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鵬
宅基地對廣大農民朋友而言是他們的安身立命之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是我國土地確權的收官之年,土地確權后農民會獲得相應的確權證書,但與此同時也會受到一些約束,如針對一些宅基地違法、違規現象,政府將會采用收取費用的方式進行處理。出現以下情況將對農村宅基地收取費用:
1.“一戶多宅”須交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即農村住宅建設須符合“一戶一宅”原則,其認定準則為:“戶”是指農村行政區域內實行農村集體所有制形式的家庭,具有本村常住戶口(寄居戶除外);戶數及人口以公安機關登記的戶籍信息為基礎。“一戶多宅”則是指一戶占用超過標準面積的兩處及以上宅基地。因此,如果違背了“一戶一宅”的原則,多余的宅基地政府將采取收費的方式供村民繼續使用。同時,村民也可選擇有償退出的方式。如果選擇退出,將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總面積沒有超出農村宅基地規定的使用面積是不需要交費的。
2.超出宅基地面積標準須交費
為了節省農村土地資源,各省(市、自治區)對農村宅基地的面積有一定的規定,并存在一定差異。以河北省為例,當地農村宅基地的標準面積為200平方米,城市或郊區面積為120平方米。因此,當超出宅基地的使用面積時政府要收取費用,一般的收費標準是未超出20平方米的不收費。以標準面積為200平方米為例,宅基地面積在220平方米范圍內不收費,而超出220平方米不足270平方米的,每平方米的收費標準為3元。以后每增加50平方米,收費標準也在原基礎上上漲3元。
3.改變土地性質須交費
為了保護耕地,國家禁止改變耕地性質。但在現實生活中,農村卻存在不少農民私自在耕地上建造房屋的行為,這種行為就屬于改變土地性質,是違法的。因此,針對以上情況,有關部門將會對這些建筑進行拆除,如不能拆除的,則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可以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