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妙
(江津區區委黨校 重慶 402260)
截至目前,根據初步統計,以江津區為例,涉農電商平臺有8個;從事富硒農產品銷售的網店有20余家;在全區180多家從事富硒產業的生產企業中,有40多家企業在網上或微信上銷售自己的產品,年銷售額2300余萬元。全區農村電商三級服務體系建設正在全面鋪開;至2018年8月,線上銷售逾100萬元,預計到年底將達到銷售額300萬。為更好地促進農村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發展,初步提出幾點建議如下:
支持“淘實惠”“江津富硒網”“兩江藝農”等專業化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鼓勵平臺創新和拓展涉農電子商務業務,并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全面對接。加快淘寶特色中國“富硒江津館”建設。
鼓勵家庭農場、中小農業企業、農業經紀人、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通過訂單模式、初加工模式積極開拓網上銷售市場。重點培育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農村電子商務中小企業,培養當地具有品牌效應的帶頭企業。同時在運營、銷售、物流、核算方面建立專業化一體化的保障,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基礎支持。
鼓勵區內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企業與區內電子商務平臺和企業合作,整合區內富硒農產品特色資源,注重推動產品的規模化、品牌化經營,采取標準化制度,在采購、技術、經營方面參照統一標準保產品質量。
依托國內各知名平臺或“淘實惠”“江津富硒網”等,從返鄉農民工、返鄉創業青年、富硒協會成員和部分個體經營戶中,篩選培育一批江津農村電子商務創業骨干,并積極向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平臺推介,讓他們成為各知名平臺“合伙人”。每個村至少培養1名農村電商帶頭人。
積極引導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經紀人等參加各類網上購銷對接會,與蘇寧易購、京東等知名平臺和大型超市簽訂“直采”協議,實現農產品按需種植、定制化生產。支持當地農貿城開拓網絡分銷業務,開展網絡平臺交易業務。同時加強富硒農產品購銷信息,對接區內農產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引導錦程實業、創豐農業等農業企業利用淘寶、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或自建平臺開設網店,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支持錦程實業在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建設“中國江津特色館”,營銷“江津硒貨”品牌。鼓勵企業利用微信平臺、QQ、會員等形式開展微營銷。
引導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開展“網上直銷”和“時令預訂”等業務,建成一批農產品網絡直銷基地。依托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等團購促銷平臺,促進季節性富硒農產品銷售。依托全市富硒農產品專賣店,鼓勵發展生鮮富硒農產品“網訂店取”“團購”等業務,引導電商企業與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快遞服務點以及600余個萬村千鄉信息工程便民點合作,建設銷售配送平臺,提升生鮮富硒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客戶體驗度。
依托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和市網商對接大會,建立“網絡購物節”和“團購”活動促銷機制。
一是依托錦程實業有限公司或電商協會建設1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中心以政府主導、企業或協會運營,公益為主、市場為輔的項目運行方式,打造集教育培訓、孵化支撐、平臺建設、營銷推廣于一體的服務體系。二是建設25個鎮級電商服務站,依托各村行政服務中心建設180個村級農村電商綜合服務點,作為全區農村電商服務平臺。
鼓勵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增加信息發布、充值繳費、電子結算、快遞包裹存取、咨詢、旅游等服務項目,為農村居民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依托區內大專院校,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加強電子商務相關知識培訓,提高部門、鎮街、涉農企業和農民應用電子商務能力。加快培養一批農村電子商務操作人員和農村電商帶頭人,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積極實施鎮街3G、4G網絡覆蓋進程,積極推進光纖入戶工程;重點區域推進無線網絡設施,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發揮鎮街商貿中心和郵政、快遞、電信、供銷等服務功能,搭建城鄉倉儲物流配送平臺。合理規劃建設產地預冷、低溫運輸、生鮮倉儲、定制配送等全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在幾江城區建設倉儲物流配送中心1個,培育2—3家快遞物流骨干企業開展配送到鎮進村,為生鮮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提供便捷高效物流服務,打通農村雙向流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