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琦
與新媒體共存的廣播電視節目,一方面因為新媒體的傳播途徑豐富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因為互聯網上的媒體眾多,并且網絡傳播方式使人們接受信息更為方便,進而選擇手機或者電腦APP來觀看節目,放棄了廣播電視這一途徑,最終使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聽收視率下降。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更加便捷地觀看節目,不僅如此,互聯網強大的儲存功能還能讓聽眾回聽已經結束了的節目,改變以前要準時收聽的弊端。此外,伴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一些廣播應用程序也相應出現,只需要持有手機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收聽和收看節目。這使得廣播電視節目面臨著嚴峻的競爭,也對廣播電視編導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戰[1]。
廣播電視編導是幕后工作,但是與臺前的主持人、現場的記者之間的工作存在著很深的交集,這意味著,編導工作受其他同事工作的影響,尤其在新媒體時代,社會事件頻發、受眾廣泛參與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為了滿足受眾需求,很多廣播電臺開通大量的觀眾參與窗口,在節目過程中也有受眾參與環節,這使編導工作變得異常復雜。此外,新媒體環境使受眾的思想發展呈現出非常強烈的獨特性和個性化,編導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對節目的走向進行預期或者固定安排,由于節目現場突發情況較多,線下參與平臺變數大,使得編導必須在工作中處理很多臨時問題,也使工作難度加大。
新媒體環境使信息傳播速度大幅度提升,內容更加豐富,這使人們的思維速度加快,對事物理解更復雜,社會信息也更多,因此,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水平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另外,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審美水準變高,審美取向也變得更加多樣,這對編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工作,在于怎樣策劃節目,使新聞或者節目內容傳達到受眾群體中,引發受眾的思考。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工作,在于怎樣滿足受眾需求,使節目能夠吸引受眾,進而在節目中傳達一定的思想價值觀念,引導受眾的思想發展。可以說,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價值和意義,才能更好地開展節目編制和導演等工作。
要應對新媒體環境對廣播電視節目發展的挑戰,進行節目創新是必要的,這需要編導工作人員具有敏銳的頭腦和開放的思想。但是,一些編導人員雖然經驗豐富,但是受傳統編導理念和制作技術的影響,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一些媒體欄目為了獲得較高的收視率,往往通過借鑒、模仿其他欄目,來包裝自己的欄目,缺乏原創的能力和熱情。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節目很難表現出生命力和活力,也很難長期滿足受眾的收視需要,節目創新不足,是目前廣播電視編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
在進行節目策劃之后,編導需要考慮通過怎樣的途徑使節目內容和其中蘊含的信息、價值觀等關鍵要素傳達到受眾的心中。在新媒體環境中,互聯網進行價值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而廣播電視節目始終只有一個傳播途徑,即通過主持人、廣播電視臺進行傳播。很多編導工作者考慮到使用新媒體拓寬傳播渠道,但也僅限于顯現觀眾參與,對新媒體的利用不足,導致傳播途徑狹窄,廣播電視節目的宣傳價值不足,這也是編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之一。
每個時代都有其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群體,在傳統媒體中,廣播電視編導實際上是文化群體的中堅力量。這意味著,要使廣播電視節目符合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價值觀,首先要使編導工作者的思想意識、工作方式、觀念、職業能力等符合新媒體環境的需求。而目前一些廣播電視臺的編導年齡都比較大,對職業發展少有規劃和沖勁,有些甚至不喜歡新媒體的理念,自身職業素質提高比較慢,在工作中的熱情也并不高。而且廣播電視臺存在著按照資歷分工的現象,年輕的編導工作者很難參與到核心編導工作中,人才更新慢使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工作發展緩慢,這已經成為廣播電視臺發展中的嚴重問題。
新媒體能迅速成為大眾新寵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的內容豐富且有所創新,因此,要發展廣播電視,提高廣播電視的綜合競爭力,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是否豐富和新穎是關鍵。只有當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豐富了,受眾的選擇空間才足夠大;只有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足夠新穎,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針對目前廣播電視編導工作存在的創新不足的問題進行改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節目進行調整和創新。在調整方面,需要編導工作逐漸從幕后轉到臺前,不僅在節目播放之前做好策劃工作,也在節目過程中進行全程跟蹤和指導,隨時根據節目的進程進行調整。例如,訪談性的節目可以根據線下受眾的留言,調整訪談問題,使受眾更感興趣;在創新方面,要做到盡量避免抄襲,應根據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地方受眾的興趣以及接受水平去進行節目編制,制作符合地方臺特征的、有人情味的節目,通過文化創新,突出廣播電視臺的優勢,提高收視率。
廣播電視編導工作的另一個改進點就是要拓寬傳播途徑,從目前新媒體發展情況來看,需要編導工作者大力借助新媒體的發展來完善廣播電視臺節目。當然這不能僅僅限于已有的結合方式,而是要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更新而對結合方式有所調整。例如,現在的微信公眾號是一種潮流,編導工作就可以從建立和維護公眾號的角度來進行,并將公眾號中的受眾留言以及反饋等借鑒到節目中去,這樣一來,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就形成了聯合傳播的形式,并且,借助受眾對公眾號的轉發以及對節目的評價,還可以實現互聯網上的多角度宣傳,這樣一來,節目的傳播渠道就更加豐富,進而促進廣播電視臺的發展。
要解決目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更新慢、編導工作者職業能力發展慢的問題,就需要加強對編導職業素質的培養。首先,要提高編導工作者的專業化認識,加強編導人員的新聞素養、編輯能力。資歷較高的編導工作者在這方面具有優勢,可以對青年編導進行適當的幫助和輔導,夯實廣播電視臺編導工作群體的基礎職業能力;其次,要進一步強化廣播電視編導人員的專業知識,在實踐工作中找準編導工作的發展核心,從節目思想、組成形式、后期特效等方面入手,拓寬廣播電視編導工作的發展渠道;再次,應增加編導工作的創作素材,構建一個批判性的思維結構,并借助于新興媒體的產業融合,使廣播電視節目保持話題性、針對性、熱門性和推動性,改進廣播電視節目的思想理念和組織形態。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工作發生了變化,對比工作要求,目前的編導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而改進編導工作,需要從節目創新、利用新媒體和提高工作者職業技能三個角度進行。只有這樣,廣播電視臺編導工作才能夠進一步發展,廣播電視臺才能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實現其文化思想宣傳職能。
參考文獻:
[1]劉娟芳.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J].西部廣播電視,2017(7):125-127.
[2]黃瑩.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改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