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南昌工程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勢態下,社會群眾的消費觀念由產品轉向服務,在西方國家,體驗經濟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全新發展點。如今體驗經濟在全球興起并快速傳播,一方面是因為信息智能技術的發展,增加了產品服務體驗項目,另一方面是因為全球化戰略視閾下,市場競爭逐漸激烈,驅使商家不斷創新產品賣點,使產品服務呈現拆分狀態,由產品服務的整體過程,拆分成商品與服務兩個版塊的經營模式。旅游行業是體驗經濟下衍生的新興行業,其運營的核心就是通過良好的商品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愉悅的精神體驗。
相對與其他旅游景點建筑來說,古村落除了較高的外觀美感之外,還具備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國一道獨特的旅游風景線。但是根據目前我國古村落旅游來發現狀來看,雖然目前我國古村落旅游景點的面積不斷擴大,投入的建設資金和人力資源也日益增多。但是,根據我國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古村落的經濟產值卻呈現逐步下降的狀態。根據深入調查這一社會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目前我國古村落旅游開發過程中,開發商的開發側重點,集中在古村外觀建筑的更新上,而忽略了客戶體驗,客戶是推動旅游行業發展的主導因素,因為古村落旅游忽略了客戶體驗,如此一來,導致古村落旅游人流量逐漸降低,因此,針對這一社會發展現象,文章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實踐研究切入點,展開深入研究,旨在提升我國古村落古村落旅游經濟發展水平。
1967年,我國旅游管理局將鄱陽湖認證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除此之外我國諸多地質學家評價鄱陽湖為具備世界影響的濕地。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該區域內最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區,是協調鄱陽湖周邊區域經濟和生態發展的重要樞紐。具備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豐富的特點。具我國旅游管理局數據顯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共包含2987類植被物種,其中稀有植物為273類。自然動物物種有3088種,其中稀有物種為376類,同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共有名勝古跡30余處,代表性的有:吳城古鎮、南山秀跡、石鐘山等。且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319萬平方千米。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物種保護區,截止2018年6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候鳥種類已經高達398種,其中珍禽50多種。根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存活的白鶴數量為4023只,其中88%都集中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由此,自古以來,鄱陽湖就有“自然天堂”美稱。
鄱陽湖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旅游開發的核心是:保護鄱陽湖重要蓄洪功能,維護區域生態環境發展。建設多樣物種養殖場、凈養魚場、開發經濟林場、開展培訓中心促進生態農業轉型。具體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開發沒有工業污染的生態農業投資環境。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支持,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在大力開發沒有工業污染的生態農業投資環境。但是,過度開發濕地資源和不合理地利用資源,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和農業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的下降。其次是山江湖區生態產業建設。生態經濟建設是山江湖項目的中心任務,生態產業的發展是基本內容之一。
“十一五”期間,鄱陽湖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按照旅游開發要求。進行了山區的綠色銀行,山下的優質糧倉的開發和研究,旨在發展生態產業,振興工業經濟。接著是大力發展農業資源,從2016年開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大力發展生態果園,生態農場,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農業產業集群,有效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生態林業,提高森林質量。同時積極開發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最后是挖掘淡水漁業的潛力,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擴大,從2016年7月開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不斷擴大和加強鄱陽湖淡水魚品牌,開展鄱陽湖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研究,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產品-可再生資源”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利用。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資源保護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資金來源。目前,雖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保護旅游資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資金短缺,保護工作滯后于資源保護需求。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旅游開發和生態資源保護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政府生態保護部門,根據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維持和發展需要,中國每年對特殊區域政府生態保護單位進行經濟支持,但是收到的資金非常有限。第二方面的資金來源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每年從住房維護利潤中撥出一定的資金。但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有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處于初期狀態。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業發展的要求無法滿足,因此年度旅游收入不是很樂觀。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存在矛盾。由于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現代生活方式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此,在古村遺址保護和舊城改造兩個方面,呈現了兩股不同的勢力。
根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現狀顯示,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資源產權不明確。例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古屋建筑有的為個人所有,有的古屋建筑的擁有權又為區域政府。同時祠堂、古井、土地、水系、道路、橋梁等公共建筑,所有權皆不明確。這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部資產經營權和擁有權混亂,除此之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外部同樣存在資產混亂的問題。如節日,飲食,服裝等非客觀性資源,至今依然很難分析其所有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一個集建筑,歷史,文化,民俗,傳統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項目。經營管理體制混亂導致旅游開發和保護過程中,各經濟實體的利益難以協調,業主缺乏事實使得經營者的經營不受約束,通常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利益。
經過調查表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局作為銷售部門,在旅游開發初期完成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旅游規劃和形象推廣工作。后來,由于行政隸屬關系不明確,資金不足,旅游經營權被委托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村委會,其發展和保護監督明顯不足。因為村委會雖為行政單位,但是在經營景區和行政事業方面,缺乏一定的戰略經驗,最終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發展緩慢。
