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對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發展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科目。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即教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數學的應用性,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從課堂教學入手,探索各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和探索。
1.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為了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廣泛研究和實踐。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兩個較為明顯的問題:一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尤其是面對一些較為抽象的學習內容時,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動性不足;二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比較少,在課后學習時,主動學習能力不足。
2.運用情境教學的必要性。興趣是開啟學習之門的鑰匙,學習興趣得到滿足,就能在學習過程中收獲快樂,體會數學學習對自身成長的積極作用,在課后也更容易主動應用數學知識,進而彌補數學實踐應用少的缺憾。而滿足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重要性的途徑之一,就是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通過設定各種與數學知識學習和應用有關的情境,使小學生能夠在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形成對實際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的認知,將在情境中的積極體驗與數學學習體驗相聯系。這樣一來,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積極認知的目的就能實現。情境教學是打造陽光課堂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在數學教學中廣泛應用。
1.問題導入時的情境教學。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問題的解答形成對知識內容的了解,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思路。導入問題,使學生能客觀地、清晰地理解問題,是進行數學教學的關鍵。問題導入時應用情境教學,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迅速對問題產生直觀認識,為后續學習搭建 “腳手架”。例如,在講授 “垂直與平行”時,筆者給學生出示學校道路、教學樓和路燈的照片及視頻,請學生觀察照片和視頻中的關鍵事物:道路、教學樓、路燈、行走的師生。接著提問: “哪些事物是垂直關系?哪些事物是平行關系?”學生產生疑問: “什么是垂直?什么是平行?”筆者趁機導入新課。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很濃厚,為自己理解并能夠指出事物關系而感到自豪。
2.解題計算中的情境教學。對學生進行基礎的運算練習,提升解題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之一。但是,對小學生進行長期的、有一定強度的練習,會讓他們產生厭倦感。本來解題能力還可以,卻由于長期缺乏趣味性的練習導致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反感,解題能力下降。而在課堂中創設情境,使學生將解題計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解題練習就不再是簡單的練習,而成為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此更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數學解題練習也不是“苦悶”的學習,而是充滿樂趣的生活實踐。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 (連續進位)”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讓班上2名學生提前準備幾本相冊,其中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讓學生根據這一生活實際自主地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學生在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創設的各種教學情境中提升了解題能力,數學學習成績節節攀升。由此可見,情境創設是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推手。
3.知識擴展和泛化時的情境教學。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和邏輯性非常強,學會舉一反三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但是,能做到將知識進行擴展和泛化,需要小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也需要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游戲中重視其中的數學原理,積極動腦思考。然而,在教學中,學生缺乏較為明顯的線索,也很難形成主動思維。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舉一些平時學生游戲和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導學生應用這些情境,在相似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能力的擴展。小學生處于愛玩的階段,將數學知識貫穿到游戲當中,能較好地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很多小學生在學前就認識撲克牌,并在玩伴或家長的指導下學會了簡單的撲克牌游戲,教師可以將這一游戲應用在 “比多少”這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比出哪個大、哪個小,進而強化學生的邏輯概念,對加減法有更深刻的認知。
4.課后輔導中的情境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始終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但目前小學生課業較多,精力有限,而且小學生天性愛玩,自控能力比較差。很多學生在課后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率較低。利用生活情境能夠使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學習,并且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例如,在進行加減法運算教學時,教學生將31+31化為30+1+30+1的運算,學生學會這種運算方式之后,請學生在課下將購物時的付款過程進行記錄,自編各種加減法題目,比一比誰出的題目多,誰解題快。這樣,學生在課下也能夠自主使用計算方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應用,這也是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小學數學課堂的氛圍發生明顯變化,通過創設各種與學生生活、游戲等相關的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使學生體驗到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樂趣,小學生的自信心也能得以增強,這是情境教學的優勢。但是,在情境教學的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引入的情境一定要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相關,且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些情境雖然在生活中較為常見,但超出了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這些情境非但不能對教學起到促進作用,還會增加教學難度;第二,情境教學并非適用于所有數學教學內容,有些需要學生重復練習和機械記憶習得的知識,就不能以情境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現出來,否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的應用能夠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升,使課堂 “陽光”起來,其教學效果甚至能夠延伸到課外,展示出對小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值得小學數學教師進行廣泛實踐。
參考文獻:
[1]李早春.生活情景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J].新課程(小學),2017(08):128-129.
[2]王新亞.情景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111-112.
[3]吳華林.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應用現狀、問題及構建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9):125-127.
[4]劉艷雁.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05):116-117.
[5]劉圣江.情景,連接數學與生活的紐帶——淺談情景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7(04):108-110.
[6]胡雪丹.情景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08):120-122.