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賢
(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向前發展,信息已成為經濟全球化、戰略化的重要抓手,個人信息保護成為當下公民日益關注的重點和焦點,然而在我國因公民個人信息泄漏而引起的各類事件多樣化、復雜化,已成為社會公害,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治理模式日趨重要。
目前,電話、微信、短信等用戶收到各類信息不斷增多,比如各種推銷短信、惡意軟件呼叫、語音詐騙電話等信息,反映出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嚴重性和廣泛性。
通過各種通訊工具和電信軟件,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信息泄露交易,信息泄露充斥各個領域,甚至可以說無孔不入,信息泄露遍布全球,信息交易分布全世界。
目前,涉嫌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部門組織包括政府部門、金融、電信、交通、醫療、股票、互聯網等諸多行業,存在不同渠道的“內鬼”泄露個人信息。
客觀泄露。指在沒有違反現行法律法規、行業行規等的情況下,也沒有利益交換情況下公民個人信息出現泄露。不當泄露比如政府機構、企業部門信息往來出現的無意泄漏。由于資金、技術、保密意識等原因致使機關事業單位信息安全技術防御比較薄弱,容易遭受不法分子對網絡進行破壞,導致公民個人信息或集團用戶信息泄露。
主觀泄漏。為獲取巨大利益,不法分子主觀上非法獲取,通過使用各類專業軟件惡意獲取各種公民個人信息,并將獲取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的黑市倒賣或者直接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掌握信息資源的行業內部從業人員,受利益驅使或出于其他原因,從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非法交易。目前,部門與部門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未完全實現聯網,致使各級各部門留有諸多公民個人信息,加上設備不完善、技術不成熟、管理不規范、人員流動頻繁等原因,很容易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公民個人信息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驅動,很多商家為了拓展業務需要更多的公民個人信息,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一種貴重資源,新興行業者需要更多的公民個人信息,這使得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一種可以帶來利潤的商品,銷售公民個人信息儼然成為一種非正當的商業活動。
當前,我國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都是以保護個人隱私的形式出現,主要分布在憲法、侵權法等法律當中,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就個人信息保護治理進行研究,目前尚處于初步階段,出臺專門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法規還需時日,建設一套成熟、高效、穩定的信息保護機制更需探索。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快速發作,特別是網絡購物、微信支付等快捷方式的產生和迅速發展,行業部門掌握著大量的個人信息。汽車銷售商、房地產銷售部、銀行、各類開通微信支付的商店及其工作人員均有機會接觸到公民個人信息,由于行業人員成分復雜、法律意識不強、行業管理不規范、制度執行不到位等原因,為追逐私利,往往容易出現倒賣個人信息。
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對泄露個人信息的嚴重性估計不足,對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危害認識不到位,為了商家促銷活動、發放紀念品或店家周年慶贈送禮品而泄露個人信息,在互聯網、微信支付、淘寶購物、銀行電子賬單等交易過程中容易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對泄露個人信息的潛在危害性認識不清。
當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各地可以根據實際,出臺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地方條文,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保護機制,切實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嚴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通過明確對故意信息泄露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厲處罰。
對涉及個人信息的行業進行強化監管,鼓勵全社會參與、全民監督信息泄露,通過設立專門行業機構進行治理,一方面對信息泄露行為進行懲處,納入個人征信系統,另一方面強化教育管理,對尚未構成違法犯罪的行為予以強化教育管理。對所有涉個人信息機構、組織的信息管理與保護進行日常指導、監管,幫助它們構建起防信息泄露機制,防患于未然。
通過電視、手機微信、報紙等形式組織公民參加各類集中學習,學習信息泄露典型案例,讓每一名公民從中受到警醒和教育,進一步增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密意識,嚴守法律紀律底線,嚴防類似問題發生。組織社區公民、公司員工、單位職工簽訂個人信息保護《承諾書》,切實提高全社會信息保護意識。
充分依托雜志、電視、手機微信等媒體宣傳普及防騙知識,社會各界聯合行動將個人信息泄露為重點的典型案件防范宣傳,通過講解法律法規、傳授防范知識、發放防范短信等方式營造全社會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氛圍。強化個人信息泄漏治理機構、組織、公民的統一認識,使各相關責任主體能夠認識到部門配合、各級參與、全民聯動對于個人信息泄露治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