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縣新聞中心 福建 漳州 363499)
當前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與傳播內容已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得到了快速發展,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可實現取長補短,合作共贏的效果,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本文主要研究了二者不同的特點,并提出了二者融合的策略。
覆蓋范圍指的是媒體的傳播范圍,報紙是傳統媒體的代表,傳播途徑較為單一,在時間與范圍上存在著較強的局限性,導致其覆蓋范圍較小。電視媒體有著較大的傳播范圍,在衛星直播電視出現以后,有效加大了電視媒體的傳播范圍。但新媒體出現以后,其借助各種網絡設備傳播范圍更大、傳播速度更快。近幾年,我國移動網絡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媒體的應用,總之,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現代媒體形式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如手機、網絡等,多種因素均會影響傳統媒體的傳播。
很多因素都會制約媒體的權威性,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有著較高的權威性,其信息更為準確與真實。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擁有大量信息發布者,每一個發布者都可以發布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導致信息過于復雜與混亂,信息的真實性得到人們的質疑。
新聞信息必須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需要較長的時間,如報紙新聞需要經過信息收集、信息校對、排版印刷等諸多環節,在發行報紙時事件已經過去一二天了,但新媒體則有著更強的時效性,能夠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傳播。
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過程中,觀眾只能被動接收新聞信息,而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互動性不強。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用戶可在閱讀信息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意見,互動性有效增強。這種體驗對于用戶來說更具吸引力。
新聞信息的傳播離不開傳播途徑,報紙、雜志、書籍均為傳統媒體傳播途徑,而新媒體則可以利用手機、網絡進行傳播。新媒體還創造了一些新型傳播形式,如電子郵箱、手機地圖、電子書等,為新媒體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機會,提高了新媒體的競爭能力,有效拓展了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實現信息共享。
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實現深度融合后,二者可以相互補充合作共贏,二者的融合主要有下面這些表現。
與新媒體對比,傳統媒體有著長期的經營經驗,擁有完善的操作流程,經過長期的發展,當前擁有大量忠誠觀眾。新媒體憑借本身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優點實現了快速發展,新媒體想得到人們的認同,離不開傳統媒體權威性的幫助,如美國《紐約時報》是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報紙品牌,傳統報紙影響力為其提供了諸多條件。在我國媒體發展過程中,新媒體利用傳統媒體權威性得到發展的例子不在少數,如雅虎中國與人民日報的聯合,傳統報紙負責推送新聞內容,雅虎則負責傳播信息,利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二者的健康發展。
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只有與觀眾加強互動與交流,為觀眾帶來豐富的體驗,才能使媒體更具吸引力,對于媒體來說,不能將受眾作為被動接收信息的個體,所以,傳統媒體必須與新媒體實現聯合,借助新媒體的互動性與交流性才能得到健康發展。如一名體育工作人員,其不但喜歡觀看各種體育比賽,而且也希望自己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必然存在一定的競爭,但傳統媒體面臨的困難更多。要想發展必須借助新媒體。如當前人們熱議的選秀節目,與大眾需求相一致,不但引入了豐富的傳播理念,而且利用電視與網絡進行了大范圍傳播,新媒體平臺的涌現為用戶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利用用戶與媒體間的互動交流可以使傳統媒體再現發展活力,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新聞傳播必須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才能吸引受眾,當前信息變化速度較快,使新聞媒體傳播與報道應接不暇。利用新媒體就能實現新聞信息的即時傳播,傳統媒體必須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這一傳播優勢進行傳播。新媒體面向全世界傳播信息,傳統媒體擁有專業的新聞制作團隊,二者均有各自不同的優點。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果各自為戰,不能聯合與合作,只能導致兩敗俱傷,同時陷入生存困境。
信息傳播必須借助豐富的傳播手段與傳播途徑,選擇合理的傳播手段與途徑可以保證信息的及時傳播。如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不但要繼續借助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傳播,同時還要引入手機報、網絡電視、電子雜志等各種新媒體技術,這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實現聯合的優勢。利用二者的互動聯合可以增加豐富的傳播途徑。如在報道一些體育比賽時,電視媒體、廣播電臺、門戶網站都會加入到報道的行列中,不同媒體各展其能為受眾傳播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將比賽情況報道給觀眾。
傳統媒體擁有較長的發展時間,其管理模式與發展機制較為成熟,因此擁有大量的忠誠觀眾,新媒體則主要依靠時效性與傳播范圍廣吸引受眾。新媒體要想擁有數量更多的受眾還需借助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得到傳統媒體的支持。當前大量新媒體已經實現了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如新浪網聯合國內多家著名出版社,提供在線閱讀服務,新媒體必將對人們的生活、生產造成極大的影響,而電子書憑借環保、成本低等諸多優勢必將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筆者認為在二種媒體的深度融合后,可以為廣大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閱讀服務。再有,二種媒體相互支持、互為補充,實現了合作共贏,這是我國媒體事業走向繁榮的良好表現。
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引入新媒體技術以后可以實現讀者與媒體的交流互動,使廣大受眾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一味被動接收新聞信息的個體,而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制作者、參與者、表達者,可以利用轉發與評論擴大新聞信息的影響力。如有的受眾喜歡閱讀小說,不管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要條件允許都會拿出手機來看,不但滿足了自己的閱讀需求,更想對書中的內容與觀點開展評價,也可以利用網絡督促管理人員盡快發布下一集內容等,希望利用網絡與相同的閱讀者交流閱讀心得、表達閱讀中的感受,有利于創建和諧的人文環境,但傳統媒體不能有效吸引受眾參與互動交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必然會存在一定數量的競爭,同時還可以借助新媒體的互動交流特點,逐漸引入新媒體技術,實現傳統媒體的健康發展。
信息傳播者要想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果,則需選擇合理的傳播途徑,傳統媒體擁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發展歷史悠久的傳播手段,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涌現出大量不同形式的新媒體,新型傳播途徑不斷出現,如手機報、電子閱讀器等。但任何一種媒體均不可能占據所有的受眾資源,不可能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拓寬二者的傳播途徑。
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新媒體擁有大量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點,所以,傳統媒體實現健康發展必須借助新媒體的優點,尤其是報紙媒體,報道的新聞信息需要經過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審核、排版印刷等諸多環節才能進入受眾眼中,有時讀者在閱讀報紙新聞時,新聞事件已經發生了一天或者二天,不能再稱其為“新聞”,利用新媒體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將新聞信息在第一時間推送給用戶。
總之,新媒體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新媒體必然會與傳統媒體存在著一定的競爭,但二者同時擁有各自的優點與不足,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才能達到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使媒體行業展現出更為廣闊的空間,是傳統媒體實現轉型升級的最好時機,從而推動我國媒體傳播事業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