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玥
(包頭日報社,內蒙古 包頭 014000)
2014年起,包頭新聞網全力打造新媒體集群、搭建全媒體平臺,形成了八大新媒體發布平臺,每個平臺都實現了細分受眾群體,在定位、內容、發布方式、互動、活動等具體實操方面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以包頭新聞網網站為例。2014年起,包頭新聞網網站進行了全新改版,增加了大量的行業新聞、娛樂新聞、地方新聞、活動策劃和爆料互動,觸角延伸到區旗縣、基層社區,關注百姓最關注的事情。經過3年多的發展,原來的網友群體在范圍、人數上有了近10倍的增長。
2015年3月,包頭新聞網定下了“打造包頭第一微信大號”的目標,并組建專門的運營團隊,在全市范圍內按區域和行業進行布局,通過大量活動和豐富的內容“吸粉”。2個月時間,粉絲量突破20萬,成為包頭市粉絲最多的公眾號。此后3年來,活動和互動一直持續進行,粉絲也在不斷增長。
網站和微信快速發展的同時,包頭新聞網實行項目制管理,成立多個專門的團隊對微博、包頭手機報、直播平臺,“包頭首發”APP、包頭新聞網英文網站進行獨立研究。截至2018年3月上旬,包頭新聞網各平臺在當地同質平臺中受眾人數、閱讀量均居首位。
此外,2017年包頭新聞網又精心打造了包頭移動第一端——“黃河云”客戶端。它是一個依托包頭日報社的新聞信息資源優勢,構建涵蓋PC網站、手機網站、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等的信息服務終端,實現“新聞云+政務云+服務云+企業云+管理云”五位一體的綜合性云平臺,功能強大。
多年的發展讓包頭新聞網在包頭乃至整個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樹立了品牌和口碑,“走出去”戰略是該網站的又一亮點。
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活動。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互動是包頭新聞網打造媒體品牌力,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抓手。僅3年時間,包頭新聞網就先后與20個行業領域、50多家單位合作,累計吸引數百萬關注。通過形式各異的活動和技術輸出,與廣大客戶實現了合作共贏。
粉絲節是包頭新聞網為宣傳自身品牌、回饋粉絲支持而舉辦的另一項大型線下活動。每年粉絲節,網友們都從各處趕來,看歌舞節目、抽獎、參與現場游戲、互動,每年都花樣翻新,連續幾年的粉絲節都非常成功。包頭市少兒繪畫大賽、攝影大賽、演講大賽、幼兒繪衫大賽已連續舉辦3年,一系列活動不但走進了校園、少年宮、幼兒園,更成為學生提高自身技能的新平臺,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
2017年10月底,在包頭市文明辦和市網信辦的支持下,包頭新聞網啟動了“尋找身邊正能量”大型公益活動。每月一期的“尋找”活動把那些基層百姓身邊的正能量人物推到各大媒體平臺,樹立榜樣、弘揚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包頭市文明城市五連冠的品牌形象建設鼓與呼。
經營創收能力不僅是媒體影響力的晴雨表,也關乎媒體能否良性、可持續發展。隨著包頭新聞網平臺的建設和品牌影響力的提高,經營收入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增長,實現3年營收翻番的喜人“收成”。包頭新聞網經營創收主要有廣告、活動、直播、分成、技術輸出5個渠道。
第一,廣告。為了降低廣告管理成本,包頭新聞網向外借力,將廣告業務按行業外包給廣告公司。通過專業廣告團隊的運作,在正式推出廣告服務的當年就實現美食、旅游、商超等行業全線飄紅。
第二,活動。車展、品牌展播等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實施是包頭新聞網的一大亮點,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形成了影響力,為后續的廣告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視頻直播。包頭新聞網的視頻直播起步以來找準了自身的市場定位。與電視直播車相比,行動更便捷,價格更實惠。業務一經推出就得到市場的認可,成為包頭新聞網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四,業務服務。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包頭新聞網開展代維項目的理念。3年來,包頭新聞網與各旗縣區、委辦局和企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合作,代辦,代維,代運營網站、APP、微信、微博,策劃等業務服務。既專業又見效快,展現合作單位的良好社會形象。
第五,手機報分成。包頭新聞網與移動公司聯合創辦了包頭手機報。包頭新聞網負責手機報的編輯工作,移動用戶通過手機訂閱,訂閱費用按比例給包頭新聞網分成。為增加訂閱量,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包頭新聞網與移動公司組建了業務水平高的團隊制作手機報,取得了訂閱超10萬份的好成績,收入頗豐。
如何在媒體激烈競爭的大潮中不斷挖掘潛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和新突破,更好地服務廣告受眾,已經成為擺在包頭新聞網面前的重大課題。包頭新聞網將不斷求索,銳意進取,把產品創新、體制改革、平臺升級、流程再造、資源整合、人員轉型等工作貫穿始終,打造更有速度、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包頭新聞網全媒體矩陣。
[1]張萍.淺談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J].廣播電視信息,2017(3):46-48.
[2]烏日吐木林.淺談新媒體條件下區域報媒的生態變遷[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