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育英小學 陜西西安 710003)
兒童思維活躍,富于幻想,處于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關系密不可分。古典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它凝練精辟、生動形象,往往一字千鈞、震人心靈,留給讀者許多想象的空間。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運用古詩文資源,從多角度去挖掘教學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追逐富有創造性的課堂。
朗讀,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與思維并用的訓練。如何通過朗讀,激發學生想象力呢?我認為首先要讀準字音,讀懂詞義;其次,要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再次,要讀出意蘊。如上《村晚》一課,我先讓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解決字音詞義的問題,再讓學生邊讀邊劃句子節奏,然后學生找出朗讀時要變化的語氣。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一個個讀得搖頭晃腦起來,一副有滋有味的樣子。當然,這只是初步感受古詩文韻味的魅力,是讀的最低層次。接著,我讓學生說說在自己面前呈現出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學生把自己想象到的池塘、落日、寒漪……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欣喜地感到在讀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打開了他們想象的閘門,讓他們也感受到了學習古文的樂趣。
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歌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風光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文都符合“詩中有畫”的意境,我們可以抓住古詩文,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的方式想象古詩文描寫的景象。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絕句》時,我們就可以抓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引導學生進行由詩句中的顏色,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再比如,《鄉村四月》和《漁歌子》等詩詞語句精煉、生動,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教學時我讓學生先找出詩詞中的景物,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畫出詞中景物所構成的畫面,學生在自主行動的伴隨下進行比較持續的想象。這樣來畫一畫的方式學習古詩詞,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詩詞的畫面美。
古詩本身就是一首歌,唱出了詩人或悲或喜的復雜心情。小孩子都喜歡唱歌、跳舞、玩游戲,在課堂上我們不妨讓學生唱一唱,在音樂中重新想象詩歌的意境。白居易的《憶江南》一課作者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根據《憶江南》這首詞譜寫的歌曲有好幾個版本,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唱一唱《憶江南》的歌曲,會將感情升高到另一層次。學生一邊唱一邊想象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作者對江南美景的贊美以及眷戀之情學生自然能夠理解了。
表演是活躍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手段。表演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果,還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秋思》一課時,學生抓住關鍵詞想象詩人“又開封”的一系列動作之后,我讓學生想象行人和張籍的心里和語言,然后分別扮演行人和張籍,并模擬“行人”和張籍的對話。比如:“行人”說:“張籍啊張籍,你怎么如此麻煩,為何反反復復拆信查看?天色已經不早,我得啟程趕路了。”張籍說“……”同時,我要求學生表演的時候加上合理的動作和神態。學生表演之后進一步理解了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的深切情誼。
古詩語言精當確切,凝煉含蓄。在一首詩中,往往有一詞一字用得特別妙,特別傳神,我們把這些字詞稱為“詞眼”。小學古詩文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可通過引導學生品讀這些字詞,進而展開想象,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中的“和”字品味作者筆下的“山水”之和,“水月”之和,進而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描繪這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美景。通過品讀,聯系作者生平,學生理解了劉禹錫心態的平和是寫出這首詩的重要前提。這樣,加大了學生閱讀的廣度和寬度。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想象是發明的雛形。想象力最為主要的表現就是再造想象。古詩文教學中各種讀寫結合是培養學生形象力的重要途徑。
1.補寫。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意境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強的文章內容雖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這個空間,如果讓學生通過想象去填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散他們的想象潛能,培養不受制約的思考習慣,同時進一步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楊氏之子》的時候,我讓孩子們想象楊氏之子的外貌寫下來。這些做法即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2.擴寫。古詩詞表述較為精練,短短幾句就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經過適當的想象后對詩文進行擴充,表達的意境應當與作者的意思相同。學習《牧童》一詩,我引導學生抓住牧童在什么時候“臥”?在什么地點“臥”?如果牧童睡著了會做什么夢等讓學生展開想象擴寫古詩。借助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孩子們為古詩附上了時代的氣息。
3.改寫。學生學完古詩理解詩歌的大致意思后,在教師進一步的點撥和提醒下,觸發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古人的寫作手法對古詩文進行改寫,這是很好的發揮學生想象能力的一種方法。例如教學《詩經·采薇》時,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意思,再抓住關鍵字詞想象詩歌中的情境,最后讓學生改寫成現代記敘文。學生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他們想象思維的火花,都是他們成功的杰作。他們的學習古文的熱情會進一步的激發,想象能力憑借古文讓他們在自由的天空里飛翔。
總之,想象是創作的原始動力,思維是由想象培養創新的再創過程,發展學生的想象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憑借古詩文為支點,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有潛力的具有想象力的一代。想象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只要我們能夠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大膽想象提供催化與導向,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學生就能夠展開暢想的翅膀,翱翔在創新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