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磊
“盡管人們對于什么是女性主義看法不一,但大體上說來,女性主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女性主義可以概括為以消除性別歧視,結束對婦女的壓迫為政治目標的社會運動,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和文化領域的革命。女性主義者指真誠地投身于這一社會運動,參與其思想文化革命的任何男女。從狹義上說,女性主義就是指以性別視角來看待和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論原則。”[1]如《光豬六壯士》是一部體現女性主義題材的影片之一,這部影片的背景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破舊凋敝的小鎮上,有六個男人因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失業,從而被拋棄、被遺落也默默承受著來自家庭的壓力和社會的眼光。這六個男人在失去工作的同時也失去了賴以存活的物質來源和精神寄托,為此這六人重新尋找工作。無奈,在金融危機的浩劫下,失業后重新找工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最后不得不去出賣色相,到歌舞廳里當舞男,而影片中的女人們則正是觀看這些男人們跳脫衣舞的主要觀眾。可見,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影片中男性與女性地位變化便是該類電影的關鍵所在。
在傳統美國好萊塢風格的主流電影中多將男性表現為主動者,女性多為配角,有根深蒂固的男權觀念,幾乎所有類型的影片中如果有需要表現男性力量或者增強男權觀念的表現行為時都會被這種傳統的觀念所影響著。而女性在傳統的美國好萊塢風格的主流電影中對男女關系的刻畫中,男權心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女性則被作為被征服的對象。同時,在傳統的好萊塢風格的主流電影中,為滿足男性觀眾的視覺快感,所表現的女性形象都是通過她們的外貌因編碼而產生強烈的視覺和色情感染力,從而具有被看性。這些都是導致她們成為配角的原因之一。
“20世紀初發起的女性主義運動對傳統的科學觀進行了深刻批評,對其以男權主義為基礎的理性而又功利的社會進行反思,從女性角度出發,重構了科學觀。不同流派的女性主義嘗試著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運用不同方法和理論框架解釋社會現象,為何女性受到壓迫,女性如何反思成長。女性主義理論的出現為我們認識社會增添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多層次的認識社會。”[2]從而開始出現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影片,如影片《光豬六壯士》從各個方向和角度對男性社會進行了分解,以此來拼湊一個女權的世界,又有所打破好萊塢風格主流電影的主體為男性、客體為女性的固有模式。
上面說到男性觀眾通過對女性的觀看而滿足自己的視淫快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女性運動的演進,也開始有一些導演拍攝有關女性主義題材的電影,來滿足女性的視淫快感。同時,也達到在觀影時男女觀眾視覺上的平等。這也是女性主義所要達到的男女平等的目的。如《光豬六壯士》的導演彼得·卡坦紐就將這部影片里的男女主角地位反了過來,主體為女性,客體為男性。如男性作為表演對象站在舞臺上為臺下的女性表演。“格萊德希爾認為,女性在電影中是不露面的、不做聲的,女性沒有自己的話語,因為她們沒有話語權。”[3]直到歐美盛行的第二次女權運動的演進和社會的發展、思想的解放才使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從而對好萊塢風格的電影中的男性霸權的英雄主義色彩形象有所打破,開始以女性為突出的表現對象和主體。如影片《光豬六壯士》既打破了傳統的女性角色在影片中的形象和地位,又突顯出了女權主義。
“一部作品中要想表現男性的霸權主要表現在男性統治和男性認同兩方面。而在社會生活中,無論在政治、經濟、法律、宗教、教育、軍事領域中,還是在家庭領域中,所有權威的位置都保留給男性。而且還用男性的標準來評價女性。男權社會對男性氣質和理想男人的文化描繪與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十分接近,如控制權、強大有力、愛拿主意、有理性、能自立自足、能控制情感等在事務中將女性用作客體,限制和阻礙女性的創造力,不讓女性接觸社會知識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領域。”[4]不僅如此,女性主義學者也看到,人類的歷史是男女兩性共同創造的,而迄今為止流傳下來的人類思想史卻是女性缺席和沉默的歷史,以往的學術研究也由于女性的缺席而只講了半邊故事。而在彼得·卡坦紐的影片中女性并不是通過男性的缺席來體現地位,因為男性也并不是缺席的,影片《光豬六壯士》主要講述了六個失業的男人,想重新找工作的故事。但這里的男性不能自立自足,也不是強大有力的,從而消解了男性的霸權。
