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恩多
縱觀當前的廣播電視媒體行業實情,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其作為新聞傳播的有效途徑,能夠讓更多受眾對時事有所了解,對各類新聞信息快速認知[1]。由此可見,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在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報道中屬于關鍵重點,其報道質量優劣會直接影響消息的可靠性、電視臺的權威性以及節目的口碑。因此,本文從受眾角度對當前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報道技巧展開分析,對廣播電視媒體具體工作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在諸多電視新聞節目類型中,消息類新聞是其中的關鍵組成,其以客觀事實為基礎,輔以簡潔文字、材料與解說,同其他類型的新聞節目相比具有巨大差別,在報道內容方面主要以國內外新聞大事件為主。具體來講,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時效性強是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最顯著的特點,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及時獲取有更高要求,而在這一方面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顯然有著先天優勢?;谶@一點,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在進行內容選擇時,往往會優選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綜合電視媒體在傳播速度方面的優勢,能夠在第一時間擴散新聞消息,以現場視角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及時效性。
為保證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報道信息得到廣泛傳播,除上述所言需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之外,新聞工作者還應在最短時間內以精煉簡短的語言將事件表述清楚,而這也是其他傳統媒介難以做到的。一般來講,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并不講究過于深度的新聞解讀,重點在于在最短時間內抓住受眾眼球,傳達最核心的信息,進而在短時間內產生社會影響力。
對于電視新聞節目而言,其受眾年齡、地域分布極廣,無論哪類群體都存在對新聞信息的獲取需求,因此,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可選擇的題材眾多且涉獵范圍極廣,而在具體選擇過程中則應盡可能貼近受眾生活實際,對受眾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跟蹤報道,以事件深度挖掘去吸引受眾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
為全面體現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特點,則需要在報道中掌握一定的原則。具體來講,可分為以下幾點。
當前,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們現實生活中無時無刻不發生著數不清的大小新聞事件,而廣播電視媒介則難以將所有訊息進行收集且向受眾傳播。此外,還有部分新聞事件看上去較大,但其中蘊藏的新聞價值并不大,不能給受眾帶來有用信息。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在進行節目報道時需要對所有新聞信息進行甄選,將其中有報道價值的事件篩選出來,進行主次排序,展開編排性報道[2]。而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對時效性要求較高,所以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價值評斷能力有一定要求,具體來講,在內容選擇方面需要凸顯重要性與普適性,立足于大部分受眾視角挑選最具價值的新聞信息。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身邊所發生新聞事件更能激發關注熱情,而針對距離較遠的地域所發生的新聞事件,興趣明顯會有所下降,在電視新聞節目報道過程中這一現象同樣存在,基于時空而言即是距離離自身越近則表達關注度會越高,兩者間存在密切聯系。因此,新聞工作人員在對新聞節目信息進行編輯與報道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時空性原則,保證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與受眾生活盡可能靠近,迎合受眾收視喜好。
節奏感對于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而言同樣極為重要,倘若新聞節目具備自身獨特且較強的節奏感,能夠對受眾產生非常強大的吸引力,可準確拿捏住受眾的情感起伏變化。所謂節奏感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兩種,其中,內在節奏感即新聞節目自帶的節奏感,由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速或背景音的情感表達等帶來影響,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與其他電視節目的主要區別在于對主持人的語速及講話力度有嚴格要求,且主持人應具備跟隨節目主題不同而流露不同情感的能力,可見,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需具備極強的現場感染力,能夠適應各種新聞節目主題,把握新聞節奏感去營造報道氛圍;而外在節奏感主要是新聞報道內容編排方面的節奏,是對新聞重要性內容的比例分配,綜合受眾的收視習慣與喜好進行區分設置[3]。
