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麗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各種先進的技術不斷出現,這使得新媒體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從大的來說,新浪、今日頭條、網易等傳媒大咖或知名互聯網企業都在運營新媒體,從小的來說,賣水果或者貼手機膜的小攤位都可以運營自己的公眾號,這導致很多人認為新媒體工作的門檻很低,而新媒體編輯也被戲稱為“小編”。其實,新媒體工作對“小編”的工作能力要求并不低,反而更高。要勝任這一職業,做好新媒體編輯工作,我們必須從根本上了解什么是新媒體、新媒體工作都包含哪些內容,如此才能針對性地增強相關能力。
“新媒體”是一個比較大眾的說辭,更加科學的表達應該是“數字化互動式新媒體”,它和“新出現的媒體”不同,“新媒體”是一個時間性概念,是指“今日之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革命性,將少數人手中的媒介權力歸還給大眾。對于新媒體的理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當它普遍被人們說起時,我們早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從時間上來講,不是最新出現的某一個媒體就叫作“新媒體”,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電視之于報紙是新媒體,而網絡之于電視也是新媒體。總而言之,時間上更近的可以被稱為較“新”的媒體。本文所討論的新媒體編輯指的是互聯網時代各種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包括微博、微信、論壇等各種網站以及客戶端需要的新媒體編輯工作人員。在任何時代,只有年輕的血液才會沸騰和激蕩,每一名新媒體工作人員都要具備互聯網時代的思維,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做好這份職業。
網絡技術無疑推動了新媒體的普及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國加入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之中。從2005年至今,中國的網絡媒體呈現全面發展、百花齊放的態勢,新聞網站公信力逐步增強,商業網站人氣逐步凝聚,網站知名品牌欄目形成,如今兩微一端的新模式形成。這一切都離不開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說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是新媒體賴以生存的基本食糧。比如,新媒體編輯不論是就職于傳媒行業還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服務類企業,都會接觸到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但如果沒有通信技術的發達和網絡的普及,那么這些工作根本就無法進行下去。就是因為技術的支撐,才使得人們獲得資訊的價格更低,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廣泛和普遍。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而作為人的延伸,新媒體無疑是一個綜合性強的媒體,綜合了視、聽、說功能等,傳播范圍遠遠廣于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作為一項技術,本身并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反而是社會變革的一部分。比如說“微信改變一切”,將“微信”作為主語是錯誤的,因為改變一切的是使用微信的人們。媒體的兩大功能就是傳播信息和社交,新媒體使得信息傳播范圍更廣。而不同于報紙和電視的傳播功能的是,新媒體使社交也變得觸手可及。比如通過微信朋友圈,人們可以了解周圍的人正在關注什么或者他們對于一些事情的看法是什么。換句話說,新媒體從廣度和深度上都使信息傳播和社交得以延伸。
各個公司對新媒體編輯崗位的職責要求大同小異,總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幾點:負責微博、微信或者網站等軟文的編輯和行業資訊的搜集和整理;協助其他部門完成渠道管理,宣傳公司品牌形象,提高其在行業內的知名度;根據熱點話題和行業趨勢動態進行選題、撰稿編輯;富有的工作熱情,具有團隊協作意識和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抗壓能力。實際上,新媒體編輯的工作是很煩瑣的,它不是簡單地敲幾行字而已,更不是復制加粘貼文本。從文案策劃、選題、素材搜集、內容整合,到與用戶的互動溝通,都考驗著新媒體編輯各方面的能力。舉例來說,很多的微信公眾號都有留言板塊,對于用戶(粉絲)的留言,新媒體編輯運營人員需要進行篩選,精選一些比較優秀的內容,然后進行留言回復。當然最重要的是,編輯在回復時,還要根據平臺的風格來選擇合適的語言風格,也許稍有不妥,就可能會面臨“掉粉”的危險。新媒體編輯的工作從線上貫穿到線下,有時為了寫一篇行業性文章或得到更合適的配圖,可能要出差去參加線下活動等。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告訴我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新媒體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一個能力就是新聞敏感,不管是對熱點事件還是人物都要有敏銳的感知力;對于網絡中的流行因素,包括流行語言和流行趨勢等有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如果不具備這項能力,是很難做好新媒體工作的。例如,一些企業推出的廣告軟文,盡管人們知道這可能又是一個廣告,但也愿意點進去瀏覽,原因就在于它雖然屬于服務類的廣告,但是抓住了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蹭熱點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一種宣傳方式,既宣傳了自己的品牌,又把企業置身于大的流行趨勢之中。這需要工作人員比較敏感,敏感的人更適合做媒體工作,尤其是新媒體工作。當然,敏感地把握流行趨勢的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隨波逐流。蹭熱點可以,但是還要恰如其分地傳達自己的價值觀,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品牌,做有個性的內容,才能留住粉絲。
只要是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沒有文字功底肯定是行不通的。新媒體編輯也需要有一定的文采。一篇文章可能就是因為標題十分吸引人,就能達到10萬+的瀏覽量。現在,很多90后的文字風格也很獨特、有思想,但仔細研究琢磨又覺得缺少邏輯,這種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與產品相對應的商業邏輯,把握不到其精髓。比如一位運營共享汽車的新媒體編輯,沒有把握用戶真正的需求,就寫不出一些既有活力又有信息的文章。當然絕大部分的新媒體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整合編輯要大于原創,所以整合能力也尤為重要。能夠快速搜集相關信息,把握核心內容,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整理出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內容,甚至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工作人員做整合工作還需要堅持思想性原則,否則就真的變成搬運工了。
新媒體本身就是不斷創新的媒體,它具有集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優點于一體的特性,突破了其他媒體的局限性,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擴大了傳播范圍。如果沒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創新的能力,新媒體編輯就很難適應每時每刻都在發展變化的媒體形勢。新媒體編輯尤其在要工作中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使之成為自己的一種內在素養。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編輯的工作就是讓受眾了解及時、全面、鮮活的資訊。新媒體時代下,新媒體編輯更應該加強培養綜合能力。不論是傳媒行業還是互聯網企業的新媒體編輯,只要具備以上幾種基本能力,工作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就能夠在工作中“胸懷大局、把握大勢、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1]閔大洪.數字傳媒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71-72.
[2]吳飛.新聞編輯學[M].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