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快速公交運營有限公司 張標鋒
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以下簡稱廈門BRT系統)于2007年9月開工建設,2008年8月31日正式通車運行。廈門BRT系統運行1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堅持“抓安全·講服務·樹品牌·保質量”的經營理念和“政府放心·市民滿意”的服務宗旨,憑借文明、規范和安全行車為廣大乘客營造了高效、準點、便捷、舒適的溫馨車廂、流動家園,榮獲了“全國城市公共交通十佳優質服務線路” “推動中國快速公交發展先進集體先進城市”等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已成為廈門的一張名片。
廈門BRT系統由廈門市快速公交運營有限公司(歸屬廈門公交集團)和廈門市快速公交場站有限公司(歸屬廈門軌道集團)共同運營,運營公司負責車輛運營管理,場站公司負責建設及其他運營管理。首期由3條BRT快線和沿快線主要站點呈魚骨型散開的23條鏈接線構成。伴隨著BRT系統工程的逐步推進,BRT快線已發展至6條。
(1) 提升運營效率,縮短城市“距離”。廈門BRT系統貫穿島內的思明、湖里和島外的集美、同安4個區,全線采用獨立路權的封閉車道,不受信號燈影響,整個線網僅設有一個紅綠燈控路口。憑借這一優勢,BRT系統相比常規公交運行效率顯著提高,班次準點率幾近100%,大幅提升了公共交通高效、準點的乘車體驗。
BRT系統把島內經濟發達區域與島外集美、同安各老城區、工業集中區、廈門北站及環東海域緊密連接起來(圖1),落實了廈門市政府島內外一體化的發展目標。高效、準點的BRT大幅節約了島內至島外的通行時間,縮短了市民對島內外在空間及心理上的距離,逐步改變著市民的本島情結,有效促進了跨島發展戰略的實施,推進了“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發展目標,實現了島內外居民共享廈門改革開放、建設發展成果的人民中心理念。

圖1 廈門BRT線路分布圖
(2)人車分離,保障出行安全。BRT系統全線共43個站點,各站點基本實現同站免費換乘。島內所有站點、島外部分站點采取路邊側式站臺,島外其他部分站點采用中央側式站臺。站臺平均長度55米、寬度2.5米,全線安裝LED顯示屏,實時顯示車輛進出站的相關信息,同時配備數字語音報站器準確清晰播報將要進站車輛的時間和線路號。站臺通過安全門自動感應車門開關來實現人車分離及乘客正常上下車,獨立路權及人車分離的運營模式有效提升了市民安全出行體驗。
(3)低票價、大容量輸運,緩解干線客流。BRT系統6條快線類地鐵式,票制采用按里程計價模式,起步價1元/5公里(含),5公里后里程運價0.15元/公里,最高限價4元。乘客可通過E通卡、半自動售票機(BOM)、網絡購票、微信等方式進行乘車支付,AFC自動售檢票管理系統通過閘機自動采集進出站客流數據。全線投用車輛245輛(其中18米鉸接車107輛,12米車138輛),日均發車2700班,高峰期1分鐘內超過1班,平峰期3~5分鐘1班,日均行駛里程7萬公里。