要想在激烈的媒體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則需要保證電視新聞節目的個性化,讓受眾從新聞節目報道中找到與其他新聞節目的不同之處,以閃光點去吸引更多受眾目光。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編輯報道時,需要融合自身理解,個性化原則即是要求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對事件本身的客觀實施保持尊重,還應巧妙且適時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加新聞節目報道的內涵,以免淪為僅僅被當做新聞事件的承載工具[4]。具體來講,首先需要依據重要程度對新聞事件展開區分,有效杜絕雜亂新聞內容的報道;其次需要合理化建構新聞版塊,以新聞事件的具體發生順序為參考;最后應保證新聞工作者具備創新意識與能力,將新聞編輯報道視作為藝術創作,以內容及方式的大膽創新去吸引更多受眾的目光。
為保證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真實感,需要重視報道的現場性。因此,我們在進行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報道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放大新聞事實發生的現場實情比例,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在節目報道中以聲、像、文三位一體結合全方位呈現新聞事實,而這一點是廣播、報紙等媒介難以企及的。從受眾角度來看,人們更愿意收看新聞事件現場的發生情況,因此,透過現場畫面、事件參與人的具體表現、新聞事實的發生環境等整合,能夠有效凸顯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真實與客觀。在節目最后,新聞記者便可對現場事件展開分析與細致解說,同時做出客觀評價,而此類與直播相似的節目報道方式,仿佛帶領受眾置身于新聞事件的發生現場,使受眾的關注點聚焦于新聞事件本身,這就充分體現出了電視媒介的實效性。
在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報道中,內容才是吸引受眾的主要載體,無論報道形式怎樣變化,所報道的本體依舊是內容本身。因此,我們在進行電視新聞節目報道的過程中為確保內容的真實性與客觀性,需要對記者的新聞素材進行真實性審核,面對大量的新聞信息進行優選,挑選出新聞價值更大且受眾面最廣的電視新聞信息制作成節目進行報道。
針對節目報道內容的本土化提出的建議實際是綜合受眾因素與多年發展經驗所總結出的規律。由于不同級別電視臺在輻射范圍方面有較大區別,比如,省級上星衛視電視臺則有著極廣的覆蓋面積,受眾人群眾多,而眾多地方級電視臺其收視率則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發展規模與區域內經濟建設水平的影響,綜合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唯有重視節目報道內容的本土化,才能吸引受眾的關注目光。節目報道的本土化也應視電視臺級別而定,比如,就中央電視臺而言,其新聞本土化則意味著需將新聞節目報道重點適度傾向于國內;對地方電視臺而言,其新聞本土化就在于選擇與當地人們生活高度貼近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以此擴大在當地民眾中的社會影響力,滿足自身受眾的收視需求[5]。因此,地方級電視臺應適度結合當地發展實際,促使地方特色與新聞節目進行融合,如我國縣級電視臺中便有多家電視媒體開設了方言類電視新聞節目,在當地有很高的收視率與話題度,也為當地人生活提供了問題反饋渠道,有效服務于受眾生活。
當然,節目報道內容的本土化并不意味著對國際性新聞節目內容以及非本土新聞節目內容的全面排斥,僅僅建議電視臺引導綜合衡量新聞報道內容的比例分類問題,將更多目光投放在本土新聞事件中。
以往的廣播電視媒體在節目報道過程中對受眾的喜好需求考慮不足,僅僅是將所獲取的新聞信息進行覆蓋式傳播,進而導致許多電視新聞節目與受眾產生距離感,收視率自然難以提升。而隨著各類新興媒介的逐步發展,廣播電視媒體也開始轉變觀念,對受眾的主體地位提高了重視,所以,在現如今的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報道中,電視臺可讓受眾充分參與到事件報道的過程中,對新聞節目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意見,這方面在新媒體中有更顯著的趨勢,因此,現如今的電視媒體也應在自家門戶網站中加入民意社區或互動專區,讓受眾能夠在獲取新聞信息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媒介形成良好互動。
因此,在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報道過程中,通過受眾與記者或節目主持人的互動交流,可借助網絡、電話、微信、微博等形式實現有效溝通,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節目親和力,吸引更多受眾目光,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
綜上所述,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者作為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聞信息傳播中有極強的社會影響力。隨著各類新媒體的異軍突起,現如今的電視新聞節目報道也應基于受眾角度進行審視,深入了解受眾心理需求,同時根據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特點對內容、形式展開大膽創新,結合受眾喜好與時代發展特點,助推本土化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向前發展,進而以高受眾數量去提高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
[1]金明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技巧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7(12):108-109.
[2]董獻.從受眾角度探討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7(12):114-115.
[3]杜娟.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運用與藝術性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17):138-139.
[4]林琳.試論從受眾角度探討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技巧[J].才智,2015(30):353.
[5]姚曉東.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中),2013(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