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偉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強大沖擊,電視新聞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對于主持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縱觀當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個人風格越鮮明,觀眾越感興趣,收視率也越高。而那些沒有形成個人風格,或主持風格平淡無奇的主持人,很容易和電視新聞節目一起被觀眾選擇性地忽略。所以,電視新聞主持人一定要形成個人風格,提高節目的收視率,為職業生涯發展開拓道路,為觀眾奉獻更多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內容。
電視新聞主持人,是以電視為媒介,從事新聞播報、新聞采訪、節目主持、節目編輯等工作的電視從業人員。主持人是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與靈魂,其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是一個節目成與敗的關鍵所在。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與進步,電視新聞節目趨于多元化,傳統的端正素樸、正襟危坐、字正腔圓、一絲不茍的主持風格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少,觀眾對新聞主持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主持人,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人物個性、語言素質、文化底蘊、應變能力等,這樣才能展現出個人魅力,受到廣大觀眾喜愛。
根據主持欄目特點的不同,當前的電視新聞主持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風格。第一種是正襟危坐、字正腔圓的主持風格。這是觀眾在電視中最常見到的一類主持人,他們身上穿著得體的西裝,正襟危坐、字正腔圓,語言特別的規范,給人一種莊嚴肅穆感。比如,新聞聯播中的主持人,這其實也是一種個人風格。第二種是說新聞式的主持風格。這類新聞主播往往有獨特的個性和人生經歷,他們不像傳統的新聞主播那樣嚴肅沉悶,其語言通俗易懂,滲透著一種活力和呼喚力,或嚴謹生動,或幽默詼諧,或娓娓道來,句句都能說到觀眾的心坎里。比如,早期的陳魯豫的《鳳凰早班車》、孟非的《南京零距離》、現在中央電視臺的《朝聞天下》等。第三種是說、評結合式的主持風格。這種風格比說新聞式的主持風格更進一步,主持人往往是先說新聞,接下來展開大篇幅的評論,有較強的個人感情色彩,有一批忠實的觀眾和粉絲。比如,白巖松的《新聞1+1》,在這個節目中,白巖松既是主持人又是評論員,它的犀利的語言、獨到的見解、淵博的智慧、富有哲理的解說,賦予了節目生命力,也讓更多觀眾明白了電視新聞主持人個人風格的魅力。
語言是一個電視新聞主持人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電視新聞主持人通過電視屏幕來播報新聞,對外表形象有較高要求,但主持人畢竟不是模特,語言才是主持人個人風格的核心。因此,主持人要培養自己的個人風格,必須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首先要苦練普通話。雖然新聞主播大多已經在學校里苦練多年普通話,但最基礎的能力往往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真正地將其融會貫通,成為自己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殺手锏。況且質量越高的新聞節目,對普通話的要求越高,這也是在為自己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其次要注重在實踐中鍛煉。主持人工作中要有意地根據節目實際情況,培養自己的語言風格,這樣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最后要加強語言技巧方面的學習。平時可以多參加一些語言技巧方面的培訓,向一些同行和專家請教,根據他們的意見,結合自身情況,形成和培養自己的語言風格。
不同類型的新聞節目對主持人有不同的要求,傳統的“新聞聯播式”的節目需要嚴肅大方、字正腔圓的主持人,“說新聞式”的節目需要親切樸實、娓娓道來的主持人,“說、評結合式”的節目需要語言犀利、知識淵博的主持人。因此,主持人在培養個人風格時,也應符合節目定位,努力適應節目內容。一方面,當節目風格確定下來以后,主持人要在個人風格和節目內容中找契合點,學習如何恰到好處地彰顯個人風格。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一定要有自我意識,在深刻理解節目形式和內容的基礎上,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呈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及主持風格。另一方面,在節目之外,要經常觀摩同類型新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學習他人的優點,仔細琢磨推敲,慢慢融合到自己的風格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主持水平。
許多新聞節目都需要現場直播,在直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如話筒壞了、連線中斷、嘉賓失控等,對于主持人的反應力和臨場發揮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主持人要有危機意識,培養和提高反應力與臨場發揮能力,使自己能夠應對新聞直播中的突發狀況。首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主持人應注重培養自己的心理品質,改掉急躁的脾氣,磨練自己的心性,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應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才能在直播時有效應對突發狀況。其次要經常做假設性練習。對于電視新聞主持人來說,各種突發狀況的應對技巧就是手中的秘密武器,有了它們就能得心應手地應對直播。所以,要經常假設自己正面對著直播時的突發狀況,摸索和制定自己的應對策略。最后要經常積累自身文化知識。一個風格獨特的主持人必須加強文化知識學習,既需要學習理論知識,又要學習生活知識。理論知識可以拉近與專家或嘉賓的距離,生活知識可以貼近老百姓的內心,讓主持人更加平易近人,獲得觀眾諒解。
無論電視新聞節目怎樣定位,會遇到怎樣的突發情況,或語言技巧對主持人有多么重要,電視新聞主持人一定要明白,這所有的一切指向的都是主持人自身獨特的風格,其他方面的努力也都是為了讓主持人的風格更獨特。因此,為讓自己在電視熒屏中脫穎而出,主持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個性和優勢,了解自己在觀眾中的印象,不斷學習,不斷塑造自己,直到形成獨特的風格。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主持人會不自覺地會深陷模仿的陷阱之中,擺脫不掉他人的影子,成為某某著名新聞主持人的山寨版。有的主持人過于迎合一些觀眾的口味,播音口語化過重,使原本嚴肅的新聞變得娛樂化,削弱了新聞的可信性,這對于一檔新聞節目來說都十分不利,也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在電視新聞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每個電視新聞主持人都應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節目更有特色,才能提高節目質量,獲得更多觀眾的喜愛。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一定要加強個人風格培養,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個人風格更飽滿,更具生命力,為職業生涯發展開拓道路,為觀眾奉獻更多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內容。
參考文獻:
[1]宋付力.新聞評論員白巖松的主持風格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2]周明照.談新聞播音主持人個人風格的構建與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6(11):3-4.
[3]陳堯.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個性化風格[J].西部廣播電視,2014(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