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博文
廣播好聲音,過節不打烊。春節期間,全國廣播內容創意不斷,活動精彩連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全國廣播電臺在春節期間的亮點節目。
北京電臺的新春特別節目為“廣播過大年,歡樂好聲音。”其中,四小時特別直播活動為重頭戲,前期在合作網站上進行脫口秀選手評選,并對四小時直播活動進行側面宣傳,高票獲選的3名選手最終參與到四小時特別直播節目中。四小時直播節目以脫口秀為突破點,節目中邀請了《我是演說家》冠軍儲殷、實力老戲骨何冰、梨園歌手王子歌、《奇葩說》辯手艾力、黃執中、胡漸彪、李林等嘉賓。北京電臺春節直播節目不僅注重收聽體驗,同時致力于打造一場能看的廣播盛宴。2018年2月12日15:00-19:00北京電臺九臺并機直播,并在北京廣播網、北京時間、一直播、映客、今日頭條等平臺進行同步音視頻直播。由于充分考慮春節前夕北京的返鄉高峰,特別節目選擇在除夕前三天播出,收聽率較2017年穩步上漲,聽眾構成也更為年輕化。
中央臺《中國聲音中國年》特別節目已連續推出三年,2018年2月15日(除夕)12:00-18:00,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全國省級電臺和全球華語臺奉上春節特別節目《中國聲音中國年》。中央臺七臺并機直播,特別邀請上海、廣東、湖北、貴州、福建、安徽、天津、內蒙古、黑龍江和新疆10個省、市電臺及全球多個華語廣播,分時段參與直播。聯播節目以“比美食、賽歌聲”“曬美景、斗年俗”“拼創新、看變化”為主線,以改革開放40年時光為縱深,用“聲音大片”記錄發展變革的世界。新媒體互動傳播方面,特別節目連續兩年邀請聽眾一起“喊紅包”,聽眾只有喊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老爸老媽我愛你”等紅包口令,才有機會贏取紅包獎勵;17:00-18:00的“網絡直播問答”專場,讓聽眾在收聽節目的同時了解更多年俗知識。
春節期間,河北廣播各頻率立足自身定位,發揮各自優勢創新節目內容。河北綜合廣播推出每天9個多小時的超大容量直播節目《守望中國年》,結合戊戌年元素,每天設定不同的節目主題,以“民俗文化”“新春故事”“出行服務”為內容主線貫穿始終。河北交通廣播啟動長假特別節目模式,每天8大主題時段搭配8檔線性組塊,通過《春節出行導航》《922我在現場》等節目,為春節拜年、出游的聽眾提供實時出行資訊。
廣東臺旗下獨家客戶端“粵聽”APP推出新春“聲音許愿樹”活動,并加入適合在朋友圈分享的“聲音許愿樹”小游戲,在人際傳播層面充分滲透。大年初一和初二,聽眾用“粵聽”APP聽節目的同時,不僅能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還有機會被選中在節目中播出,并贈予節日獎金和獎品。
由遼寧臺六大頻率聯合制作的“金犬旺春中國年”2018年廣播春晚在2月15日(除夕)至2月21日(初六)期間,于六套廣播頻率多時段聯合播出。春晚共分為八大部分,包括遼寧廣播主持人錄制的歌曲、全省各地主持人拜年、明星拜年、名人采訪、經典歌曲、小品相聲、戲曲戲劇等節目。遼寧臺廣播春晚充分調動各臺節目制作及播出資源,集中優勢力量制作內容,各頻率根據自身定位及需求,選取部分內容分日分時輪番播出。這種集中制作、輪番選撥的形式兼顧了多元收聽場景,全面烘托節日氛圍。
新疆臺《中國年 中國夢 中國情》廣播春晚于2018年2月14日北京時間13:00-16:00進行了五種語言十二套頻率的同步直播。晚會現場不僅有新疆臺和新疆各地區的主持人,還邀請了新疆當地的知名歌手現場演繹歌曲,充分凸顯地域文化特色。新疆臺廣播春晚通過“喊紅包、贏獎品、看直播”的互動玩法,將具有新媒體優勢的公眾號(全國交通廣播頭部公眾號之一)資源與廣播資源打通,以冠名等方式與汽車行業展覽進行商業合作,有力打破廣播春晚尋求商業合作困難的局面。
2018年2月11日、12日,廣西臺分別于緬甸仰光、老撾萬象舉辦了兩場新春聯誼會暨節目推介會。活動現場,通過寫“福”字、寫春聯、包餃子等民俗活動,同時兼顧多文化的地域特點,安排各國特色表演,加深兩國民俗交流,推動中國春節文化走出去。呼應線下活動,廣西臺的主公眾號里年味更濃。春節期間,多個H5互動小程序輪番上陣,通過闖關答題贏春節紅包等互動性強、傳播力廣的新媒體活動,調動受眾參與度、全面提升受眾體驗。