圖2 廈門BRT十年客運量變化圖

圖3 廈門BRT十年運營里程變化圖
BRT系統運行10年來,依托新技術、新載體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公交出行服務,大幅提升了服務品質,日均客運量由開通之初的2.5萬人次增長至30萬人次(最高日39.95萬人次),以全市6%的公交運力承擔了15%的運量,在城市公共出行中的干線作用明顯。廈門BRT十年客運量、運營里程變化如圖2、圖3所示。
(1)專用路權。廈門BRT系統對普通公交和軌道交通兩大出行方式進行了綜合運用,是國內首個采取高架橋模式的公交系統。設計上,在島內鬧市區主干道建設高架橋;進出島大橋(集美大橋)規劃建設出硬隔離專用道;島外路段結合路面交通情況,采用高架和地面軟隔離中間站并行,同時設置抓拍系統的方式實現道路專用,最終實現整個BRT系統的專有路權,開辟出一條有別于地面專用公交車道和地鐵、輕軌,符合中小城市實際的公交之“道”,因此廈門BRT又被譽為“空中巴士”。通過全時段、全封閉、形式多樣公交專用道的設置,大幅提高BRT系統的運營速度、準點率和安全性。
(2)先進車輛。廈門BRT系統配置了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舒適的公交車輛,全部選用自動檔豪華空調大客車,采用進口德國曼和日野大功率、環保型電控發動機、電子限速器、車門與手剎控制聯動系統、發動機艙/車廂自動滅火系統、手電動一體電磁擊窗器(爆玻器)等,并在車內配備手持式滅火器、MCW滅火裝置、安全錘等,確保BRT系統大運量、舒適、快捷、安全、穩定的服務。
(3)設施齊備的獨立車站。廈門BRT系統車站建在原有公交站附近,車站采用封閉式、過街天橋與車站二合一、三層設計,第二層用于過街天橋和售票處,第三層用于候車站臺,各樓層之間通過自動扶梯連接。站臺內配座位、遮陽遮雨設備和車輛到離站LED信息屏等現代化公交服務設施。乘客通過道路兩側扶梯上至二層站廳購票,通過安檢和閘機后到達三樓候車站臺水平等乘,同時乘客可在不同線路間進行免費、同站換乘。水平等乘、車外售檢票、實時信息監控系統和有景觀特色的建筑為乘客提供了安全、舒適的候車環境和快速方便的上下車服務。
(4) 面向乘客需求的智能化運營。廈門BRT系統配備了綜合運營管理系統、智能監控系統、智能調度系統、WEB(數據庫)管理系統四大系統。利用網絡、通信、控制、計算機、信息處理及智能交通系統技術實現“車站-車輛-行車道-場站”一體化管理;采用4G網絡等先進技術手段對車輛進行實時動態定位、監控,滿足多媒體信息傳輸、業務調度、實時監控需要;所有車輛配備行車記錄儀、車門與站臺安全門聯動系統、手剎報警系統、報站器與車門聯動系統等高新技術,為乘客提供準確、方便、有吸引力的公交信息服務。運營調度方面,充分運用自動車輛定位、現場實時監控、實時運營信息等智能化手段,采用區間線、雙車連發、放空車至客流集中站點等靈活調度模式組織運營,更好地滿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提高系統運營效率。
廈門BRT系統作為國內第一個實施高架橋、多種形式組合、一次成網的BRT系統,是廈門跨區域最廣、參建單位最多、首次在繁華市區采用預制拼裝工藝完成的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有效聯動島內外交通,對島內外一體化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
(1)政府重視,配套規劃。為保障BRT系統工程順利實施,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由市領導牽頭,市發改委、交通局、規劃局、交警支隊、市政建設開發公司等部門和公司組成的,下轄綜合協調組、規劃設計組、工程實施組、客運籌備組、監察督辦組等機構的建設工程指揮部,全面負責項目的統籌。
在廈門BRT系統線路設計規劃過程中,保持了與城市空間布局“一心兩環、一主四輔”組團式結構規劃的一致性。線網布局過程中有機的對廈門城市發展規劃和用地布局進行了結合,逐步在主城區形成以軌道交通、BRT為骨干,以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交系統網絡。同時綜合協調新老公交線路間的關系,調整原有線路,做好快速公交線路與常規公交線路、規劃中軌道交通的銜接。
廈門BRT系統高架橋在設計時注重景觀效果,橋體全部采用淡藍色系,橋身外側全線種植廈門市花——三角梅等花卉和布置夜景燈,且高架橋下設置綠化隔離帶,種滿綠色植物,橋體全部由常春藤覆蓋,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2)重視創新,科技引領。廈門BRT系統采用預制拼裝等新方法,加快建設進度,降低施工噪音;全線采用降噪、透水瀝青,設置隔音屏,降低運行噪音;通過高架橋建設,解決了與其他車輛、行人相互干擾的問題;通過高架車道與地面車道、隧道與橋梁、快速公交與常規公交有機結合,打通了從繁華鬧市到新市區、新客站的快速通道;系統運營中利用了智能調度系統等諸多新科技。
(3)小額投資,超值回報。廈門BRT高架橋設置于城市主干道上,除站臺建設需要,基本實現不征地不拆遷,土地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時,它的便利性又給沿線帶來無限商機,促進了周邊土地的增值。系統通車運行以來,BRT二層站廳設有便利店、早餐工程等便民設施,首末站更有大型商超、麥當勞或肯德基等,沿BRT線已形成多個商圈。據統計,多個緊鄰的大賣場與其他同類賣場相比,銷售數據一直高居前列。BRT系統既滿足了市民出行,又便利了他們的購物等生活需求。
(4)黨建引領,健康發展。廈門BRT運營10年來,成立黨總支下設三個支部,將支部建在車隊,將黨建融入企業生產管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升運營服務質量,推動企業發展。通過廣泛開展黨員亮徽、崗位亮牌、項目亮旗和黨員先鋒亮承諾等活動,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5)示范帶動,打造品牌。建設快3路優質服務示范線,帶動廈門BRT快線全線創先爭優???路往返于第一碼頭站和前埔樞紐站,橫貫廈門島東西部,全程11.8公里,共投用33輛18米鉸接車,以BRT系統13%的運力承擔了近3成快線客運量???路運營以來,始終本著“溫馨服務·情暖乘客”的理念,團結協助、快速反應、科學調度、安全行車,率先推廣無飲食車廂,充分發揮優質服務線路模范帶頭作用,著力打造“溫馨公交·流動家園”的品牌形象。
建設前埔樞紐站示范站點,推動公交首末站規范化管理。前埔樞紐站是4條快線的首末站,每天有80多輛運營車輛在此站進出,日均發車1500班,共有170多位駕駛員在此??俊⑿菹?,是廈門BRT系統最為重要的樞紐站之一。前埔樞紐站設有車隊辦公室、站務室、休息室、職工書屋、文化走廊、職工活動區等,為駕乘人員提供了溫馨的后勤保障,增強職工獲得感,提升BRT品牌形象。
(1)加大科技創新手段的利用,提升公交智能化水平。公交行業駕駛員短缺現象已成全國性難題,建議充分利用5 G移動網絡等技術,以輔助智能駕駛為方向,逐步減少駕駛過程中人工操作流程,降低駕駛員工作難度,擴大駕駛員供給,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
(2)推動政策落地,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建議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交通運輸部《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進程,特別是公共交通用地綜合政策的落實,實現公交用地綜合開發。增強對駕駛員等一線職工工作吸引力,強化職工隊伍凝聚力,增強職工獲得感。實現多渠道增加企業收入,實現企業良性、健康、持續發展。
(3)建立虧損彌補樣板,促進持續發展。推動建立公交行業政策性虧損彌補樣板,優化公交正常成本支出彌補及考核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促進社會公共資源配置的合理化需求,為公交企業持續經營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