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 132013)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的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使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更加深入,專業教師能夠在企業師傅身上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技能,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崗位員工,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能夠掌握企業一線的實踐技能與工作經驗,這是一種校、企、生三方受益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蒸蒸日上,“互聯網+”時代不僅加速了產業的變革與更新,也對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證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產業變革,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行現代學徒制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進一步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也只有現代學徒制才能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工學結合。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課程往往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實訓學時設置有限且與實際工作崗位脫節,導致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無法靈活應用于工作當中,掌握的實踐技術技能亦與真實工作內容不符,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滿足電子商務企業的用人需求,造成“學校有人招不走,企業用人不愿招”的兩難境地。因此,如何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亟需解決的根本問題。
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歷程較短,大部分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都不是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而是由其他專業教師“轉行”而來,少數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教師也是走出校門就從事教育工作,不僅缺少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也沒有足夠的電子商務企業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這就造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空講理論,而無法將企業工作經驗與實踐技術技能傳授給學生。
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服務于企業,人才培養過程也應該得到企業的支持與幫助。然而,當前很多電子商務企業只看效益,不看過程,對于無法短期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校企合作項目都不感興趣。這些企業既不愿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實習環境,也不愿意浪費人力向學生傳授工作經驗和實踐技能,卻希望學校為企業提供大量有用的專業人才,這互相矛盾的供求關系勢必形成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惡性循環。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制定。首先要組建由企業專家、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人才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其次企業結合實際工作崗位提出具體的技術技能要求,校方根據企業要求擬定需開出的課程;最后校企雙方共同商定開發人才培養過程實施方案、課程標準、考核量化表、教材、課件、案例庫、試題庫、習題庫等課程資源。只有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持續進行下去。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將采用“1+1+1”模式進行,即大一在校完成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大二由校企聯合講授專業核心課,大三學生到電商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課程教學過程將徹底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理論為輔、實踐為主,專業教師直接將真實的電商企業操作案例帶入課堂,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的實踐技能與企業崗位實現良好對接。
建立一支雙師結構、專兼結合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隊伍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基礎。其中校內教師主要負責理論知識講授、技能競賽指導、實訓環境管理等工作;企業師傅則主要負責實踐教學指導、技能證書考核、工作崗位認知等工作。“雙導師制”使教學過程變得靈活豐富,校內外教師既可以將自身最擅長的知識技能教給學生,也可以互補所長、共同提高業務能力。
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應以電商崗位為基礎,以課程特色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契機,以校企生三方共贏為目標,打破傳統實訓基地建設的思維限制,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將實訓機房、攝影工作室、商品陳列室、創業工作室、作品展覽室等教學環境共建設于一站式的電子商務綜合性開放實訓基地。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產業飛速發展,人才培養往往滯后于企業需求,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只有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徹底打破傳統人才培養的困境,在兼顧企業需求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全面實現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為我國“互聯網+”時代下的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優質、專業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