保書畫版的歷史文化價值,盡可能保持報紙的文化品位,減少或弱化商業氣息。
書畫版在傳統媒體中的分量越來越突出。全媒體時代,面對媒體格局和媒介生態環境的深刻變化,傳統媒體應該轉變觀念,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書畫??陌媸斤L格,進一步打造書畫版品牌,提升書畫版的美譽度和信用度。總而言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任務,需要大眾媒體長期的責任擔當。期待更多的紙媒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的理論研討和具體實踐,從中國的美術遺產中汲取能量和營養,積累突破,實現風格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塑造“大美”之風的書畫版范式,為更好地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激發其時代活力發揮引領作用。
[1]于雁賓.簡談中國書畫傳承的社會意義[N].吉林日報,2014-08-14.
[2]蔣勛.中國美術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08:3.
[3]李可可.報紙書畫版形式感的重要性[J].青年記者,2016(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