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互聯網+”背景下,很多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為人們獲取新聞資訊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正是在這一因素的影響下,傳統廣播媒體受到了嚴重沖擊,聽眾數量不斷減少。對此,為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廣播行業應基于新媒體這一形式實現轉型,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競爭力,為更多受眾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作為傳統媒體形式之一,廣播電視得到普及以后,收聽率已經嚴重下降,加上新媒體的沖擊,廣播發展遇到了瓶頸期。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的數量逐漸增加,駕駛人員又成為廣播節目的新聽眾,同時,聽眾的規模逐漸擴大。究其原因,廣播能夠憑借聲音向聽眾傳遞信息,所以,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滲透力,并且具有較強的兼容性。這一優勢,能夠在駕車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來。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廣播新媒體應積極變更自身發展模式,引進全新技術模式,為實現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廣播新媒體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經營管理問題,受傳統思想、模式的影響,其管理體制僵化、廣告經營缺乏合理性、節目缺乏吸引力等,都是由于體制問題產生的;二是傳播方式問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人們更愿意通過新媒體獲得新聞、咨詢,主要是因為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受眾能參與到互動中,而廣播對信息的傳播是單方面的,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三是媒介融合問題,當前新媒體的發展方興未艾,各個媒介之間的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但廣播在與其他媒介融合過程中,如臺網、移動互聯網等,都會由于自身的特征和很多外界因素,導致融合效果不佳,無法實現轉型的目的[1]。
“互聯網+”時代下,廣播新媒體應積極把握時代機遇,采取融合發展策略,在與其他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尋求創新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網絡廣播主要包括廣播節目的在線點播和成立專門的網絡電視臺,播放廣播節目。在此方面,也有播客和微電臺的先例,可以為廣播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借鑒。播客具有極高的便攜性,用戶可以隨時收聽,并與其他人在網絡上分享,從而彌補傳統廣播形勢的不足。微博的微電臺創新了傳統媒體與網絡社交平臺的融合途徑,廣播電臺可以開辟官方微博,及時與受眾交流,增進互動性。
第二,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比如,與電視進行廣電融合,可以讓廣播新媒體成為一種可見、可視的媒體形式。在此方面,廣播與電視的融合探索已有了較長時間,目前有多家廣播和電視臺成功融合,進行圖文廣播,可以有效提高受眾收聽收看興趣,同時實現了廣播新媒體在技術層面的拓展。
第三,與移動媒體的融合發展,移動媒體由于具有便攜性優勢,目前已獲得快速發展。而且,4G通信網絡已經大范圍普及,更突顯了移動媒體的優勢。廣播新媒體通過與移動媒體相結合,可以充分挖掘移動媒體的傳播價值。目前,此方向已經成為廣播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熱點方向。
總體而言,與不同形式的媒體進行融合發展,可以為廣播新媒體的轉型注入活力,借助各種新老媒體的優勢,使廣播媒體更富有生命力。以融合形式幫助廣播新媒體獲取更多用戶關注。但目前許多媒介融合還停留在整合階段,廣播新媒體應不斷加深與其他媒介的融合,挖掘各個媒介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實現渠道融合、內容融合和技術融合[2]。
在廣播新媒體的轉型發展過程中,要盡快解決自身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更加重視廣告市場的發展,調整好管理側重點,為技術轉型和媒體融合發展保駕護航。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對經營策略進行創新。第一,在媒介融合發展的整體趨勢下,循序漸進地改變廣播新媒體的經營管理模式,整合開發資源,建立合理的雙向融合關系。同時,要保持分析決策的冷靜,在新領域的投資和開發過程中,避免投資決策的盲目性。第二,改變傳統的盈利模式,廣播媒體自身具有成本低、純音頻等特點,應結合自身特質的考慮,對盈利模式進行合理調整。比如,在廣告經營方面,主要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賣資源和賣時間,比如做品牌廣告,二是賣受眾,包括調查數據和收聽率等,三是賣解決方案。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積極嘗試與移動網絡和互聯網結合,是改變盈利方式的正確方向。
首先,確定受眾。對于廣播而言,受眾是發展的支柱,為能夠推動廣播新媒體轉型與發展,應該對受眾進行明確劃分。確定目標受眾的主要方式為:依據地理位置的特征,充分發揮地域接近性,也就是說廣播結合地域文化特征、風俗習慣等,設置適合本地區需求的廣播節目,即將本地的受眾作為目標;依據心理特征,廣播節目可以根據受眾工作性質、社會階層的差異,分析受眾對節目內容的實際需求,從而更準確地確定受眾;依據人文特征,結合人口統計學的方式、原理,對廣播受眾群進行深入細化,盡可能滿足受眾需求。
其次,留住受眾。為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廣播新媒體轉型,增加廣播的綜合實力,就應受眾自己的留住,具體方式為。一是專業化。面對“互聯網+”這一背景,廣播新媒體需要以欄目化、專業化為主要的方向,并借助新媒體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程度。二是創新性。結合全新的技術方式,創新廣播報道方式,例如,在對重大事件進行報道時,可以采用全方位的聯動方式,通過互聯網進行全面媒體報道,擴大信息輻射范圍,實現廣播的目的。總的來說,通過上述方式,能夠使廣播節目更準確地把握受眾需求,并在保留固定受眾的同時,吸引新受眾,從而促進自身發展。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新媒體的發展速度與日俱增,而為受眾傳播的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影響自身發展。對于廣播新媒體的轉型而言,應加大對內容的重視,主要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打造品牌。在整個轉型過程中,廣播新媒體應通過全新的技術方式、渠道打造節目品牌,同時樹立良好的形象。對此,廣播新媒體具備品牌意識,在建立節目品牌以后,通過恰當的推廣方式鞏固在受眾心中的形象。同時,廣播新媒體還應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為受眾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信息服務[3]。
二是增強競爭力。廣播新媒體的轉型,雖然需要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的優勢,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所以應全面增強自身競爭力。在內容方面,廣播新媒體應提高內容的質量、水平,僅僅抓住受眾眼球,從而實現轉型的目標。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廣播新媒體的發展存在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因此,需要全面解決其發展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基礎,在廣播新媒體轉型過程中,實現了不同媒介之間的融合,創新廣播節目經營方式,合理把握受眾的類型、定位,同時,加大了對廣播內容的重視,為實現廣播新媒體轉型提供保障。所以,為能夠提升廣播新媒體實力,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可以將文中的方式落實到實際中。
參考文獻:
[1]左艾甫.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廣播電臺改革與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2]金珠.媒介融合時代廣播媒體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3]陳琳.新媒體環境下廣播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