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路妍妍
在美國,年滿5歲的幼兒可以免費進入學區內附設的幼兒園就讀,與小學一二年級形成了“K—2”學制。美國幼教的這一特色,讓幼小順利銜接有了先天性的優勢條件,使得陌生環境對于幼兒造成的沖擊降到了最低,雙方教師對于銜接階段的課程與教學方案能更好地溝通與交流。幼小銜接一直是美國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學者們也對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總結。
幼小教師資格證和幼小師資合流培訓制度。“美國的教師資格證嚴格規定了教師任教的對象和科目,但近年來出現了為促進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銜接而頒發的相應證照”(鄔春芹,2012)。在大學教育院系取得的教師資格證,可涵蓋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K—2)階段。雙方教師合流培訓使得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對處于不同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彼此了解,在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時更能彼此溝通。
學科化課程與區域游戲并舉。美國學區附設幼兒園的課程一般以語言和數學為核心,同時包含社會、藝術、運動和計算機等。學科化的課程設置使得美國的幼兒園很大程度上向小學傾斜,幫助銜接期的孩子們逐漸了解和適應小學的生活。同時,幼兒園有過半的時間進行區域活動和戶外活動,這既滿足了銜接期孩子們游戲的需要,又避免了幼兒園完全“小學化”的傾向。
統一規定幼小銜接內容,為兒童進入小學做全面準備。“美國教育部2000年目標工作委員會(NEGP)采納了兒童入學準備的狀態模型” (段偉紅,2012),為兒童的入學準備需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學習方式;二是言語發展;三是認知發展與一般基礎知識;四是身體和運動發展;五是情感與社會性發展,這一說明使得幼兒園在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時更加具體可行。
以幼兒園為主體,聯合家長為幼小銜接做充分準備。美國的幼小銜接工作主要以幼兒園為主體來開展,幼兒教師與幼兒即將進入的小學的教師共同制定出銜接計劃。在入小學的前一年,按照小學的常規進行作息安排;教師提供“家長指導手冊”,將小學的生活方式、學習制度等介紹給家長,提前讓家長知道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入學準備,最大程度地發揮家庭在銜接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