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娟
當今中國經濟高度繁榮,各類文化產物呈井噴式發展,無論是數量還是品種都超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但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是近年來我國電視節目領域廣泛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可以說,當前我國電視節目的同質化現象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嚴重的同質化使電視節目競爭過于嚴重,不但分散了節目資源,產生嚴重的同行內耗,而且使觀眾厭倦感加深,削弱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并嚴重阻礙了行業發展。
縱觀我國電視節目市場發展,近年來,不少電視臺通過辛勤的耕耘,打造了一批有創新、有特色的節目,受到了市場認可。例如,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東方衛視的《壹周立波秀》,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等在全國范圍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節目。然而,當今在全國各級電視臺中出現了許多類似上述節目內容的“克隆體”。這種山寨式知名電視節目的風潮愈演愈烈,一時間各地電視臺推出了大量同質化節目。那些缺乏原創性的同質化節目嚴重擾亂了電視節目的生態環境。
節目定位決定了節目內容的主體,并決定了節目的市場方略,準確的節目定位能直接提高節目收視率。時代在發展,電視行業日新月異,以往成功的節目定位未必適應當今的電視節目市場。然而,許多地方電視臺仍然抱殘守缺,固守幾十年來幾乎一成不變的節目定位,不主動結合市場反應改變節目定位,造成了大范圍的節目定位同質化現象。這種現象使受眾極容易產生厭倦感,使電視節目失去對觀眾的吸引力。
受眾是電視節目生存的基石,任何一檔電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如果得不到受眾的最終認可就是失敗的。推出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必然是得到了一個受眾群體的認可。例如,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的受眾定位就是廣大未婚男女及其父母。節目成功地將婚姻大事和青年男女追求愛情這一千古話題進行展現。受眾群體之廣泛,受關注度之高,可見一斑。然而,《非誠勿擾》欄目的成功很快引來了許多同行的臨摹照搬,最終導致相親類節目泛濫肆虐,最終導致觀眾厭倦,收視率下跌,相親類節目生態圈遭到破壞,跌落神壇。
節目元素是各類電視節目將核心內容展示給觀眾的載體,節目元素趨同也是節目同質化的一大表現。我國許多地方電視臺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缺乏獨有元素。比如,電話互動元素,一家電視臺采用則全國同質化照搬。近年來,微博互動、微信關注等互動方式興起,又是新一輪的全國節目同質化。其實,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樣是微博互動、微信互動也有多種方式,問題是完全照搬的同質化模仿做多了就失去意義。
電視節目制作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如制作一檔新節目,從策劃到錄制到后期編輯播出,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較多,制作周期也不會短。尤其在制作一些之前鮮有嘗試的節目時,由于不能完全預期節目播出后的收視效果。一是出于風險考慮,避免巨額投資付諸東流;二是出于周期因素,避免節目制作周期過長,消耗更多人力、物力、財力。一般在節目制作過程中都會參照以往同類型節目的成功經驗,這也是媒體行業的常用手段和必然選擇。對于電視臺而言,適當利用同質化手段能大幅降低運作成本。
同質化并不意味著照搬照抄,電視行業市場化以后,電視節目需要依靠節目創新來提高收視率,模仿國內外知名電視節目然后消化創新成為我國電視行業節目制作的主流。通過模仿國內外其他電視臺的優點,國內電視節目能很快彌補自身短板,一些電臺在完成同質化模仿的同時還能自主創新,從而獲得長足進步,且短時間內能吸引大量觀眾,獲得較高收視率。因此,以學習和創新為目的的同質化模仿,對于技術水平較差的地方電臺具有立竿見影的借鑒作用。
我國地域廣,群眾生活方式差異明顯,生活在某一地區的人們對于能看到具有自己地區風俗特色的電視節目非常期待。這就形成了近年來具有地方特色的電視節目,且收效尚佳。例如,重慶電視臺的《霧都夜話》、陜西電視臺的《都市碎戲》等。盡管這些節目在策劃制作和藝術表現以及節目內容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同質化,但他們都能以平實的表現形式將這一地區的地域特色和地緣文化展現出來,而這種地域特色和地緣文化又是無法復制的。這樣的電視節目即使有同質化的成分也能發揮地緣優勢,同樣取得良好的收視率。
大量的同質化電視節目推向市場會對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消耗觀眾的收視熱情,降低觀眾對節目的興趣,久而久之,觀眾對千篇一律的節目產生反感,結果只能是觀眾向網絡媒體流失。目前,國內電視節目產品同質化嚴重,觀眾打開電視機滿心期待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然而,幾乎所有地方衛視節目在節目編排、播出時間、內容題材都高度相似,熒屏上呈現千篇一律的同質化節目,觀眾只能拿著遙控一遍一遍地換臺,熱情也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最終觀眾不是轉向手機就是關閉電視。
電視資源包括電視節目制作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直接因素,還包括觀眾、文化、政策等間接因素。在當前我國電視行業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各大媒體都謀求自身發展,而同質化競爭的結果是誰也沒有得到好處,原因是盲目的同質化競爭既沒有提高自身水平而且還拉低了同行的檔次。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電視節目制作一定要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拳頭產品上,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投入,杜絕同質化嚴重的欄目,鑄造有意義、有靈魂的精品欄目。
廣播電視行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行業,無論任何時候,人才都是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有人才才有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創新。相對研發新節目,對成熟欄目進行同質化再現似乎更簡單。所以,一般情況下,電視工作者更愿意走克隆成熟欄目的路子。一旦監管部門默認了同質化節目且不能有效的激勵電視工作人員進行創新,那么,抄襲照搬將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形成后,電視工作者的創新意識將逐漸減弱,因為照抄照搬總是易于創新,然而,這對整個電視行業的發展有巨大的危害。
我國電視行業進入市場化后出現了激烈的競爭,導致當下國內電視節目大量同質化的現象發生。電視節目同質化是當前我國電視行業發展繞不過去的一個彎,然而,同質化一定是有利有弊的,電視節目的同質化一方面能夠降低成本,有利于電視節目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過度同質化會影響受眾的收視熱情,導致電視資源的浪費,還會削弱電視從業人員的創新意識。因此,如何選擇將是我們電視人今后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旖旎.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分析[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20):72-73.
[2]宋安琪.當前國內電視媒體同質化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