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宇曈
(長春財經學院會計學院財務管理1537班 130122)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資源有限,為了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中小企業往往選擇利基市場,即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一些大企業忽視的細分市場。另外,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定向生產同一些較大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小企業由于其數量眾多、產業分布和地理分布較廣,更貼近市場,擁有更多的客戶、靈活的機制和快速反應的經營優勢,從而使中小企業很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
科學技術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新型的以科技為生產力的小微企業。近些年,中小企業在互聯網,信息系統,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些公司的成長速度遠遠大于傳統企業的成長速度。
由于證券市場的門檻高、風險資本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企業債券發行的障礙,中小企業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公開募集資金。此外我國的創業投資體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法律保護制度和政策支撐體系,影響創業投資的退出,中小企業也難以獲得股權融資。
由于中小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資產負債率較高,抵押資產缺乏或因抵押資產困難,因此會影響金融部門的信貸投資。銀行對擔保企業擔保資格嚴格,擔保企業必須有銀行批準的信用和信用評級,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樣的擔保企業也不容易找到。近年來,雖然中國建立了一些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如中介機構,但在規模和運作模式上與中小企業發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不可能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
中小企業規模小、風險大、貸款成本高。銀行不愿意向他們提供貸款。為了追求利潤和降低風險,商業銀行通常將信用風險和信用人員的待遇與問責制聯系起來。信貸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將會降低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
我國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小企業及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缺乏法律的保障。現有的部分法律老舊,不能適應當下的經濟社會。部分地區之間法律法規界限模糊甚至沖突,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此外,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無意識地尋找法律漏洞,給法律的執行又造成了許多困難,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我國現有的金融系統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由于受自身規模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從國內的幾大銀行取得借款,而國內又缺乏專門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同時國內的抵押業務不是很健全,中小企業也缺少具有抵押價值的資產。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利率較高的民間借貸,這進一步加大了其經營風險。
目前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家族式的管理和運營,人情凌駕于制度和程序之上,所有者在公司內部一人獨大,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取決于所有者的能力。公司缺乏有經驗的管理者和專業的融資人才,因此會喪失很多融資機會。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自身限制和經營不善導致其整體的壽命偏低,造成了金融機構放款容易收款難的局面,使得許多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放貸。
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缺乏信用意識,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失信于投資者和公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偷稅漏稅,財務造假;二是很多中小企業有意拖欠貸款或故意倒閉騙取借款;三是部分中小企業借款方式不合法,部分企業為了吸引資金而洗錢和騙錢;這些不良行為導致企業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我國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實施一些適合當下經濟發展、能切實保護中小企業融資的配套法規,確保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有法可依。同時各級政府也要結合當地情況,制定有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與稅收政策,主動為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提供擔保,從而改變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首先,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組織體系,設立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信貸機構。其次,幾大商業銀行要發揮帶頭作用,對于經營良好的企業主動向其提供資金。最后,發展融資租賃業務。融資租賃業務的門檻較低,費用少形式靈活且風險比較低,適合于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完善企業的征信制度。一是要成立中小企業征信機構;二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對于中小企業的信用及借貸款能力都予以量化,建立指標,確定評級體系。
中小企業可以聘請有管理經驗的人來經營公司,盡可能的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或借鑒大型上市公司,設立類似于獨立董事的職位,為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涉及經營的重大問題應全員參與表決,避免因所有者的失誤為公司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研究分析我國政府應完善相關的法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健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小企業自身也應提高自身實力,改善治理結構提升競爭力,注重企業的誠信建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融資提供基礎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