同時,從影片中六位男性人物的塑造可以發現,他們只是一個個角色而已,是片中女性形象的烘托者。如蓋茨和戴維這兩位工作伙伴和生活上的最佳損友因工廠倒閉,無法開工,兩人的生活收入不得不去鬼鬼祟祟地倒賣偷來的廢鐵,或去街上游蕩過著游手好閑地去評價迎面走來的女人的胸部的大小。在整天無所事事的情況下蓋茨和戴維兩人并沒有覺得郁郁不得志,反而是怡然自得。但是,身無分文的蓋茨因與前妻離異,孩子被判給有經濟收入且重組家庭的前妻。而且,蓋茨還沒有能力去支付孩子的撫養費,所以只能面臨不能和自己的兒子見面的情況。影片中講述男主人公們的故事,目的并不是通過表現男性的缺席,而是要表現男權的“象征性消失”,以此突出女性的地位。因此,在這部影片中,男性是不缺席的,但是男權地位卻是缺失的。
誠然,在影視作品中男性的缺席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側面表現對父權的否定,另一方面塑造了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而“對于女性主義的電影的批評而言,發現男權主義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要發現如此定型形象如何服務于社會的、歷史的、經濟的目的,在這樣的實現過程中如何變奏,這才是批評的意義所在”[5]。
“女性電影是以女性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感受訴諸于電影語言。生活中有些東西是男性感受不到的,這不僅是指溫柔,細膩的一面。”[6]如《光豬六壯士》中刻畫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反傳統、反男性霸權的女權主義形象。也不是完全超越男性主義以女性主義為中心來顯示女性地位的能力,而是立足女性自我主體觀之上的飽滿女性形象。
《光豬六壯士》中男性的身影始終貫穿女性的生命之中揮之不去,主要是利用男性來側面烘托女性地位和形象相對于好萊塢風格主流電影的固有模式有所改變。正如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中所說:“新女性主義的長期目標,應當從之前的男女二元對立到爭取兩性和諧,使性別作為一個社會因素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而實現男女兩性的真正平等。”[7]同時,這也是女權主義學者所要強調的女性在社會上的公平公正,以及最終達到與男性平等和男性一同構建美好而和諧的世界。
同時,女性主義者也提倡銀幕形象多元化,影片《光豬六壯士》就體現了這一標準。以前銀幕上的觀眾看到最多的都是女性性感的形象,而這部影片卻一反常態,讓男性來演繹裸露的戲份,而女性扮演著以前男性所演繹的銀幕形象。此外,本部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是自立自強的,很好地平衡了兩性的和諧。
又如,在斯科特·普瑞德佳斯特的《藍色吉祥物》中也有女性主義的體現。如男主人公塞爾曼的哥哥要去伊拉克作戰,而塞爾曼的嫂子要工作無法照顧兩個小孩,不得不讓塞爾曼幫忙照顧。并且,片中所出現的女性都是以女強人的形象出現。這一形象又體現了女性主義應該出去工作,而不是安穩于廚房、居家之中。
可見,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這些電影都是他們為打破電影拍攝女人的傳統方法為旨歸。將女性主義在影片中得到突出體現的同時也使女性的形象逐漸豐富,女性角色跟以前相比也有著許多變化。
隨著時代變化、女性主義運動發展和完善,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源源不斷地出現,既達到了女權主義者所要表現的對女性的社會角色以及身份的覺醒和思考,并且使女性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公平公正,以及最終達到與男性平等和男性一同構建美好而和諧的世界的夙愿。同時也使女性受到了世界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影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也由原來的大眾化而逐漸轉變,導演們也越來越突出對女性角色的刻畫與描寫。從而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了很多獨樹一幟、色彩鮮明、作為主體的獨特的女性形象,而不在是可有可無的配角和幫襯的女性形象。同時,女性主義精神也在影視作品中隱含著深刻的內涵。而且,這些文藝作品不僅僅是對情感的表達,也是對一個時代的反映。而時代的背后不只是人性和情感,還代表著女性自我審視的變革,以及這些文藝作品所要感染和感動的不僅僅是女性。并且,女性主義學者們的最終希冀是能夠消除性別歧視乃至所有形式的剝削和壓迫,這既是女性的理想,也是人類的追求。
[1]肖巍.作為一種學術視角的女性主義[J].學習時報,2005(7).
[2]劉巍.中國女性文學精神[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3][美]尼克·布朗.電影理論史評[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
[4]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5]林樹明.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1995.
[6]陳湘安.女導演談女性電影[J].新觀察,1987(19).
[7]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