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晉江 362200)
數感是人們關于數學的一種基本素養,是積極主動并自覺地理解和運用數的態度和意識。而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能力和意識培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1]
培養小學生的數感能力可以促使其利用對數的感知而靈活運用各類方法對問題做出相應的數學判斷,從而為解決復雜問題提出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就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接受而言,具備良好的數感能力可以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數字的意義,從而對數學運算規律形成切身的體驗和敏銳的直覺。而數感便真正成為學生積極自主的態度和意識,數感能力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響也就顯而易見了。當學生具備了這種主動自覺的態度和意識時,數學能力自然會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但數感不僅是一種關于數學的學科素養,也是一種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意識,通過培養數感能力可以使學生具備運用數學化和抽象化的數學觀點思考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也可以使其所學的與數相關的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學生在培養數感能力的過程其實也是另一個學習的過程,即逐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形式去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都無疑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2]
數感在人們的生產活動和學習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小覷,而學生較為全面、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主要是在學校的課堂學習之中,尤其是處于數學學習基礎階段的小學生,數感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更是不能脫離學校的數學課堂,所以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共同關注和探討的對象。
生活是一切感知和體驗的源泉,包括數學學科在內的所有學科也都來源于生活。既然數感能力時常用于現實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那么數感能力的培養也同樣應該聯系生活,因此教師應該通過聯系生活中的現象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體驗數感,使抽象的數學感覺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
例如教師在“連加、連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日常生活設置購物情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與計算方法:假設學生可以用20元購買自己喜愛的零食,并根據實際物價情況列出一些商品的單價供學生挑選。而在認識常用的質量單位的教學時教師同樣可以運用此種方法,讓學生掂一掂熟悉的零食的重量,感受10g、100g、500g等實際重量和比重。如此一來,不僅更真實、深刻地體驗了數感,也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輕松愉快,激發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估算不僅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培養學生數感的一項有效而又有趣的策略。估算雖不需要精確運算,但也不是對數量進行隨意猜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估數活動,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觀察和體會數學產生的情境,從而感受數的意義,進而對數量作出較準確的判斷,才能進一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數感能力。
例如在認識度量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趣的話題讓學生進行估測猜想:一本書的厚度是多少? 兩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教室的長度是多少?圍繞操場跑一圈要多久?經過一定的猜想和思考,學生在初步預測后再出示實際測量結果,如此一來便可通過比較估算值與實際值的差異進而讓學生深刻感知度量衡,增強對數的意義和直覺的靈敏度。又如可以提前準備好一袋花生,先讓同學們估算其中一小部分花生的個數后進行驗證,再估算整袋花生的數量。在這樣的估算體驗中便創造性地發展了他們的數感能力。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培養數感能力的有效途徑莫過于在實踐中探索嘗試。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立足實踐強化數感意識,通過自身實踐去感知和培養數感能力。
例如在十進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每位同學準備二十根木棍,先讓同學們動手擺放十一根木棍,體會“十”這個數量單位產生的過程,再逐漸遞增擺放到二十根,并可以引導學生十個一組進行擺放,從而理解一個十與十個一的關系,如此一來不僅簡單明了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在平面幾何圖形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親手制作教材中所涉及的幾何圖形,加深對各類圖形特征的了解和不同圖形之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差異。所以,如果教師將具體實踐運用于數感能力的培養中可以強化對數學學科各項知識的理解與感知。
數感作為一種意識,因為不同的人對數學的敏感度不同,數感能力也不盡相同。而交流作為溝通的橋梁,學生們可以通過互動拓寬數感思維,豐富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內涵,在交流中升華數感。
譬如在“米和厘米”的講授中,可以讓同學們在家自行測量身高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如果是同樣身高的學生,有的也許會說135厘米,有的或許會說1.35米。通過一定討論后可以得知兩種表達方式都是正確的,不僅明白了米和厘米之間的換算規律和不同單位的表述方式,還將整數與小數之間建立了聯系,從多方面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師提問如何將一塊蛋糕分成五等份,有的同學會根據重量進行平分,有的則可能依據蛋糕的面積或體積進行平分。所以,學生可以在交流不同的觀點中獲得多種啟發和碰撞,進一步升華了小學生的數感能力。
總體而言,逐漸“數字化”的環境使得數感在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如何在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數感能力便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任務和挑戰。但教師對小學生數感能力的培養并非可以一步到位,而是需要一個不斷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數感能力的培養可以為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