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微信公眾號平臺屬于當下知名的新媒體平臺,發揮了較大的移動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載體功能。該平臺與傳統報刊、電視與廣播等媒體的運作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有更強的受眾互動性,讓新聞傳播有了更大的信息感染魅力。其中,公眾號新聞編輯工作中需要更精準地吸收目標受眾成為其“粉絲”,從而提升公眾號平臺的價值,提升各單位公眾號新聞工作的價值。
與傳統媒體不同,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信息傳播具有新媒體的典型特性,即時互動性。在公眾號平臺中有瀏覽者的留言空間,留言成為每個新聞傳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許多受眾喜歡其他瀏覽者的留言多于新聞內容本身。新聞信息本身是相對個人與局限角度的信息書寫,但圍繞新聞本身展開的留言內容,則是數以萬計受眾多樣性、多角度的思維精華,讓其他瀏覽者可以領略更多相關信息內容與思維結果,其中不乏非常具有引領效果、趣味效果的留言回復,增強了公眾號平臺新聞內容觀看趣味性。
不同于傳統媒體需要在特定時間特定方式下接收信息,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新聞內容極大地打破了傳統電視廣播新聞內容的時空局限,人們只要關注了公眾號,或在朋友圈接收到其他人的轉發,在有智能設備與網絡的情況下就可以觀看新聞內容并留言。正由于這種特點,受眾也不急于收看信息,更多的情況下會在自己空閑情況下瀏覽,缺乏緊迫的時間觀念。
公眾號平臺新聞發布大部分是免費提供,受眾只需要承擔電費與網絡通信費用,尤其是現在網絡費用可以不限制流量,因此,受眾可以不用考慮在手機上觀看大流量視頻或圖片內容,網絡環境更便捷,微信公眾號新聞收看更便捷與低成本,甚至由此培養出受眾免費的網絡信息消費觀。正是由于免費收看,所以,消費者的寬容度相對更大。如果屬于收費項目,則會激發受眾較大的反彈情緒與挑剔感。而為獲得微信號的經濟價值,運營方可能會插入廣告成分,或形成粉絲效應后實行粉絲價值變現。
可以在新聞內容中設置特定欄目的討論話題,或在新聞編輯過程中設置多種具有爭議的話題內容,這樣可以激發讀者的留言欲望,豐富留言內容。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開展新聞編輯討論話題內容,收集讀者意見。特別是公眾號非文章下方的留言空間,可以不限制頻次、時間的留言,可以在相關內容中積極收集整理讀者意見,而后綜合讀者想法調整新聞編輯內容與方式,做到良好的互動交流。但在留言公開內容中,需要謹慎挑選,不恰當的內容最好不公開,公眾號后臺也有留言選擇性公開的功能,要充分利用該條件,必要情況下,要對留言作出回復,從而提升讀者粘性,讓讀者感受到留言有更多回響,提升留言欲望。
編輯過程中可以更多采用視頻、圖片等形式,減少文字的冗長表述。當下,人們缺乏閱讀文字的耐心,大段文字最好被拆散為小段文字,甚至可以設置為居中截斷的詩文體表現方式,每小截文字配上圖片、視頻或動態,讓讀者降低閱讀壓力感。不可以采用傳統媒體的編輯方式,讀者閱讀習慣已經改變。對于重點內容要加粗變色處理,甚至部分讀者只看加粗變色的內容,如果這部分內容不能激發閱讀興趣,讀者就沒有往下看、留言互動、轉發的動力。在標題設置與摘要書寫中要具有吸睛度,但要避免標題黨。要注重語言的趣味性、特別性,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由于屬于網絡媒體,因此,要多運用網絡表達典故,提升趣味性。具體的文章傳播需要設定目標群體,年輕群體與中老年群體、單身群體與已婚群體、學生與上班族,不同的群體特性有一定的差異,在新聞編輯中要了解閱讀者的目標對象畫像如何,再決定語言表達方式與內容組成。為此,可以多運用“秀米”等微信編輯軟件來提升編輯效果。
要注重新聞內容的嚴格審核,畢竟公眾號平臺不是各家媒體自身的平臺,受制于微信公眾號方。因此,編輯最好兩人審核,發現其中問題,避免發出后出現錯誤。發布內容要保證質量,不要因為貪多而導致工作壓力過大、質量下滑。文章要提前編輯完成,甚至可以提前做好對應專題內容,時機恰當再發送。因此,可以將編輯內容預先保存在后臺中,方便使用。
如果要通過廣告內容來變現新聞內容價值,要保持隱性植入,避免過于突兀。廣告成本要與文章本身相關,甚至通過趣味的方式表現出來,避免生硬直接地植入。可以參與到微信平臺的貼片廣告中,將廣告置于新聞下方,不與文章結合,這樣可以降低新聞編輯難度,只要做好文章設計,達到更理想的傳播效果就可以產生廣告價值。要避免直接轉發復制其他平臺的信息內容,注重原創性內容,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媒體自身價值。
在微信公眾號中,編輯新聞可以納入多種表現形式,視頻、音頻、動態圖、圖片、文字,甚至相關表現形式可以有多種顏色與藝術形態,設計空間較大。內容編輯也不受內容多少限制,甚至可以無限擴展。可以通過多種表現形式將新聞內容本身表述得更有趣味、全面細致。表現形式的多樣主要是為了提升可讀性服務,如果采用傳統新聞表述方式,讀者的參與性與認可度則相對較小。同時,在新聞編輯方面不能長篇大論,要對編輯的內容設置多個引爆點吸引讀者關注,這樣才能促使讀者保持耐心全部讀完。
網絡媒體通過信息轉發可以在數分鐘或一個小時內將信息傳播到全國范圍,甚至世界范圍。信息轉發功能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接收信息的壁壘。與傳播媒體不同,報刊需要購買報紙,一般在早上讀者才能收到報紙;電視需要在特定時間收看,一般在晚間新聞欄目接收信息;雜志則相對更晚。而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隨時編輯可以隨時轉發,不受時間限制。但有一個限制,就是一般公眾號平臺每天只能發送一次,因此,要提前編輯好新聞內容統一發送。如果發現還有新的新聞內容沒有發送,需要等到晚上12點后再發送。相對而言,發送次數受到限制,但在一天內的發送時間沒有限制,要充分運用這個特點,把控新聞時機,研究何時發布新聞可以更好地滿足受眾接收習慣。
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功能在不斷擴展,新聞工作者可以有效通過平臺了解受眾情況,依據社會需求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發揮新聞傳播價值。
參考文獻:
[1]謝君.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編輯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7(16):15-16.
[2]羅勛湖.微信公眾號新聞內容的編輯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5(7):143-14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