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剛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電視節目已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人們對電視節目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通過后期的剪輯可以呈現給觀眾更好的觀看效果,從而提升電視節目品質。也可以說,后期制作決定了電視節目是否完整統一,自然流暢,主題鮮明,更富有趣味性。后期剪輯的內容有許多種類,畫面處理和音樂處理等都是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重要內容,只有熟練掌握這些技術,才能創作出高品質的電視作品。
后期剪輯是在影片制作過程中,將拍攝的大量素材利用專業的剪輯設備進行前期整理、加工、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部連貫流暢、含義深刻的作品。它是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創作的最后一項環節。剪輯技術除應完全體現編導的創作意圖外,工作人員還需運用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突出作品的某些內容使其含義更深刻、明確,提高節目的藝術效果和可看性,令作品打動人心。
疊化具體表現為上個鏡頭消失之前,下個鏡頭逐步顯現,兩個畫面有一部分重疊。它可表現豐富的視覺效果,尤其是一組鏡頭的連續疊化,視覺流動感強,有利于營造氛圍,深化情緒。前后畫面長時間的疊化可強調重疊內容之間的對列關系。當然,疊化速度不同,所產生的情緒效果也不同。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純人物之間疊化,給人的感覺會比較僵硬。另外,人頭之間的錯雜也會造成混亂的感覺。而且,前后畫面的場景色調也不能反差太大,不然會使觀看者感到色彩跳躍,不協調,影響內容通暢表達。
說到場景加速技巧,我們知道,這個技巧的利用可以給觀看者舒適的感覺,也可調動觀者情緒。根據情節發展的輕重緩急,遵循節奏基調,結合節目內容及安排進行剪輯。畫面節奏越慢,在加速時就越協調,但要注意速度的調節,防止出現畫面跳動現象。變換過快或過慢,都會使觀眾心理上產生不適應的感覺。
摳像技術在后期剪輯中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剪輯技巧。利用這項技術可以使拍攝的內容與各種景物疊加在一起,使拍攝內容能完美融合到背景中,形成一種神奇的藝術效果,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使用時需注意,背景與演員的服裝顏色差別越大越好,一般選用藍色或綠色為背景進行拍攝。摳像時前景與背景區別明顯色調不接近,背景鋪光要均勻。例如,在進行天氣預報節目的拍攝過程中,節目主持人身后的背景通常選用綠色。
在合成畫面時最重要的是協調光線,每個需要合成的素材都必須在相同的光線下進行,畫面的對比度和光線強度要一致,這樣處理的作品才不會顯得突兀。同時,要學會運用色彩平衡和色彩飽和將不同元素的色調統一起來,使整體的畫面色調保持一致,掌握不同色相,不同飽和度元素在畫面中的應用。
一部完整的電視節目,場景制作必不可缺。當遇到一些氣勢磅礴的畫面時,為更好地展現內容,通常會用到大場景制作。這樣會使觀眾感受到節目的畫面感,節目內容深入人心。這項技術需要把所用的素材從原來的畫面上截取下來復制到需要的地方。場景制作有效節省了電視節目制作費用,如拍攝戰爭片需要5萬人的場面,這就需要剪輯師用專業的技術將其放置在合理位置,表現出氣勢宏大的場面。
為較好地展現電視節目的觀看效果,我們在后期制作過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影片的實質和內涵,運用合適的畫面剪輯技巧,完善的畫面質量來達到最佳觀看效果。
現如今,絕大部分觀眾對于那些具備強烈視覺效果的電視節目有著濃厚的觀影興趣。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注重畫面布局,通過增加特效,運用遠景近景相結合,虛實交替,讓電視節目富有更多想象空間,通過控制畫面視覺提高電視節目品質,吸引更多觀看者。
剪輯節奏可以調動電視節目中人物、情節變化的速度和強度。雖然觀眾對高品質的畫面視覺有著強烈追求,但我們不能一味將這些全部展現出來,不然會使觀看者產生視覺疲勞。適當合理地把握畫面節奏,將精彩內容保留,刪除腳本外的內容,才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使觀眾擁有聯想和回味的空間。例如,影片鏡頭從全黑中漸漸顯出畫面一般用在一場戲的第一個鏡頭的開端,表現一個段落的開始。鏡頭由明亮漸漸隱去,直到變為全黑一般用在最后一個鏡頭的結尾,表達一個段落的終結。如若時間過長,會使觀眾感到劇情拖沓,審美疲勞。
為使電視節目內容的條理性更強,層次發展更清晰,在場面與場面之間的轉換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手法。剪輯遵循動接動,靜接靜,效果因片而異。動接動,畫面不能是固定畫面,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動的要有依據,如一個人在梳頭發,那么鏡頭的邏輯關系就是手拿梳子,另一只手扶住頭發,梳頭發,扎頭發。如若順序顛倒,看起來就會十分別扭。所謂的流暢感就是剪輯中的節奏感給觀眾帶來的心理影響。把控畫面的切換需要在不斷實踐中摸索改進,這樣才能做到符合大眾的合理邏輯思維。
鏡頭的推拉,可以把觀眾的注意力由局部引向整體或整體引向局部,使人獲得一個較全面的印象。在每個電視節目中都有不同景的幾百個鏡頭,這就需要技術人員將其合理銜接起來,使作品展現得更流暢。在處理時,要注意鏡頭的轉換必須符合生活邏輯,符合觀眾的思維邏輯。作為電視節目剪輯者,首先要了解畫面內容,事情的進展以及觀眾欣賞的心理需求,觀眾完全是通過鏡頭轉換來建立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只是一味地運用某一兩項技術,例如,運用特寫鏡頭時,被拍攝的對象充滿畫面,人物面部細微表情能被很好地展現,使其更接近觀眾。但在使用時,避免濫用,濫用會使人厭煩。不同的節目所運用的技巧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新聞類節目剪輯過程中,需要運用遠景或中景等大型畫面,體現這類節目的嚴肅性。若是娛樂節目的剪輯,可運用較多的特寫和短鏡頭,短時間內展現節目內容。
一個電視節目除后期剪輯外,字幕制作也很重要。它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作品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意義。提升觀眾對作品的興趣,在字幕制作中要注意字體的大小,擺放位置,根據作品風格制作字幕顯示方式,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當前,觀眾更期望看到高質量、高水準的電視節目。但直接拍攝的片段比較枯燥乏味,為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提升作品的這就需要通過后期剪輯,推陳出新,進行二次創作,保留精華部分,去除不足的內容,使作品能夠在觀眾面前展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賀.電視節目后期剪輯中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J].西部廣播電視,2017(21):173-174.
[2]耿智英.淺談廣播電視節目后期的剪輯技巧[J].才智,2017(30):234.
[3]張媛.淺析電視節目后期的剪輯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6(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