陜西戲曲廣播利用區域性文化的資源優勢,集中了西北五省區30多位秦腔名家,與電視臺共同打造了《全梁上壩·戲迷春晚》。廣電系統合體發力,各平臺按需進行播出。戲曲廣播的精編版聽不夠,還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更完整的視頻版,在官方微信里看到每天推出的精編片段。
通過對春節特別節目的梳理,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啟示。
公眾號成為各地春節特別節目前期的主要宣傳出口,而在節目直播進行時,公眾號又變成了節目互動的接入口——口令“喊紅包”、直播答題、可分享的H5頁面和小游戲等活動層出不窮。部分擁有APP客戶端的電臺在公眾號推送宣傳的同時,在APP上展開動作。與早期依賴打電話、發信息進行互動的方式相比,通過新媒體參與互動的受眾人數更多,參與體驗更好。
新媒體互動方式的普遍應用,致使其中隱藏的問題也逐漸浮現。首先,產品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應注重受眾的使用感受與反饋。如能減少語音識別困難、小程序后臺卡頓等情況,能大幅提高用戶使用感受,提高受眾參與熱情。應借機通過互動過程中的受眾反饋不斷調整、完善技術細節,縮小與預期設計差距。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互動技術和形式趨于高度同質化,促使互動創意成為下一階段突圍的主題。互動環節怎樣與節目深度聯結,更好地服務于節目,提升用戶收聽體驗和粘度;如何統籌設計與前后的互動活動和節目設置相聯系,讓通過活動進入的受眾沉淀下來,攪動原有用戶的活躍度,這些都值得運營人員思考。
中國的春運被稱為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遷移。受眾行為的變化是客觀的、不可避免的,收聽場景的轉換對廣播傳播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不同人口規模的城市受春運的影響不同:對京滬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來說,受市級廣播輻射區域限制,大量返鄉人口的離開,勢必會造成收聽人數的大幅度降低。對省市級廣播來說,雖然春運期間的人員流動對收聽主體產生影響,但廣播輻射區域相對較大,人口變動對收聽率影響相對較小。而對地方市級城市來說,春運對收聽率的影響相對更小一些。各臺根據自身特點,綜合考慮安排春節特別節目的播出時間,最大限度降低因受眾節日行為變化而帶來的影響:北京電臺選擇將春節特別節目提前三天播出;新疆臺春節特別節目在除夕前一天直播;青島臺選擇在除夕下午直播;能夠實現全覆蓋的中央臺,則突出“伴你回家,陪你過年”的節目理念,聯合多個省、市電臺在除夕當天下午進行六小時直播。
中央臺、北京臺、湖北臺、青島臺、新疆臺等電臺選擇了并機直播的方式播出春節特別節目。并機直播對節目的整體呈現可以起到集中突出效果,在制作階段便于更好地統一調用內部資源,實現最佳效果。但在互聯網不斷滲透的環境下,并機直播這種“給受眾唯一選擇”的方式,未必能如愿達到強勢傳播的效果,累積疊加的擴大效果或許會變相削弱廣播節目自身的多渠道分發能力,以致產生使受眾因無可選擇而逃出渠道的反作用力。
遼寧臺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統一制作,分輪播出。遼寧臺的春節特別節目,在調動多頻率資源統一制作的基礎上,由各頻率選取適合各頻率播出的節目內容,自行安排播出。除此之外,選擇部分頻率進行并機直播也不失為一種辦法。這樣做可以避免全頻率并機直播情況下整體節目為顧及幾個頻率的特點與風格而生硬改變;另一方面,頻率也無需完全脫離日常軌道,強插直播。如此,在特別節目集中火力大放送之余,也貼心地為忠實受眾提供了更多選擇。
隨著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區域化信息的快速流通與資源共享越來越重要。廣播作為最具即時性的傳統媒體,在資源整合、信息傳遞方面有著巨大優勢。陜西戲曲廣播利用西北五省區的戲曲資源,開辦戲曲春晚。沈陽交通廣播聯合長春交通之聲、大連交通之聲,聯合播報東北三省最新的春運路況信息。作為伴隨性媒體,車上是廣播收聽的重要場景,春節假期前后,區域內中長距離的駕車場景更為突出。根據春節期間人員流動的特性,通過區域化合作,打通單頻率的資訊流通壁壘,調動區域化資源合作,變相擴大節目的收聽受眾群體,有助于協力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增進區域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