旅游需求的多樣性是當今旅游業發展的趨勢之一。根據目前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表示:普通觀光旅游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旅游需求。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供的旅游產品仍是普通觀光旅游產品。它屬于旅游式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檔次低。這種旅游產品開發方法,導致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品的同質化,形成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資源集中內部惡性競爭的現狀。與此同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替代效應,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資源的競爭受到抑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旅游產品銷售經濟產值,正在逐步降低。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幾乎完全依靠門票,來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保護和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外沒有其他消費,旅游產業元素相對缺乏,真正的休閑度假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很小。
除此之外,因為利益矛盾突出,社區居民抵觸情緒較大,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發深度不足。當初,為了旅游開發的需要,政府要求居民將古民居中的現代化建筑進行拆除,從而保持古民居的整體統一,并規劃建立旅游新村讓居民作為居住和接待游客所用,但時隔幾年,旅游新村仍未進行規劃建設,致使很多居民只能居住在古建筑中,在生活上有時還會受到游客的干擾,在訪談中,以上的居民表示旅游開發使他們的整體住房水平比以前下降了。而且現在古村的經營管理權在于村委會,在利益分配方面,村民表示未受益,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居民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形成抵觸心理。
根據實踐研究表明,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發展模式與游客所期待的旅游發展模式具備一定的差異性。根據旅游管理局公布的“景區旅游體驗評分表”的數據顯示,在滿分為100分制的情況下,游客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景區的期望值高達93分,但是旅游過后的體驗分值只有43分,呈現兩個極端。 是因為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景區內,景點設施雖較為完善,但是缺少客戶服務設施。例如∶餐飲、停車場、休息場地等服務設施,數量比例失調,降低了客戶的旅游體驗。因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進一步的發展方向,需要積極引導政府進行財政投入,同時采用整合營銷的模式,融合社會各界投資商的財政投入,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服務設施,構建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提升游客體驗價值。
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制度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實踐實施。首先是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服務規范制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景區涉及的面積較廣,旅游服務人員高達2.6萬人,且景區的地理位置較為分布散亂。因此,需要制定統一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服務規范制度,為顧客提供標準、統一的服務體驗,提升顧客體驗價值感。同時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服務規范制度,也有利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景區對服務人員的管理,同步提升服務人員素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其次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服務管理規范化,這里的管理包括景區管理和設備管理兩個方面,需要通過制定景區監督管理制度,保障景區的衛生和整體環境的潔凈度,為客戶帶來良好的精神體驗。其次是設備監督管理制度,保障客戶旅游安全,同樣也是提升顧客旅游體驗價值感的主要方式,通過實時監督旅游設施或者是古村落建筑的安全度,減少旅游傷亡事件發生,進一步提升游客旅游體驗的滿意度。
實現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鏈的本土化,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地方經濟滲漏,而且可以積極促進當地的長遠發展。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實現產業鏈本土化主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有效實施:首先,加強旅游開發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了減少泄漏并使產業鏈本地化,有必要引進或學習先進區域旅游管理開發技術,當技術水平達到一定水平時,它甚至可以作為當地主導產業和當地經濟的新動力而培育。二是增加勞動力就業,提高旅游開發效率。產業鏈的本土化會為當地區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這將增加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從而減少當地人口的流失,增加當地居民的就業機會,同時增加福利。
在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社區基層管理機制,增加社區居民的保護聲音。首先,要提高居民素質,教育居民環保,提高保護意識,其次要培養當地居民的基本技能。建立多種渠道,鼓勵和吸收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業的發展,使他們能夠更多地支持和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環境。最后,建立公平,優先的利益分配機制,如股份制管理,堅持旅游人才本土化,堅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居民的經營重點和一些造福人民的保障政策。堅持旅游產品活動的綜合體驗設計,增加訪客體驗的價值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參與者對參與旅游產品體驗的期望很高。參與當地風俗習慣是旅游的重要動力。
其次通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資源基于旅游體驗產品開發的概念。“資源,一個產品,一個市場”是旅游體驗產品發展的基礎和載體。有必要根據當地資源的特點,尋找可用的因素,包括古代住宅建筑,當地民俗,歷史傳說,風的特色,特殊的文化形式等。在市場需求的指導下,將其設計為體驗產品,旅游市場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品的體驗需求是其設計的基礎。這些包括不同體驗活動的需求,如知識,娛樂,參與和刺激。突出旅游主題形象的體驗一個良好的旅游主題形象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目的地的無形資產,可以增強游客對目的地的積極看法。要實現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鏈的本土化,出旅游產品的開發之外,還有旅游人文活動的開發。
通過前文概述,得出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旅游發展現狀過程中,缺乏旅游活動的開發。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鏈的本土化進程中,需要大力開展本土文化活動,具體包括自然活動、民間活動、基于民間工藝的活動等豐富的體驗活動,通過提升顧客再旅游構成中的參與程度,人文關懷滿意度,情感體驗滿意度,直觀提升顧客旅游的體驗價值。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開發生態農業投資環境、山江湖區生態產業建設、大力發展農業資源、挖掘淡水漁業的潛力四個方面。由此可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存在忽略了客戶的價值體驗,且開發過程中存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資源保護工作不足、經營管理體制混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品結構單一,發展深度不足等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經濟產值下滑。因此需要用過從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多渠道招商引資機制、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制度、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實現產業鏈本土化三個方面,針對性地的進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游開發模式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