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圖鏗
(南頭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廣東 中山 528427)
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的快速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生活需求都在發生變化,各種新媒體的出現使得電視新聞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電視新聞部門以及工作者應及時尋求應對方法。這樣電視新聞在新媒體時代才能突破瓶頸,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長足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應運而生,傳播媒介也更加多樣化,如QQ、微博、微信等。其次,媒體的多樣化讓電視新聞類節目變得非常豐富,各個類型的新聞節目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針對不同的觀眾,新聞節目也細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民生新聞、時政新聞、娛樂新聞等。在這個基礎上,電視新聞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如在播報民生新聞時,就可以開設相應的交流論壇,與廣大受眾互動。另外,還可以與觀眾現場連線互動,也可以通過直播等手段報道相關新聞事件。最終實現對新聞事件的全方位、多視角報道,最大限度地獲得大眾的認可。其次,媒體手段的多樣化讓電視新聞在技術操作方面也更加先進。時效性和更高的效率是新聞報道不變的追求,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有效提高了電視新聞的制作效率,如在采集新聞、剪輯制作新聞以及傳播新聞方面都可以明顯地看到新媒體的作用。
新媒體主要結合了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加高效地傳輸個性化的新聞信息,不受環境的限制,但是傳統的電視新聞做不到這一點,時效性達不到要求。一個新聞素材是否有價值,有沒有繼續挖掘的可能,其中時效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電視新聞謀求發展的必備屬性。傳統的電視新聞播出需要經過現場采訪、后期剪輯與制作、相關部門審核、新聞播出等階段,走完這個流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制播流程大大縮減,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少,網絡媒體可以采用滾動播出的形式傳播新聞信息。另外,隨著微博、微信等平臺的興起和廣泛應用,新聞受眾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快速了解新聞事件,而且還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新聞后期的發展情況。
其次,電視新聞節目是一種單向傳播,即電視新聞往往是單一地傳播信息,觀眾只能被動地接收新聞信息。電視新聞媒體無法與觀眾互動,難以了解觀眾對新聞的反饋,而觀眾也沒有及時表達自己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看法和相關意見的渠道,這打擊了觀眾參與新聞討論的熱情,也無法保障觀眾對新聞媒體的監督權。新媒體的出現讓傳統媒體在互動性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新媒體更加注重觀眾的參與感,也關注公眾對于新聞的看法和建議,觀眾的監督權得到了保障。以2015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件為例,據了解,當時電視臺只是發布了這條新聞信息,但是網絡媒體卻快速通過直播等多種方式報道了這起事件的現場情況、最新救援情況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也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它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還可以根據觀眾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信息傳播。但在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過程中,電視新聞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四川九寨溝發生地震后,涌現了大量感人的救人事件,大部分明星也在微博上轉發相關信息并幫助這些受災群眾。微博轉發人數不斷增多,捐款人數也在不斷增長。這樣的影響力是電視新聞難以企及的,主要是因為電視新聞無法實現互動,不能及時反饋觀眾的意見。
現階段,存在諸多不足的電視媒體面對迅猛發展的新媒體必須堅持揚長避短,保持自身的固有優勢,牢牢掌握話語權,才能應對當前的挑戰。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電視人之間的配合程度不斷加深,新聞質量不斷提高,這些都是電視媒體的固有優勢。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最大限度地調動電視新聞從業者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觀眾的新聞需求不斷增長,各級單位也越來越重視傾聽百姓的心聲。所以,媒體應該肩負起監督重擔,提升自身的話語權,有效提高群眾對于電視媒體的認可程度,這對于提升電視新聞的影響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現階段,加強媒體融合是一種必然選擇。對于電視新聞媒體來說,必須加強與網絡平臺合作。通過與網絡平臺構建合作關系,把電視新聞投放到網絡平臺上不僅可以有效加快電視新聞的傳播速度,還可以進一步擴大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除此之外,電視媒體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創建具有電視新聞特色的個性化網站、APP、微信公眾號以及官方微博等,然后將電視新聞的相關內容上傳至這些平臺,這對于吸引觀眾的眼球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電視新聞也可以通過上述網絡平臺與觀眾實時溝通和交流,廣泛征求觀眾的意見,最終達到提高節目收視率,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作用的目的。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想突破發展瓶頸,還要有效提升自身的真實性。真實性是電視新聞必須堅守的原則,要讓觀眾了解真實情況。只有聯系和統一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以及高價值的新聞素材,才能有效增強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要想體現新聞的真實性,首先要從新聞事件本身出發,注重并發掘新聞事件的細節。其次,還要深度解析新聞事件的本質,防止出現假新聞。最后,要有效銜接新聞視頻畫面、音頻,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有效提升可信度。只有保證電視新聞視聽效果的真實性,才能提高觀眾對電視新聞的認可度和信任度。
電視新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觀眾,所以在電視新聞的播出過程中必須增強觀眾與電視新聞的互動,即增強觀眾在電視新聞播放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在電視新聞播放過程中,電視新聞工作者可以針對觀眾拋出相應的話題。拋出的話題要出彩,要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進而引發觀眾對這一話題的討論,而電視新聞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觀眾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表達欲望。在這個過程中,電視新聞還可以針對場外觀眾設置欄目熱線電話,通過連線節目錄制現場的方式為場外觀眾提供參與節目的渠道,而現場觀眾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和節目價值。
傳統的電視新聞的播音員總是非常嚴肅地播報新聞,但是人們收看電視新聞是為了放松心情。每天打開電視,播音員都是同一種表情、同一種語調,觀眾難免會產生厭倦心理,同時容易對電視新聞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這種傳統的播音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觀眾的需求。電視新聞應該創新節目形式,為觀眾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主持人在播報相關新聞時,針對不同的新聞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在播報娛樂新聞時就可以使用一些流行語,如特別流行的freestyle。在一些娛樂性較強的電視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就可以在開場白中融入freestyle等流行元素以及一些網絡用語,如“尬聊”“扎心了,老鐵”等,同時再加上活潑生動的表情,可以有效提高節目的收視率,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親和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受到的影響,其次從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提升話語權,加強電視新聞媒體與網絡平臺的協作,還有提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加強電視新聞與觀眾的溝通、互動以及創新電視新聞的形式等進行了研究。面臨眾多的挑戰,傳統電視新聞要想突破瓶頸、謀求發展,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必須從自身的時效性、真實性以及互動性入手,有效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以吸引更多的觀眾,為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新聞體驗。
[1]牛小游.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生存與發展——從新媒體沖擊角度看央視新聞頻道改革[J].大舞臺,2010(0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